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五个强如-翁溯利

引言

传7:1-8

传道书乃智慧之王所罗门所作,其间自然不乏闪烁着生命哲理与信仰智慧的优美辞句,单自以上所读的短短八节经文里,就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八节经文里出现五个“强如”,让我们在圣灵的带领下,好好思考,得到教训。

一、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

名誉与膏油,乃两种不同之香气,后者是物质性的,是有形的外表的好;前者是精神性的,是无形的内在的好。

名誉,也即名声。一个有好名声的人,自然先体现在他(她)有好的举止言谈,为人处事受人称许。提前3:7中提及教会选立一个监督,他必须具备好名声;徒6:3也记载教会初期选立的七个执事,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应有好名声。

主耶稣勉励我们每一位神的儿女要作“世上的盐”与“世上的光”(太5:14),就是希望我们在世能因我们的好行为而使我们拥有美好的充满香气的名誉。

俗话说:“虎死留皮,人死留名”。我们每位神的儿女,活着时就要葆有一种“强如美好的膏油”的名誉,以荣耀主名。

二、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

“往遭丧的家去”和“往宴乐的家去”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绪,也会演绎出两种不同的意义与价值。

“往遭丧的家去,”让人容易联想到人人均有一死这一人生事实;还未信主的人因之还会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寻求信仰的解答而最终归向神。已经属主的人更认识到自己的年日同样无多(伯14:1-2),从而求神指教如何度这余下的光阴(诗90:12)。

“往宴乐的家去”,让人觉得人生在世就是吃吃喝喝,快活享受物质生活,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有酒今朝醉,不愁隔夜粮”的错误人生观。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路4:4)。当以那位在阴间受苦的财主为戒(路16:19-31)。

三、忧愁强如喜笑

忧愁与喜笑是人的两种情绪,有时从这情绪中可以折射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虽然圣经一再教导我们要喜乐,那也只是一种在主里的属灵之乐(腓4:4);虽然耶稣吩咐我们“不要忧愁”,那也只是希望我们不要为俗世的生活忧愁(太6:25-32;约14:1-3)。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忧愁有时比喜笑来得更有意义。鲁迅给悲剧与喜剧如此下定义:“喜剧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艺术手段毁灭给人看;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艺术手段毁灭给人看。”间接道出忧愁(悲剧)的价值性。

保罗劝勉我们当弃绝属世的忧愁,说“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林后7:10);却鼓励我们须有属灵的忧愁,即“依靠神的意思忧愁”。保罗说这种忧愁能让人“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能让人“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林后7:10-11)。可见“忧愁”之重要!

四、智慧人的责备强如愚昧人的歌唱

从听者的感受来看,“责备”让人难受,“歌唱”令人舒畅,但如果自实际价值来说,一个智慧人对人的责备,其价值远胜于一个愚昧人对人的无聊歌唱。

所谓“智慧人”乃指什么样的人?自然是那些明是非有经验的人,从属灵角度说,是真正有基督生命的人。

智慧人的责备,如先知拿单责备大卫(撒下12:5-15);大卫接受了这种责备,挽救了一个国家。

而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不接受老年人的智慧责备,却乐于倾听少年人的愚昧歌唱,导致国家分裂(王上十二章)。

古语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属灵的智慧人,出自他(她)对我们的责备,我们当存感谢的心好好去领受,须知这种责备会让我们一生受益。

五、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

谚云:“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说明“起头”的重要性。谚语又说:“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说明“终局”的可贵!那么,究竟谁主谁次呢?圣经的记载以及生活的经验均告诉我们,“事情的终局”确实“强如事情的起头”。

扫罗人生的起头如朝阳初升,光彩照人。他出身富有之家(撒上9:1-3);身材魁梧,容貌俊美(撒上9:2);浩瀚的人海中被抽中签,而当上以色列统一王国的第一任君王,可谓少年得志(撒上9:15-10:24);为王初期,能心存谦卑,宽厚待人(撒上10:17-24,27,11:13);善于组织民众,招贤纳士(撒上13:2-4,14:52);曾多次胜敌,屡立战功(撒上17章)……。扫罗有一个很好的开头,但其“终局”却是悲惨的,因为妒忌而追杀大卫,还求问女巫(撒上28:7-13)。终惹神发怒而被神弃绝,最后父子四人同死战场,十分可悲。

较为典型的例子有:

(1)所罗门王¾¾起头很好,终局很坏;

(2)使徒保罗¾¾起头不美,终局很美。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