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来
1.主亲自受浸示范(太三13~16)
2.主命令使徒为接受真道的人施浸(太二十八19;可十六15~16)
3.使徒遵行命令,为归主者施浸(徒二41,八12、35~36,九18,十47~48,十六15~33,十八8,十九5)
二、意义
1.赦罪的典礼(徒二38,二十二16;彼前三21)
A、什么罪?
a.原罪(始祖传下来的罪)
在母胎里已经有罪(诗五十一5,五十八3)
是从始祖亚当来的罪(罗五12~14、16、18~19)
b.本罪(本人所犯的罪)
一切的不义(约壹五17)
知善不行(雅四17)
违背律法(约壹三4;出二十3~17;雅二10~11)
c.故众人都有罪(罗三9~10、23)
B、罪的报应是什么?
a.是死(罗六23)死指离开神的不幸状态(路十五24;弗二1、5;西二13)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林前十五22)
肉体的死和不幸都起因于罪(创三16~19)
b.受将来地狱之苦
第二次死(启二十3~15)
永远沈沦(帖后一9)
地狱:黑暗之处;永火;永刑(太二十五30、41、46;可九48)
c.故受浸者将被神称义,并与神复和(罗五9~11)
2.重生的洗(多三5)
A、要进天国的人,必须重生(约三3~5)
B、受浸后必须有新生的样式(罗六3~11)
3.归入基督(加三27~29)
A即成为教会的一份子(林前十二13)
B因而得神子的身分,并享受神恩(加三26,四5;弗一5,二19)
三、方法
非符合圣经不可(赛八20)
预表:王下五1~14(参考:路四27)
乃缦预表蒙拯救的罪人,痲疯预表罪,在约但河沐浴七次,预表神所制定的完全的浸礼。
1.要全身受浸
洗礼:希腊原文是浸的意思
a.主耶稣的示范(可一9~10)
b.使徒们的施浸法(徒八36~39)
参考:施浸者约翰也在水多的地方施浸(约三23)
c.预表:挪亚的洪水(彼前三20~21),过红海(林前十1~2;诗七十七19;赛四十三16,五十一10)都经过大水而蒙拯救
d.预表:深海(弥七19),泉源(亚十三1)必须在海或河受浸,池塘或水槽都不可(耶二13)
e.灵意:埋葬(罗六4;西二12)藉全身下水受浸,更可表明埋葬的灵意
2.要奉主耶稣的名
a.使徒们的施浸法
奉耶稣基督的名(徒二38,十48)
奉主耶稣的名(徒八16,十九5)
「奉父子圣灵的名」就是奉主耶稣的名。
太二十八19的「名」,在希腊原文是单数单数显示神不是有三位,乃只有一立,并且祂的名就是耶稣。
耶稣就是父的名(约十七6、11~12、26)父与子原为一(约十30,十四7~11;赛九6;提前三16;参考:徒二十28)圣灵就是耶稣的灵(徒十六6~7;彼前一11;参考:约四24;林后三17)
b.因主名而罪得赦(徒十43;约壹二12;太一21;徒二十二16;参考:徒四12)不是奉人的名(林前一13~17)
3.低下头
a.效法主死的形状(罗六3~8;约十九30)
受浸者低下头面朝下,表示与主同死;全身下水受浸,表示与主同埋葬;从水里上来,表示与主同复活。
因受浸而旧人(罪人)死,新人生,故称为重生的洗(多三5)
因受浸而死在亚当里的旧人得以复活(这是灵的复活)(西二12;弗二5~6)
在末日将复活与主的荣耀身体相似(这是身体的复活)(罗八11;西三1~4;腓三20~21;林前十五50~54)
b.因为有罪,所以不能抬头仰望(拉九6;诗四十12;路十八9~14)
四、施浸者资格
要奉神差遣,有圣灵(约二十21~23)
给主施浸约翰也有圣灵(路一15)
1.浸礼的效力,是靠圣灵的能力(林前六11,十二13)
2.藉着圣灵的运行,水将在灵里变成主的宝血(约壹五6~8;约十九34)
罪蒙赦,是靠主的血(来九22、12;弗一7;彼前一18~19;启一5)
本会在施浸时,常有看见水变成血的异象。
五、受浸者的资格
1.要信(可十六16;徒十八8)
a.相信主耶稣(徒八36~37,二十六18)
b.相信浸礼的效力(罗三25)
c.相信真福音(真教会所传的道理)(徒八12~13)
虽然相信主耶稣,却不信浸礼的效力;或相信浸礼的效力,却不承认真教会的,都没有受浸的资格。
2.要悔改(徒二38;路二十四47)
a.承认自己的罪(约壹一9~10)
b.改变恶行(太三5~8;路三10~14;徒十九18~20)
信而悔改的人,可以实时受浸(徒二41,八36,十六33,二十二16)
受过错误的洗礼的人,必须再受合乎圣经的浸礼(徒十九1~6)
六、婴孩可以受浸吗?
1.婴孩也有罪(请参照原罪项)
2.主不拒绝婴孩(路十八15~17)
3.全家受浸(徒十六15、33,十八8;林前一16)
故父母相信,婴孩就可以受浸但父母应负教导儿女的责任(提后一5,三15;申六4~7;箴二十二6;弗六4)
七、受浸后不可再犯罪
1.浸礼只能受一次(弗四5)一浸:一种,一次
2.不再有赎罪祭(来六4~8,十26~27)
3.若再犯罪,将受更重的刑罚(来十28~31;彼后二20~21;约五14,八11)
但若犯不至于死的罪,悔改就能蒙赦(约壹五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