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一、没有预警的噩耗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到现在还很遗憾,为什么连说再见的机会也不给我,就走了呢?」张秀琴姐妹回想四年前死于意外的先夫周英金弟兄,语气平静中带着无奈。
她说:「在4月25日(星期六)聚会完时,周弟兄送张本端弟兄回家后,又回到教会要载我回家,看我忙着学插花,就告诉我,他要再去开出租车,直到晚上10点30分打电话给我,说若没客人乘车就要回来了。」通完电话,张秀琴就放心睡觉,直到半夜约二、三点时,突然惊醒过来,发现周弟兄未回来,于是焦急地屋内各处找,皆找不到人。到车库看,车子也未回来,于是张秀琴就call周英金,却一直没回音,她就再也无法閤眼睡觉了。直到清晨六点,赶快叫醒儿子,儿子第一个反应是:「会不会出事了?」也急着call父亲,仍旧没回音。
而当天早上(星期日),长青团契要到内湖教会,周英金本来答应至教会帮忙开车送老人的,一向重诚信的他,怎会没交代就不来了?张秀琴即便内心忐忑不安,仍要子代父职至教会帮忙。
到了内湖教会,蔡守道长老看到张秀琴就说:「你们周弟兄不是说要来吗?怎没来?」她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心乱如麻的张秀琴,其实无心聚会,先到地下室祷告,再call周弟兄,仍旧没有回音。直到午休时,才接到妹妹的电话,告知周弟兄出车祸,当时张秀琴还乐观地想,车祸顶多受伤,医治后会复原的。
但同时也在内湖教会的教务负责人黄定尧弟兄也接到电话了,他已知道整个情况,但无法直接告诉张秀琴,只说,要带他们母子到出事地点看周弟兄。
到了出事地点,远远就看到一辆烧焦的车子,尚在冒烟,张秀琴看到车中并无一人,因此就想再往前看清楚,儿子拉住她:「别看了!」因已烧成灰了,但张秀琴执意要看:「明明没人呀!」先到现场的官圳清、刘孝良弟兄早已与警察看清楚,并了解情况,就劝阻她。
伤心欲绝的张秀琴百思不解,一直喃喃自语:「怎会发生此事?怎会发生此事?」那一幕,就成了她胸口的痛。
二、同灵的哀思
周英金的遽然离世,不只是周家人的痛,也震撼景美教会每位同灵的心,这样的苦难,已超乎大家信仰的经验范畴。而更深的不舍怀念由当时景美教会刘明贤弟兄的整理可见(曾刊于《景美会讯》):
「周弟兄做事非常勤快,教会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只要一通电话马上到,从不耽延圣工。有能力自己做的,就义不容辞、默默地奉献;需请外人来做的,就亲自督工,总是把事情做到最好。他认真参与圣工,常常暂撇下工作赚钱的机会,先求神的国神的义。他的信仰很踏实,待人很客气、礼节周到,是个表里一致的人。」──黄妈妈。
「周弟兄对同灵有真诚的爱心,对待同灵就像对待自己的牵手;己所不欲,不施予人;任劳任怨,热心为主做见证。」──黄定尧。
「他是极为顾家的人,常为儿女的信仰祷告,找机会与儿女沟通;每次在外吃消夜,一定会带一份回家与妻儿共享。不论是教会或信徒家的设备坏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弟兄,他总是『一通电话服务就到』。一阵敲敲打打之后,当我们向他说谢谢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地说感谢主。周弟兄有一个徒弟是本会某姐妹的儿子,虽然常常误时上班,但周弟兄为了增加机会与他接触,多谈道理,因而一再容忍这徒弟的惰性,照常发给他工资,希望能以爱心感动他。」──黄灵新执事娘。
「英金兄是一位忠心工作又热心服事的好同工,也是尽本分的负责人。虽平日以室内装潢与开出租车为业,但每逢教会事工或访问之需,他总是毫不推辞地参与。如今虽蒙主恩召,安息主怀,但他为教会所做的一切,一直给予教会和众弟兄姐妹极大的帮助,使大家有无限的怀念与感伤。愿主保守并安慰其遗族。」──叶顺发。
