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爱中的生活是充满温暖、光明和希望的;生活在爱中就是过着在地如天的日子。
我们都渴望被爱,也在不断学习如何爱人。爱的课题对于基督徒来说更加重要。
因为《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记载,面对律法师的试探,主耶稣对神的命令做出总结性的归纳:要爱神爱人;如此,才能承受永生(太二二35-40;路十25-28)。
爱人,是基督徒人生中重要的功课,是基督徒当遵循的基本人际交往之道。主耶稣说,要爱人如己。
爱人如己按字面的意思,就是:像爱自己一样地爱人。
那么,具体来说,如何爱人如己呢?兹从圣经中提出三方面来分享。
一、以同理心待人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这是摩西律法和先知所教导、宣告的道理,也就是神所制定的法则;被称为人际交往的黄金律。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得到别人的爱,自己要先爱人。
从消极来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太七1-2上)。
我们都不希望被人论断(审判、非议、议论、抹黑),那么,我们不论断人,自然就不易被人非议。
也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恰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再进一步来说,”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七2下);
对照”路六37下-38”主耶稣的教导,当我们饶恕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内心也就得到释放;
当我们恩待别人的时候,自然也会得到别人加倍的报答。
经言:”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七20)。
人是软弱的器皿,我们虽然受洗后称义,却带着肉体的软弱,又不能完全认识神的道,虽不敢犯致死的罪,但有时不免得罪人又得罪神,这时的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神和人的饶恕;
我们不希望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恩待;
所以,我们就要去饶恕别人、恩待别人。也就是说,爱人如己不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进一步的是,己之所欲,亦施于人。
主又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七3-5)。
人的劣根性常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自己身上的大毛病看不见,抓住别人身上的小缺点不放,这是没有爱心的表现。
所以爱人如己是再进一步,也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就好像主耶稣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随时的帮助?因祂虽凡事受试探,但没有犯罪;
祂爱我们,体恤我们的软弱(来四15)。
因此圣经又教导我们,”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
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待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
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罗十三8,十五1)。
二、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在《路加福音》中,主耶稣回答那个问如何得永生的律法师,对爱人如己的说法是爱邻舍如同自己(路十27-28)。
律法师进一步问主说,邻舍是谁?耶稣讲了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教导我们照那个人而行。
在这个比喻中讲到,有个路人被强盗打劫,又被打得半死扔在路上。
后来有三个人经过,一个是祭司、一个是利未人,都是专门事奉神的人,但看到落难中的同族人,他们却无动于衷,”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反而是第三个非神的选民(撒玛利亚人)看到落难中的那人时,动了慈心,为他做各项急救措施,然后带到店里并付钱让店主照应,安排周全。
所以,这种爱人如己,就是要我们付出爱,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正如经训,”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三18)。
比如利百加的爱心,当亚伯拉罕的老仆人向她讨水喝时,利百加不但供给,而且还辛苦地再为老仆人的骆驼打水(创二四17-20)。
又比如女圣徒多加的爱心,当她病逝时,许多人都痛哭。
因多加生前广行善事,多施赒济;
许多寡妇的里衣外衣都是多加制作。多加的爱心不但感动人,更是蒙主纪念;
主藉彼得的祷告,使她从死里复活,有许多人因而信了主(徒九36-43)。
三、爱仇敌
主耶稣又进一步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3-44)。
”你的仇敌”指的是”逼迫你、伤害你、与你为敌的人。”
主耶稣认为,你们要爱他、善待他,这是一种慈悲的表现,这是爱,因我们的神也是如此。
祂也恩待那忘恩、作恶的(路六35)。
爱仇敌意味着以善胜恶,化敌为友(路六27),因神的旨意是要基督徒过着竭力追求和睦的生活(罗十二18)。
因而圣经勉励我们”不要自己伸冤”(罗十二19-21),不必太强势,有宁可吃亏的心,愿意让步,且恩待、善待敌对的人;
如此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这种雪中送炭的爱心,不但化解恶意,而且感化、感动仇敌的心,也必得神的赏赐(箴二五21-22)。
世人相处常以公平为原则──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你以恶对我,我也以恶对你。
但主耶稣基督所宣扬的是与世人完全不同的原则。
真正的爱是不公平的,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主就爱我们,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这个世界天天在为公平而战,却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而主耶稣却是用爱吸引万人,成就和平。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里的主角冉阿让,原本是个善良、正直、勤劳、单纯的青年,他的姐夫早逝,他就帮助姐姐一起抚养几个孩子。
他每天卖力干活,却只能得薄资养家餬口。有一天,他没有钱买食物给孩子吃,就在面包店里偷了一条面包。
当时的社会对穷人非常苛刻,冉阿让只因为偷了一条面包,就被判四年徒刑。
在监狱里,他因为担心孩子和姐姐的悲惨处境,三次企图越狱,都被抓回来,每次都被加重刑期。
待在监狱里18年的他,被这严苛的法律苦害了,他的内心充满许多的苦毒和怨恨!
出狱后,没有任何地方愿意接纳他,尽管他愿意付钱(在他服刑期间辛苦劳动所挣取的,又被监狱长私吞部分所剩下的),无论是餐馆、旅馆,还是有钱人家、流浪者的洞穴。
只有那清廉爱神的传道者爱心接待他,与他一同吃饭,提供他床铺住宿。
天快亮时,冉阿让内心的罪性占了上风,偷了一套传道用来接待他的银餐具,跑走了。
结果半路被巡警抓住,当巡警将他带到传道家问话时,传道却回身拿出接待客人吃饭的一对银烛台,说,我送你的礼物还差这两样,你忘记带走了。
巡警一看是传道送的,就走了。
传道就对冉阿让说,以后好好生活吧。
正因这位传道的爱心和宽恕,冉阿让的生命彻底发生了改变。
之后,他成为一个好市长,热心帮助人,宽恕一直敌对他的员警沙威……。
他的生命被爱所充满。
从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传道好像太善良、没有戒心,其实爱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
十八年的监狱生活,不仅没有使冉阿让改过自新,反而让他一错再错,而传道仅仅一天就彻底改变了他,靠的就是爱,以善报恶。
结语
求主不断加添我们力量,在家庭、教会、社会生活中实践爱人如己的真理,过着充满爱的生活,以荣神益人。
如此,就必享受主所赐予基督徒在地如在天的应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