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卫打歌利亚的省思─浅谈教会的走向

引言

撒母耳记上十七章

大卫与歌利亚之战,可直接视为选民与仇敌之战,更可引申为教会与撒但之战;则今时代的信徒,不能不对这一场战役,投入更多的关心与了解,俾成就全竟之功。

在谈到大卫的英勇之前,要先看看扫罗的景况,因为他本是歌利亚挑战的对象,堂堂的正义之师,耶和华神的军队,为何不能突破歌利亚的咆哮?惟有明白了扫罗军的「不能」,才透视大卫之「能」的重要;而此所谓「能与不能」,也该是掌握教会发展的最佳动向了。

一、扫罗的「不能」

当初,扫罗和他的军队,听到歌利亚的骂阵后,惟一的反应是惊惶,极其害怕(11、24节)。箴言记载:「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箴廿四10)。面对歌利亚这种敌人的挑战(攸关生死呢!)也可说是在患难中吧,结果以色列人是胆怯,力量真的微小;或许歌利亚是大了一点,想想,身高六肘零一虎口(约三公尺),身上穿的铠甲就重五千舍客勒(约五十七公斤),铁鎗头重六百舍客勒(七公斤)(5~7节),光看他的相貌,就够吓人的,再听他的声音「呼叫」(8节),难怪,以色列军要高挂「免战牌」了。

想当年,摩西派十二探子窥探迦南地,回来后,那十个没有信心的探子,所报告的,就是小信之人的模式,「看敌人,身量高大;看自己,如蚱蜢。」(民十三32~33)。其实,敌人没那么可怕,自己也没那么可悲;但这些人,就是会强化敌人,矮化自己。

在此种心态下,扫罗和其军队,面对歌利亚,愈觉其高大狰狞可怕,自己愈不敢出阵应战。他们还没学会,「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一7)。因此,基本上是内在信仰出了问题,以至于,不能克服外在压力的挑战。

由于内在对神信心的不足,又面临强大的压力,扫罗潜意识的反应,就是靠赖看得到的军装;所以,大卫要出征前,扫罗那么善意的将自己全套战具,给予他佩戴。

军装(战衣、铜盔、铠甲、刀),不是不好,它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提炼的产物,为了生存、杀伐、战斗,一步一步地,从痛苦的经验,集诸多智能的结晶,长时间所融汇的工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它占有不可泯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武器也逐渐改良,提升为最有杀伤力的高度科技,即为明证,武器与人类的文明是须臾不可分的。

可是如果一个成功的文明,它原有成长过程中丰富的创造力衰竭了,对于变动的环境,缺乏适应的弹性,那么伴随而来的,将是行动力的僵化。所以,不论多伟大的产物(包括人的思想、制度、传统),若它成为神圣的教条,被奉为圭臬后,往往阻碍了人们对环境变化时,所该有的调适力。

扫罗即执着于传统的工具上,似乎舍此无他了,因此,他显得力不从心。传统,该被尊重,但不是一成不变地可适用于任何时代,如果,我们的观念,不能跳脱出来,将会被传统所拖垮。

虽然,从外表看扫罗军,也是摆列队伍(撒上十七2)准备战斗,但身历其境时,却不能战斗,也不敢战斗,证明这种队伍,只是「能看不能用」。悲乎!

但讽刺的是,他们既能「摆列队伍,表示了它有组织,可是它缺乏战斗力。请问,一支有组织的军队,但没有战斗能力,它能保疆卫国吗?如果以扫罗军的立场,借镜为神的选民(教会)的立场,您有何感想?其实,一个很简单的理念,不是「组织」或「制度」不好,真正的关键,在于这些组织(制度),应保有高度的调适力、创造力,散发出清新自由的生命力。

二、大卫的「能」

大卫的出场,为我们勾勒了两个显明的轮廓:

大有信心(也是勇敢的)

具创造力(跳出传统的窠臼)

这两个特点,与扫罗大异其趣。

大卫初见歌利亚时,即问别人:「有人杀这非利士人、除掉以色列人的耻辱,怎样待他呢?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竟敢向永生神的军队骂阵吗?」(26节)

又在扫罗面前说:「人都不必因那非利士人胆怯,你的仆人要去与那非利士人战斗。」(32节)

