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为台总神学院四十周年感恩而写,永志难忘历代先贤的楷模-民雄教会陈四友

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那一年破了历届的纪录,有12名神学生并肩要走上「各各他山」,我们压根儿没想到神学院竟是座落在尘嚣闹市。咱们除了接受道理的熏陶和留院生活的训导,也多了一项──就是台中公园路夜市每个晚上的人群、车龙沸腾不息,历久不散的噪音之折磨……!

一、用杖击打终生难忘

我们终于撑不住肉体的疲劳轰炸,爱上了中餐后的片刻午睡。在清凉的榻榻米上,几乎像机械的设定操作,我们一倒下来就呼啦呼啦地打鼾。燥热的午睡尤其爱作白日梦,加上长期睡眠不足,我们需要特大铃声的闹钟叫醒,准备每天下午两点的上课。

「创世记真理的研究」科目,节数排得很多,教授老师蔡圣民长老上课早到迟退,我们常要提早出席。长老认为人类历史的开始和真神救世大业之经脉,均记载于创世记,我们必须多花时间查考。他晚年的心志,就是将所懂得之奥秘,全数传授给我们,不留下个别发表;总是天天叮咛:创世记的道理很宝贵、很重要……。

不晓得是那一个下午,觉得闹钟特别大声刺耳,闹声音调失常。忽然有人惊叫:「睡过头了,快点起来呀!」大伙儿在梦中惊醒,看见长老拿着柺杖大力敲打木架床的围栏,忿怒的眼神盯着我们沈睡的一群,用台语直念:「你们睡醒了没有,你们睡醒了没有……!」

我们连滚带跳地从高高的床上下来,匆忙地一手穿衣,一手拿着圣经课本,乖乖地跟着老师下楼,精神比有洗脸的下午更「清醒」。我们没有唱诗就作课前祷告,分外迫切,坐下后慢慢神魂镇定;老师开始讲课,音调格外语重心长,我偷偷瞄了一下手表──哇!我们整整晚了30分钟上课,又来一个破历届的记录!老师继续念:「……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是软弱……」。经过此一生难忘的教训,我认真注视老师的言行,如今他的墓木拱矣,仅将所见所闻,与后进同享。

二、清贫乐道终生事主

当年老师一把年纪,已经丧失伴侣,儿子牧夫执事已是资深传道,他理应退休留在家里享清福;况且与他同住民雄教会的大孙媳妇,擅长家事、厨艺非凡,何苦与我们同吃大锅饭。那时经济尚未起步,更莫说起飞,总会膳食清淡如吗哪;出门传道领会只能以公交车和平快火车代步,最高享受是乘坐炎夏时需要开窗乘凉、寒冬时站票人挤取暖的对号火车,至于飞机──免谈;总会大楼和神学院,噪音四面夹攻,冬冷夏热,没有空调;设备一切从简,空间不足就增加违章建筑,我们能享受的就是属灵的气氛和祷告生活。

老师因为家在民雄,平日不能回家,与十二壮丁为邻,却从不依赖我们服事,神学生只打扫自己的房间、教室和公用厕所。粗衣麻布、清茶淡饭,就是老师刻在晚辈心版的传道形象。老师年轻时传扬福音,开拓教会,披荆斩棘,过着如施洗约翰吃蝗虫野蜜的生活,常挂嘴边训诲我们,自以为荣耀。

第一年寒假实习,我有幸被派到北兴和民雄教会,有机会和老师共处数周,让我看见传道世家的真面貌。老师四代同堂,有两代是资深传道,以老民雄教会旁一栋小小的平房宿舍为家,过着看管教会、打扫会堂和祷告的生活;老师孤寡一人屈居斗室,我曾蒙老师邀请上门,坐在他的床缘,聆听他的训诲。

老师清心寡欲,安贫乐道,不求功名,与人无争;使我这出身寒微的游子,份外感觉自在,享受到像家的温馨。真是何等恩典,让我能与早年显赫一时的传道先峰促膝共话,毕生难忘。

七十年代台湾社会尚未解禁,能够出国访问是羡煞旁人,连我这海外游子听见国外见闻或见证,也津津有味。老师虽然资格最老,不曾见他出国访问,或以此为慰劳的褔份。老师求传道的属灵福份,而舍领导位子,我还记得总会要按立他当长老,他一声「吾免」回绝,还随走随念:「什么长老吾长老,有做工就是长老……」。最后,老师还是顺服接受按立。

三、师生情浓海外追踪

我第一次上民雄教会的讲台,老师慎重其事先上台为我介绍,以我的名字,讲了过半节的时间,省了我一篇讲章,我内心着实感念不已。说实话,那年头我茅塞未开,教会出版品也不多,要准备道理,常要花九牛二虎之力,为了储备足够灵粮出门事奉,咱们弟兄中有互相交换讲章的爱心糗事。

有一回东窗事发,实习后回来,毕业的洪德铭传道给我们当面指正,博惠兄与我惭愧得无地自容。尔后,我们两三名落大伙后尘的放牛班,立志改正歪风,更感谢洪传道的正直作风。老师以我为骄傲,把我的名字解读成:走遍四海,福音到处都有。这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关怀学生,超越教室之四壁,真是难能可贵!

