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来三13)
“今日”即今天、现在;“天天”即常常;“相劝”:指安慰,鼓励,从旁提醒;“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是指以上相劝的目的。
通过上下文我们知道,作者以选民被罪迷惑,硬心,而无法进入迦南为鉴戒,提醒当时的基督徒不要重蹈覆辙。
选民之所以失败,从表面看是因为他们每一次遇到困难,就抱怨,怀疑神;从本质看,则是出于他们的贪婪、骄傲等罪的引诱。
因此,希伯来书作者担心当代基督徒在面临艰难困苦时,也像以色列人一样,不知不觉被罪迷惑,硬心。
所以,作者呼吁信徒,要有危机感,赶快趁着还有机会,常常彼此接受相劝,才能抵挡罪的迷惑。
现今时代的基督徒也面临着许多信仰的挑战,外在有天灾人祸的威胁、生老病死的无奈,也有纸醉金迷的诱惑;
内在还有贪爱世界、体贴肉体、厌恶纯正道理的心。面临世俗的攻击,如今的基督徒信心也变得异常的脆弱,灵命也极其危险。
因此,我们今日应比使徒时代的信徒更加有危机感,要趁着还有今日,抓住自己的机会和责任。
一、趁耶和华可寻的日子(赛五十五6)
以赛亚书五十五章六节: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
以赛亚书55章的主题是神救恩的应许,本章圣经先知一面告诉当时的人们要把握可得救恩的时机,同时也预言将来万民在救恩临到时,也要懂得把握得救恩的机会。
当时代,神应许选民,在蒙拯救的日子,若悔改寻求神的拯救,必能享受神预备的水、酒、奶、肥甘等一切的丰盛。
反之,若不快快趁机寻求主,将丧失拯救的机会。
同样,新约时代,也是先知所预言神悦纳的日子,因为主耶稣说天国已来,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路十一9)。
所以,今时今日,只要我们愿意寻求神,神必饶恕我们,必能恢复伊甸园时神与人美好的关系。
圣经浪子回头比喻中,父亲所疼爱的小儿子是一个放荡的青年,他不喜欢约束,喜欢自由,喜欢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他无理地向仍健在的父亲提出要分家产的要求,按旧约律法,只要这父亲狠心,他就会被拖到城门外用石头打死,因为他藐视父亲(申二十一18-21)。
浪子出去生活了,他任意放荡,浪费资产,竟然耗尽了一切所有的,此时又遇到了饥荒,最后落得恨不得拿猪所吃的填饱肚子。
或许有时候我们也想如这浪子一般,过着随己意的生活。
但离开神、离开教会,这不是痛快的开始,其实那将是你不快乐的开始,你会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贫穷,越来越不安,最终你会像浪子一般受尽无数的凌辱。
浪子醒悟了,他想起他有一位满有慈悲怜悯,满有丰盛恩典的父亲,自己可以回到他那里,可以不需要这么苦。
我们常常也需要时间来使我们醒悟过来,发现自己的软弱,发现自己的悖逆,发现只有悔改,恢复与神的关系,才会得享平安。
于是浪子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他没有耽延,他知道父亲愿意接纳他,父亲能带给他更好的光景。
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当你劳苦忙碌时,不要耽延,因为主必使你得安息;当你软弱迷失时,不要耽延,因为主必使你得力量;
当你无依无助时,不要耽延,因为主必使你得帮助;当你忧伤痛悔时,不要耽延,因为主必使你得安慰。
最近有一位慕道朋友想特殊受洗,但因为特殊时期教会暂停了一切的圣工,无法施行特洗。
这位朋友已经在教会慕道一段时间,他觉得信主很好,教会及家人就勉励他受洗,可是他说自己还没有体验,等以后再受洗。
后来,他被查出癌症晚期且已扩散,家人、教会再劝他受洗,但因已经入冬了,天气寒冷,他说再等等,等开春的时候再去受洗。
然而近期他的身子越发的不好,有时候会咳很多的血,他的家人就问教会现在能否安排特殊洗礼,但因现在疫情严峻,教会没办法开展这样的圣工,他的特殊洗礼只能等待。
此时,我们只能求神怜悯,给他机会重生得救。
