「人生的结局」,似乎是一般人无法坦然面对,却又必须面临的问题。避讳的谈论只是暂时逃避,当然,也代表着对于死后的情形充满未知,甚至恐惧。近年来,虽然有很多处理「身后事」的公司,提倡「落叶归根」、「尊重生命」,似乎让人安心不少,但,并不能解决人类在这方面最终的疑问。当在「正思念」时,您该透过宗教--寻求那造天地万物的真神,祂必给予一个安心又满意的答覆。
一、什么是人生的结局
在日光之下,万事万物莫不各有所终。戏剧有最后的一幕,行车有最后的一站,人生也有最后一口气。圣经记载:「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道书七章2节)。朋友们!你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当你最后一口气断绝的时候,你要到那里去?」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结束了一生的工作而离开世界之时,或看到一群遗族哭哭啼啼的送其家人出殡之时,我们当作何思想?我们要知道:将来我们必有一天要这样死去而被抬出埋葬呢!朋友们,我们若想到自己也要死去之时,是不是不寒而栗呢?但是无论你欢喜或恐惧,这场争战是无人能免的。
从前有一个财主,为庆祝他独生子出生弥月之喜,而大设筵席请客。宴后,大家要来为这个公子断定他将来的命运。这时为庆祝而来的客人,莫不恭喜祝贺说:「少爷将来一定能三元及弟,一定能立功耀祖,一定能得百子千孙,一定能……」等吉利的话(其实是不一定能实现的奉承话),使主人喜悦不已。
其中一个诚实不会说奉承话的人却说:「这个孩子,将来必有一天将要死,这是他所不能免的命运」,使众人目瞪口呆,主人亦怒形于色。但是朋友们!这些人所说的话,究竟谁说的才是真实话呢?前面那些人所说的,并不一定能实现,甚至有些根本无法实现,但家人都喜欢听这些虚假的话。
那个诚实人,在此喜宴上说此不吉利的话,虽不合时地之言,但他所说的却是千真万确的实在话。因为「死」是人人所不能免的,然而人都不喜欢听,也不喜欢提它。人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古今皆然(提摩太后书四章4节)。
二、为何要思念人生的结局?
1.人人都有一死:
无论君王小卒,富贵贫贱,死是人人所不能免的。古时秦始皇得天下后,即欲永远享受皇帝之乐而派人四处寻求不死之丹,以求避免一死;然而他的努力终归徒劳,他仍死去,只留下万里长城,供后人凭吊罢了。
圣经记载:「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传道书八章8节)。因为死是人人必遭遇的事,故人应当思念一生的结局──死。古时摩西也作歌说:「惟愿他们有智慧,能明白这事,肯思念他们的结局。」(申命记三十二章29节)
2.死后且有审判:
「死」虽然人人所不能免,但如果一死了之,或如世人所说「死归祖家」,就无什么可惧。然而人人对死,既恶且惧,是什么原因呢?大都因不知死后将何适何往?似如永远离开家人与亲朋良友,以进入一黑暗不知之境地而惧怕。
但经上记载:「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九章27节)。人一生所行所说的善恶,神都要审判他;审则判的结果,善者进天国,恶者下地狱(马太福音十二章36、37节;二十五章31-46节)。
这是我们要思念人生结局的最大原因。或者有人不相信死后有审判的事而大享其乐,或行恶作歹,无所不至;但是圣经明明记载「死后必有审判」,且以我们理智的头脑静思,也能相信有最后的审判才合理,这样才能表明神的公义。
因为在人世间,有许多使我们不能了解的不公义不合理的事。唯有最后的审判,才能使这些不合理的事获得圆满的解决。其实神在今生也已在施行审判。俗语也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为了死后的审判,我们就当思念人生的结局,也当为此结局作准备。
三、如何准备人生的结局?
