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路二40~52:主耶稣自孩童时代,至三十岁出来传道之间,经上只有这段记载之外,再没有为祂记什么,因为这中间,耶稣是尽为人子的本分,在家中帮助父母,未出来为天国作圣工,无需要记载。但只路加这段记事,就留下极重要道理,要我们学习而行。
一、作父母的一件良范
即自儿子幼小之时,就领导他敬拜神:
1.拿撤勒至耶路撒冷的路程很远,耶稣十二岁以前,虽父母未能带祂到圣城敬拜神,却在家中就教导祂敬畏神,学习圣经,养成了极好的信心。
2.拿撒勒至耶路撒冷,走路须四、五天,耶稣十二岁时,到了节期,父母就带这小孩走远途去敬拜神,更表现父母注重儿子敬神的热心。
3.马利亚家道很穷,到耶路撒冷敬拜神,来回须十多日,为拜神,放弃肉体生活的工作这么多日,其热心的模范,更值得效法的。
4.路四16记:耶稣安息日进会堂,是照「平常的规矩」,即自少时由父母所养成的。
提摩太的热心,是由他外祖母及母亲,少时所培养的(提后一5)。
作父母的当留意.对儿子自孩童时代,就教养他敬拜神的道理(箴廿二6)。
二、是少年人的良范
耶稣所行的凡事都好(可七37),都是我们的榜样(约十三15),是自童年时代,就如此的:
1.耶路撒冷是热闹的城巿,童年耶稣来此,不到外面游玩,只是在圣殿里,且节期过后,众人都离去了,祂尚在殿里听经、学道。
2.祂对道理有好问的精神,学习至极其明白,别人问祂,善于解答(46~47)。
3.祂喜爱住在神的家里,关心天父的事(49节大字的是「以我父的事为念」,小字的是「应当在我父的家里」,本节有此两种意义)。
4.祂顺从父母之命,尽了行孝的道(51):父母来找到祂,「就同他们回去,并且顺从他们」。可知祂未出来传道之间,就是在家顺从母亲学习圣经;帮助养父约瑟作木工,至出来传道时,竟被人称祂为「木匠」(可六3)。
三、一般信徒所当学习的良范:
耶稣少年时代所表现这些佳范,也是现时在主里的一般信徒所当有的,就是:
1.喜爱亲近教会(诗八十四篇,一二二1,廿七4)。
2.认真查经、学道(提后三15~17)。
3.以教会为家,永不离去;以天父的圣工为念,时常关心,努力帮助(提前三15;林后十一28;林前十五58)。
4.对自己的家,尽人子的本分,顺从父母作孝子(箴四3~4;弗六2~3);将当行的道完全行在家中(诗一O一2),现出美满的家庭以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