圣经上说:“神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得救。”(彼后三9)
但我们若不趁恩门敞开之际,或寻求神,或悔改归正,或劝人归主,恐怕我们也会像那五个愚拙的童女,待新郎来时,一切也为时已晚。
亲爱的弟兄姐妹,在我们生活中是否将神的应许未成就,当成了他的耽延,将神对我们的宽容,当作了放纵的机会。
浪子的父亲,翘首以盼待儿归,他没有听完浪子的认罪,就已经抱住他、连连与他亲嘴,他不在乎儿子是否满身肮脏,充满臭味,父亲已经把衣服给他穿上,戒指给他戴上。
天父更是如此,他的慈爱何等长阔高深,我们也当趁救恩实现之际,趁天父宽容等待之时,速速亲近天父,寻求救恩。
二、趁心未刚硬的日子(箴十九18)
箴言十九章十八节: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趁有指望”,即趁着还有机会,此处经节智慧者告诫父母要抓住管教的有效时机。
若是错过了时机,孩子的心已刚硬,管教已然无用。今日,父母管教儿女,牧者牧养教会,都要趁有指望;
同样作儿女的应当趁心未刚硬,及时醒悟,接受管教。
趁着心未刚硬,当极力劝勉。
问题多多,哥林多。这恐怕是形容哥林多教会很贴切的外号。
因为,确实他们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可以涵盖了保罗书信中所体现的全部教牧问题,他们中间有拜偶像,有行奸淫,有纷争结党,有混乱圣餐,有怀疑复活……
但是,保罗没有放弃他们,而且非常的着急,立时写了一封书信叫人送给哥林多信徒,可是这封书信并没引起哥林多信徒的悔改,甚至他们还质疑起保罗使徒的身份,要保罗提供使徒的荐信。
保罗得知这个情况后,焦急万分,特意自己去了一趟哥林多,可是仍然换来的是哥林多教会的不待见,最后只能忧愁地走了。
后来保罗又写了一封极其严厉,且充满痛苦和眼泪的信,劝勉他们。终于,哥林多信徒懊悔了,认识到自己亏欠、罪恶,开始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了。
所以,当一个信徒,一个工人偏离正路的时候,又或是当你觉得某个弟兄姐妹就是那样,无可救药的时候,让我们想想保罗,或许我们也有未趁着时机尽力挽回的责任。
曾今听到一个弟兄分享他蒙恩的见证,他从小就生活在基督化的家庭,父母是热心的同工,可是他却对信仰嗤之以鼻,除此之外,他吸毒、打架、游手好闲,没钱回家拿钱,要不到钱就偷,偷不到就抢。
由于吸毒,他经常被抓进监狱,父母却总是用尽方法保他出来,可是出来后还是吸毒,还是吃喝玩乐。
就是这样一位弟兄,他的父母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一直为他祷告,一直劝他。
直到有一天,神改变了他,这位弟兄突然间痛改前非,他为自己过去的生活感到后悔,为父母付出的一切,感到无比内疚,至此他成为了教会一名敬虔的基督徒。
所以,我们当趁着人心未刚硬,尽力劝勉。
然而,若是人心刚硬,神的道也无法再进入内心。
南国犹大末年,犹大国被巴比伦几番劫掠,已经一派凋零,摇摇欲坠。
此时,先知耶利米不断向百姓发出警告,劝勉百姓回头,离开恶道,甚至将所有神的警告编写成一卷书交给约雅敬王,然而约雅敬王就听了书卷的三、四篇,就用刀将书割破,扔在火盆中,直到全书卷在火中烧尽了。
先知如此传达神的信息,国王竟无丝毫悔意,这着实让人不解。
圣经说,神的道是两刃的利剑,能刺进骨髓骨节,但此时神的道竟对国王、百姓毫无用处,难道是神的道还不够锋利吗?不!乃是因人的心刚硬,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已经死了。
生活中我们若不远离恶事,或是忽视聚会灵修,心就渐渐与神疏远,渐渐刚硬,及至神的道再也无法进入内心,最终走向沉沦的路。
趁着心未刚硬,当及时回转认罪。
箴言二十八章十三节至四十节: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
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
每个人都会犯罪,犯罪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犯罪后选择让自己的心被罪蒙蔽。