「周弟兄给我的印象是为人谦和,且积极热心默默地服事主,其一生几乎完全以信仰和圣工为生活重心。他从事室内装潢兼开出租车为业,但会堂中一切大小设备修缮等工作,只要时间许可,甚或放下可以赚钱的机会,他都尽力地参与,且默默地做,从未听他说过『不』字。在带领兴隆小区的工作中,他非常关心小区内信徒的信仰状况;在访问信徒的事工上,时可见他的足迹,故对该区信徒的景况可谓了如指掌。他并经常开车接送教会中年长或行动不便的同灵参加聚会。在他所负责的事工上,亦经常以禁食祷告求神带领完成。虽然完成了各样美善的事工,却不见其以此自傲,反倒经常自以为做得不够,实在是教会中难得的事工人员。周弟兄很注重福音开拓的使命,在其出租车中经常备有福音小册、卡带及讲道录音带,在载客的同时,把握机会分发小册、播放福音录音带,做个人布道。偶而遇到坐「霸王车」或赖账的乘客,也因主的缘故不与之计较,其对布道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王崇真。
三、同灵频探访
看过现场回家的张秀琴,再也吃不下、睡不着,极度的悲伤占据她整个心灵。心中反覆想着:「主啊!他那么爱你,充满信心、爱心,到处见证你的福音,要接走的是软弱的我,应该留下他,好为你多做几年工呀!」
由于过度伤痛,在第三天晚上约九点,因疲累而小睡时,张秀琴看到周弟兄回来了!她急忙起床,告诉在客厅的儿女和亲戚,他们都说没有呀!张秀琴却坚持说:「真的,他回来了!车子烧掉了,人没被烧掉呀!」儿子怕她精神出问题,赶快打电话到教会,请同灵代祷。
而景美、台北等教会同灵在事情发生后,不断探访、代祷,知道她心中百思不解,就告诉她:「周弟兄是完全的,主在果子成熟时,摘下他了。」
信仰一向单纯的张秀琴,接受同灵的爱和关怀,心中略得安慰,然而亲友却背地议论:「他们不是信耶稣信得很虔诚吗?为何他们的主不看顾?」让张秀琴心中很不是滋味。
但感谢主,神让儿子义杰很坚强,不但信心未受打击,反而安慰她:「这条路是每个人必走的,只是爸爸走得比较早,我们以后还是会与他相见的。」
四、哀恸的心受慰
丧礼结束后,我们看到张秀琴如常聚会,参与圣工,脸上丝毫不见愁容,这个几乎是没有答案的苦难,她何能轻松过关?
一直在同一教会的我,其实在感佩之余,仍有一丝好奇。张秀琴开朗地说:「同灵每天探访,陪我祷告,看我吃了没……。他们的爱心,让我看到神仍爱我,我的泪水一天天减少了,更奇妙的是,半年后我的心几乎就平复了,不再哀伤,神亲手将哀伤的心摘走了,别人不好意思与我谈周弟兄,怕我伤心,反而我可以很自在地谈起周弟兄。」
因此,张秀琴特别希望在别人遭逢苦难时,能陪对方祷告,但不要在他们很难过时,一直告诉他们,神的恩典、要感谢神……等正面鼓励的话,反而默默陪他们祷告,观察他们的需要,适时伸出援手,才真正有帮助。
五、将流泪地变泉涌地
义人受苦难,一直是信仰上一个较难令人理解的问题,较直接的质问是:神的公义在哪里?神的慈爱在哪里?
其实,在神的旨意中,人的遭遇即便再难理解,人的困苦即便再难承受,日后都必恍然明白;因着坚定的信,我们的遭遇虽如涉身火中,亦必蒙神爱;尔后,我们必因所经历的,行在神的旨意中。
因此,有些神学家就有这样一个说法:信仰不是用来解释人生,而是用来承载生命的。张秀琴就是最好的见证。
她的遭遇和苦不是每个基督徒承担得起、走得下去的。然而,因着全然的信心和顺服,将流泪地变成泉涌地了!
四年后的今天,张秀琴说:「主认为我承担得起,才给我这个担子!」
她认为,意外是人生的一部分,否则如何看待天灾?而且每个人的十字架都不同,无从比较起,「我的儿女能坚定走在主路上,我胸口的痛能掉落,就是我配背这十字架,最好的证明。」
当年面对亲友的质疑,张秀琴曾无言以对,现在反而可以说:「还好我信主!若没信主,我一定捱不过来,更不用谈还能喜乐。」
六、珍视神的恩典
整个访谈过程中,张秀琴始终是平静的,唯一的遗憾是──没机会与周弟兄说再见。
所以,几乎每一个人都差不多,在苦难未来临前,我们总以为生命一直可以任由我们挥霍下去,几乎忘了主权不在我们,直到与苦难相遇时,我们才恍然明白,原来主权一直在神,一切的「方便」都来自祂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