许多人的生活,都没有抱一个目标、理想,只是得过且过,不知到底是为什么生活?这种人只好虚度一生,把一生无意义的度过去罢了。享乐主义的人,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但是在此苦海中生活的人类,总是逃不了苦难的。
较有大志的人,即抱着「竭尽所能,贡献社会,改造世界,造福人群」之人生观,而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之目的。然而圣经记载:「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一章2节);「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道书一章14节);「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淍谢。」(彼得前书一章24节)。
人生既然如此虚空,毫无意义,那么活在世上有何意义?古今中外有些悲观主义者,想不透人生之意义何在,竟采取自杀之一途,了结一生。难怪有人说:「吾人在此黑暗的世界中生活,每日在痛苦烦闷中挣扎;吾人应同病相怜,恻隐相待,唯一最善的救星就是自杀」。
朋友们!人生是不是真的如此的虚空,毫无意义?如果人类是为造物主所创造,那么这位造物的真神,为何要造此可怜的人类呢?虽道慈爱的真神没有给我们安排一种解除人生的苦恼,享受永福的方法吗?我们且听圣经给我们的指示罢!
1.悔改信耶稣就能得永福:
经上记载:「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三章16节);又说:「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三章36节)。人类要在此苦海的世界受苦挣扎,乃因他们的罪;罪如未获解决,人必烦恼一生,而终归阴间受审判。
但是慈爱的真神,为解救人类,乃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人借以得救。那就是藉着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牺牲赎罪。所以凡悔改信耶稣,接受祂宝血的浸礼的人,他的罪能得赦免,又能蒙赐下圣灵作印记,承认他为神的儿女。这样重生过的人,才能脱离世上的苦楚,和将来死后的审判。
这种白白能得的恩典,世人何乐而不来接受呢?主耶稣来到世上传天国福音的时候,也曾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又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马太福音十一章28节;约翰福音十四章1-3节)。
我们信耶稣,就能在今生得平安,在死后进天国享受永生;不然,我们就要受苦一生,死后还要受审判,为偿罪的工价就要下地狱受永刑呢!因为我们的罪没有得到解决,神的震怒常在我们身上。为解消神的震怒,只有信耶稣一途;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四章12节;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
2.遵守诫命的才能进天国:
一个悔改信耶稣,又接受赦罪的浸礼而领受圣灵为得天国基业之凭据的人,已做了神的儿女,获有将来进入天国的资格了。但是他在生之日,必须遵守神的诫命,做个神顺命的儿女,才能保持进天国的资格。
耶稣在世传道时,曾经有一个人来见祂说:「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已。」(马太福音十九章16-19节)。
耶稣也曾经教训门徒说:「凡称我主阿主可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祢的名传道,奉祢的名赶鬼,奉祢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马太福音七章21-23节)。
由此可见,不是信耶稣的人都能进天国,唯独遵行天父旨意(诫命)的人才能进去。如果不遵守诫命,连那些曾经奉主名给人医病赶鬼,或行过异能的传道者,也将被驱逐于天国门外哀哭切齿了。
享受人生极大的荣华富贵而仍感觉虚空的所罗门王,在他所着的传道书之结尾说:「这些事都已听见,总意就是要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道书十二章13、14节)。
希伯来书的作者也警告我们信徒说:「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希伯来书十章26、27节)。已经归主的信徒们!岂不当以此为训,遵守诫命到底,以获最后的福气吗?
总而言之:
「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以作人生结局之准备。为了死后的审判,为了免受地狱的火,必须悔改信耶稣,接受赦罪的浸礼,领受圣灵做得天国基业的凭据,才能死后进天国享受永生。
这是人人当为结局所准备的工夫,如这种工夫已完成,人生的结局(死)来临也毫无可惧,却能为得赎之日近而挺身昂首欢喜了(路加福音二十一章28节)。已经作成这准备工夫的信徒们,不能因已具备这些条件而自满,更须遵守诫命到底,始终作个神所喜悦的儿女,才不致失去已有的福分。愿人人都有智慧,为自己的结局做个妥善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