面对罪,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结果。大卫与扫罗两位王的结局完全不同。
大卫犯了重罪,先夺人妻子,犯了奸淫,又谋害她的丈夫,犯了谋杀罪,简直罪无可赦。
然而,神最终原谅了大卫,也继续让他的子孙接续他的王位,这与扫罗犯罪的结局是天壤之别。
有人或许会为扫罗鸣不平,扫罗因为献祭的缘故,便被神所弃,不单丢掉生命,还丧失了王位。
同样犯下重罪,神不同裁决的原因是什么呢?关键在于谁愿意悔改。当拿单设喻责备大卫,他立即认罪,并且真心悔改。
当然,这是处于旧约时期,人在神面前彻底悔改,并达到当时神对人的要求,罪便蒙神赦免。
然而扫罗并非如此,当撒母耳指出他的错时,他死不认错,最终就一错再错,被神离弃。
所以,不要等到自己的心刚硬如扫罗一般,要常常自省,每日做悔改认罪的祈祷。
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当你明明知道悔改会带来好处的时候,尽早悔改归正,也趁着他人有指望的时候,尽主内同灵之情,当面责备。
三、趁黑夜未临的日子(约九4)
约翰福音九章四节:“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
“趁着白日”,是指着工作的机会说的,而与下面的“黑夜将到”连在一起用,表明了作工时间的紧迫感。
“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这话表示主不但是是呼召我们做工,更是命令我们做工,做主工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乃是一项我们必须作的工作。
而且做的不是人的工,是那位创始成终神的工。
因此,做工是使命,责无旁贷。
“黑夜将到”,神让人白天工作,夜晚歇息,所以黑夜就是不能做工的时候。
趁黑夜未临,当有侍奉的紧迫感。
对于主耶稣而言,作工的时间紧迫、环境紧迫。主耶稣清楚自己的处境,犹太人正在图谋害他,自己在地做工的机会不多了。
但是,虽然他在地上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然而为了完成神的托付,只要有机会,他就做工。
所以,在撒玛利亚的井旁,他正等候门徒采购食物回来,本是可以休息之际,他却抓住机会向妇人讲道;
加利利河畔,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本想暗暗地到旷野歇一歇,但看到众人继续追随,他便坐下,开口教训人许多的道理,直到天晚了。
为何主耶稣做工如此殷勤?因为,主知道时间紧迫,环境紧迫,黑夜来临,就没有人能作工了。
所以,他要趁着黑夜未临的日子,做那差我来者之工。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做工。
这是使徒保罗对提摩太的勉励,同时也是他自己侍奉的写照。
保罗多次被下在监里,然而他却仍然在狱中写信,藉着书信坚固各地的信徒,激励他们热心作工,并且他也能利用机会,向那些看守他的兵丁作见证。
蔡圣民长老,总是提醒年轻的工人,做工要有时间的紧迫感,他每去神学院授课时,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各学员寝室前用拐杖敲窗门,并念念有词地说:“功课很多,时间不够,不可睡午觉。
”侍奉的时间不多了,机会不多了,我们当竭力在有限的时间多做主工。趁黑夜未临,必须要作工。作工是每个基督徒的使命,保罗说:“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有人羡慕善工,有人觉得作个普通信徒就好了。
两位老同工七十几岁了,但是仍然很羡慕做圣工,每每教会临到圣工时,总是积极参加。
八十几岁的老执事勉励还能侍奉的同工,抓紧多侍奉,不要像我现在,很想侍奉,可是跑不动了。王基德执事,做圣工很殷勤,只要信徒在医院住院,他一定每天到医院探访两趟。
为何这些老同工年纪老迈仍然殷勤要做主工呢?因为他们始终记得神给他们的托付。
那我们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美梦,但是你的梦想中有为主做圣工的梦吗?