这些都自然地反映出大卫的勇敢与豪情,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也对神有绝对的信心。因此,当扫罗劝他不要出战时,他就坚决地婉拒。同时见证道:「耶和华救我脱离狮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脱离这非利士人的手。」(37节)而这种信心和勇气,实奠基于旷野生活中,困厄环境的操练,其所表现的特质,却是不自夸不自馁的大无畏精神。

尽管歌利亚见他年轻藐视他,以言语咒骂他,他也无所惧怕,

反而宣告:

我来攻击你,是靠万军之耶和华的名……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45、46节)

诸如此类,脱胎于猛兽要胁的勇气、信心,及维护神荣耀的豪情,就不是养尊处优的扫罗和其步卒所享有;难怪,扫罗只能说「耶和华也与你同在」(37节),自己却不能承受这份殊荣与恩典。

扫罗就把自己的战衣给大卫穿上……大卫试试能走不能走……因为素来没有穿惯于是摘脱了。他手中拿杖……。(38~40节)

扫罗的善意,大卫没有马上拒绝,也还是试穿看看;战衣铠甲,这种争战必备的传统装备,谁能说它不需要呢!大卫他也「试试」,表明他并不随便排斥这些装备,毕竟它是长期以来,所衍生出的东西,且值得大家去肯定的;然而,大卫觉得穿不惯时,他就毅然地摘脱了。

好个大卫,真的是「自由人」,不被传统所拘束,不被华丽的东西所蒙蔽;扫罗的军装虽好,却不适合于大卫,穿戴它,反而「不能走」,那要它何用!干脆,脱掉算了,这就是知所取舍。

人如果没有内在丰富的生命,及活泼旺盛的创造力,很难在既有的生活模式中,另辟蹊径;传统,必有它辉煌灿烂的一面(价值),但若我们一直把传统奉为金科玉律,遵行不渝,很可能,它也限制了我们的进步。

大卫他即不受「传统军装」的迷惑,能够由其中跳脱出来,是为他的智能;机弦甩石,管他别人怎么看我,我能用,发挥实力,打击魔鬼(歌利亚),那就是荣耀神。争战的目标是胜了又要胜,而不是只讲究华丽的排场。

三、今日教会的方向

主耶稣说过:「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十四6)。祂不单是通天的道路,也是我们在今生绝处逢生的道路,当我们陷入绝境时,靠着祂,必能走出一条路来;而你要在凡俗的路径中,另辟新径,必要有主耶稣润饰你的生命,因祂是「奇妙、策士、全能的神」(赛九6),而「神岂有难成的事幺?」(创十八14)。

今天,信徒所当追求的,该是与主更亲密的联合,使我们的灵命丰富,神本身就是创造的源头,若我们让祂占满了我们的心,我们必定有活泼的生命力,及遇困难时,强韧的调适力。

教会处身在风雨飘摇的罪恶世代,魔鬼借着诸多罪恶、患难,和各种打击,让教会无所适从,究竟,当如何才可使我们由涛天的巨浪中,脱颖而出?关键不在于办法,而在于神同在的能力。

因此,我们今天的着眼点,似不应该老是放在方法的策画,或者组织及制度的研讨上;不论是方法、组织、制度等,皆不是绝对的,因时空之变迁,主客观条件之差异,往往造成了不同的取向。

或许,我们在传扬福音,拓展教会的事工之际,更该反思诸己,加强灵修生活,让我们有更活泼清新的生命气息,能冲破樊笼;有神般的智能,知所取舍,提得起,也放得下……

末了,再思想一下大卫的「我穿戴这些不能走」于是「摘脱」了(39节)

浅析:

不能走:失去战斗能力

原因:穿戴这些(目前所有)

改进:摘脱(需要智能与魄力)

如果,目前的环境、模式,像扫罗的军装般,限制了我们内在能力及恩赐的发挥,为什么我们没有智能看出来呢!又为什么没有魄力把这些阻碍「摘脱」呢!

求神让我们有智能,去发现最适合我们每个人的「机弦甩石」用来得心应手;对每个教会也能因时制宜地找出最合乎自己教会需要的对策,以彰显神荣!但愿神赐予我们内在丰盛的生命,能冲破层层阴霾的限制,如同浴火凤凰般,展翅飞向更高的远方。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9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9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