神把财富、金钱、时间、恩赐、身体交给我们,我们是否忠于神的托付?
我们可以追求财富、名利、地位,各式各样的东西,这些并非是错,但是我们是否只为自己工作,而将神的工作埋没起来。
还是说我们活在神的旨意里,趁着黑夜未临之日,愿意参与侍奉,而且不单愿意,更是如基督一般真正忠于神的托付。
黑夜将临,作工的机会就没了。
突如其来的瘟疫,为了防疫的需要,所有聚会停止了,所有圣工也停止了,不用讲道了,不用探访了,不用做后勤了。
此时此刻,尽管你很想服侍,可是环境不允许。
所以,不是等待做工的时机,乃是要抓住能侍奉的每一个机会。
正如,尼希米一样,当他从逃脱的犹太人口中得知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耶路撒冷城墙被拆毁,城门被火焚烧时,他抓住了侍奉的机会。
他不是祭司,不是先知,不是文士,他没有等待同伴去恳求他救救耶路撒冷,他也没有只在家哭泣,悲哀几日就算了。
他是不顾生命危险,向王提出要回耶路撒冷修造城墙。
因为犹太人是波斯帝国的敌国,从政治上讲关心犹太人是很危险的。然而他没有顾及那么多,因为他知道这是神给他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
保罗在雅典传道也是如此。
由于犹太人的搅扰,保罗留下同工坚固庇哩亚初信的人,自己独自一人来到了雅典,等待他们的到来。
原本保罗他在等待的过程,他可以像游客一样,欣赏这座帝国的大城市,游览城市的风光,见识这里博大精深的文化。
然而,保罗并没有被眼前的美丽辉煌吸引,反而看见的是这座城市正被偶像笼罩之下,看到了他们属灵的需要,看到了自己的责任,抓住了侍奉的机会,开启了雅典的布道。
所以,若是等到你自认为最恰当的时机才来服侍神,你可能错失了侍奉的机会。
有人说,我还年轻要去建立事业,现在不是我侍奉的最佳时机;有人说,等我平安一切顺遂时,我再来侍奉。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今日神若给我们机会侍奉,我们不抓住,日后我们再想做的时候,不一定神给你时间。
四、趁衰败未近的日子(传十二1)
传道书十二章一节:“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
“年幼”不是指幼儿,而是指青春时期,有更强的自我辨识力时。“衰败”不是指道德上的恶,乃是指身体的毁坏。
“毫无喜乐的日子”,指没有高兴的事,暗指年老之时。通过下文我们也可知道,人到年老,事物就不再是我们享受的了。
“纪念主”不单指思维方面,更有行动层面。
这节圣经一面告诉我们不要庆幸自己很年轻,人的肉体会一天天老化,这是无可避免的;
另一面,也要邀请人要在生命和青春尚在时加以礼赞。
而无论是正面肯定生命与青春,亦或是反面揭示生命败坏短暂的本质,最终传道者指示人,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纪念造你的主。
趁光阴还在之时,赶快、每天、时时追求认识主,敬畏主,而非将青春浪费在邪恶和虚空的活动上。
青春易逝,不待明天。
有人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稍纵即逝,世事变化何其快。
诚如保罗,他少年伊始,还帮着谋害司提反的人拿衣服的时候,他却在不久的将来,感叹:“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提后四6-7)
所以,年轻的你我,强壮的人们,不要以为时光充裕。
雅各长老曾警示人们看清人生的无常短暂时,这样说到:“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四14)
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人生是过一天少一天。不要以为,自己还有很多的今天,你如果不懂珍惜时间,活在今天,那么你手里的今天将成为昨天,不再属于你,而你期待的明天你却未必能到手。
夏威夷岛有一所学校,在上课之前总要背诵这样一段祷告词:“昨天虽然美好,但已经过去,今天虽然来临,但很快也会飞逝,不要把事拖到明天,抓紧吧!因为一生只有三天!”
这句话其实就是教导我们应该要爱惜光阴,把握大好青春去学习、装备自己。换一句讲,等待明天,其实就是一种浪费光阴的行为,严重点说:就是慢性自杀!
所以,不要等待明天,不要把想做的事情,想改变的脾气,都留给明天。因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趁着年轻,追求学习。主耶稣是万世师表,他虽然在地上只有短短33年的时间,但却是我们各方面的榜样。
对于学习追求也是如此,12岁的年龄对于大部分的少年而言,可能还是童心未泯的岁月,然少年耶稣却能趁着耶路撒冷守节的日子,抓住机会,在圣殿中一面问一面听。
而当约瑟、马利亚找到他,质问他为何让他们担心时,少年耶稣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
当主耶稣工作的时候,每当我们听到主耶稣即可滔滔不绝谈论律法,又可以信手拈来将生活百物引为比喻之时,我们就明白,基督隐藏的30年,便是他不负光阴的体现。
使徒保罗亦是如此,少年时,便在知识见识上比同岁的人有长进,为其祖宗的律法更热心。
犹太律法613条,要想更有所得,势必投入大量的时间。
而且他始终保持追求学习的心志,当他最后一次被捕入狱的时候,甚至此时的他已然从主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期已近,然而他没有因此认为自己大限将近,可以卸下重担,好好在监狱渡过一段休闲的时间,他反而是积极的在狱中写信安排教会的圣工,并且还请同工务必帮忙将自己留在特罗亚的带书卷、皮卷带来给他。
书卷指蒲草纸书写的书籍,皮卷则指用羊皮卷书写的旧约圣经。
所以,保罗对于神所赐给他的时间,可以说是用到了极致,他的趁衰败未近之日,就是他只要还有一息生命尚存,便不停止长进、侍奉的脚步。
所以,一个青年人或一个生命尚在的人,应把握光阴,不负韶光,奋发向上,认识、服侍造我们的主,追求属天的福气,立好灵性的根基。
不要再发那么多的时间在电脑、手机上做无益的事。如此,才不会老大徒伤悲,悔不当初,遗憾终身。疫情之下的我们,只能宅在家里的时候,不正是抓紧灵修充电的时候吗?
基督徒不能错失这个建立自己、充实自己的机会。不要等时间过后,而深感愧疚。
更不要口里喊着要与时间赛跑,实际上却是浪费时间。
结语
人生不过三日,昨日,今日,明日。昨日代表已经过去的日子,明日代表尚未来到的日子,今日则是极其短促,犹如白驹过隙,一晃而去。
一位姐妹,她慕道许多年,老公都受洗了,她也知道信耶稣很好,但她考虑娘家亲人健在,起码要等他们过世之后信主才对得起他们,但是她几乎每个安息日都会去聚会。
直到有一天,她被神的道理感动,认识生命无常,最终受洗归主。
归主后,她很快经历到圣灵的浇灌,并且那次的祷告竟有2个小时之长,整个祷告过程她不觉疲倦,心里感受着都是祷告的甜美。
同时,神也让她体验圣灵带来的改变,原本她羞于与人说起自己的信仰,但受圣灵后每每都能勇敢地向人承认自己的信仰,甚至还有一股想要邀请对方来教会的冲动。
所以,趁着还有今日吧,不要再照常了,因为时间是不知不觉的,心变得刚硬也是不知不觉的,同样,主再来也是不知不觉的。
不要说,我没有今日可趁,我是多么特殊与独特,此时此刻,就是今日,哪怕真的没有“今日”,你仍然还可以自己去创造“还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