毕业后果真如老师的祝愿,我走遍四海,但惭愧没有将福音带到四海,反而走过沧海桑田,到处碰钉。我的职称问题,流言传到老师的耳中,没有看见老师的脸色,不知是否比当年叫我们起床上课那时更加愤怒;但我深知老师严词厉色的背后,是隐藏了他的真心关怀和疼爱。

几个月后,牧夫执事到非洲工作,也顺路来看我。他开门见山地说,我有父亲的口信带来:「……名堂不重要,你只管忠心默默『耕耘』,求神祝福你能克服一切的困难……。」一股暖流随着辛酸,徐徐流向心中,感激之情难以言喻。

老师虽然缺乏口才,不善词令,与人交谈言笑寡少;但老师一生忠心事奉,神让他早年到处建设教会,圣工兴旺。他虽无外交手腕,却有深藏不露的属灵爱心,漂洋过海,安慰我这破碎的心灵。老师平凡生命背后留下的佳美脚踪和传道朴素的形象,原来是谱成得胜凯歌和感恩颂赞的要素。

四、薪火相传念杨约翰长老

我听说老师的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杨约翰长老,在美国临终前,也是唱着得胜的凯歌离开尘世。长老离世后,在一次安息日聚会,我为一名青年在台上翻译,他拿着从美国传过来的电邮见证稿,讲述长老一生的事迹。长老弥留之际,情景感人温馨:他先与家人分享早年在山地的传道工作,最后和家人一起向神感恩祷告后,带着愉悦的神情安然离世,往那美好的家乡去。

聚会后,我思潮澎湃,追思老师如翻动一页一页老师用生命写成的使徒行传:老师当年在课堂见证,怎样违反日本警察的禁令,冒着危险深入高山,摸黑扮虫鸣叫,打暗号联络高山族人传扬福音;那时山路难行,飢寒交迫,以麻袋当作棉被取暖……。我想到这一切,忽然一阵心酸,却又洋溢着属灵的喜乐,涌上心头;原来临终得胜的凯歌是用为主受苦的心志换来的。

五、海外行踪点火燎原

老师造就我,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在故乡五、六十年代的时期,我们孩子到教会,只有玩耍的份儿,道理与我们毫不相关。幸好活在远离城市的孤岛,我们不懂道理、纯朴无知,但也不懂得罪神。老师当时与林奉生(奉来)长老第一次来访,也邀请徐大卫执事父女同行,并后续带领青年和圣乐事工,掀起一阵热潮。

尔后,我们自觉使命,开始儿童宗教教育的工作。随着海上生活的拮据,青年到市区谋生,因着那一点点熏陶与启蒙,我们没有作大恶得罪神,流失于大都市;反而自发筑坛献祭,成立教会,继而推动全教区的宗教教育工作。如今吾等白丁之辈,移居西方异国,竟也成为教会的中流砥柱,实在是神莫大恩典,前人属灵远见,不可抹煞。

还有那个年代,民智未开,上一代皆因神迹奇事信主,习惯在山上野地祷告,圣灵大降,灵歌灵舞,甚为壮观;而被忽略的孩童就在旁边当作看戏,直到青年事工成长,我们才懂得查考道理,屈膝祈求圣灵。我蒙神厚待,成为天之骄子,在1973年领受宝贵圣灵。

那一回正好是长老过境举开灵恩会,一位青年执事看见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异象,痛哭流泪,立志献身,而我冲动去凑数。其后,他临阵退缩,我硬着头皮和厚着脸皮勇往直前,历经诸般的困难,得长老的勉励和家父支持,我不顾后果,只身赴台,随大伙入神学院受造就。

老师悉心教导,总是马不停蹄,兼顾国内外圣工,为节省时间,常是不分昼夜,从海外返抵院门当天就召集我们上课,这种分秒必争、勇往直前的事奉精神,在世界各地留下佳美脚踪。有一回,陪他在烈日下步行探访,看他汗流浃背,为他打伞遮阳,他回绝并对我说:「我们一生为主流汗不足……。」这肺腑之言一直烙印我心。

六、涉足非洲使命所催

我因逃避兵役,中途出国,经历两届才难产毕业。我虽得同学成群,却辜负众长辈深深感动的按手祝福,无心出征战场,而在各国流离浪荡。真道传到西非后,老师宽恕我这属灵的浪子,带我前往一同事奉。我惭愧首肯,再到流动的先知学校受教,一路上有经验的传授、言行的指正、局势的分析、教势的评估……,我与老师同行生活充实、获益良多,有稳如泰山之感。我勤加照顾老师的起居饮食,老师称赞我厨艺非凡,其实是他饮食随便,便餐当佳肴,总比白天在路途上吃面包配鱼罐头好。

老师一把年纪,抱着使徒保罗的心志,定意要将真道传到地极,落后贫穷和危险的地区,他不甘人后,总要亲自前往了解实情,树立视野前卫、属灵领袖的风范。我们曾经历土人大刀追斩、假兄弟串联强盗敲诈,接待我们的人亲手陷害我们。我们身无分文、走投无路、沦落困境,就在泥泞路旁等待的煎熬,老师安静地阅读使徒行传,重新思想使徒之经历,好像拿起一个属灵罗盘,寻找去路。

老师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明白在贫穷地区作跨越文化传道,如撒粮食在水面,必须耐心等候,前仆后继,日久才能得着。他忍受「到非洲掉钱到无底坑」的微言,不沉醉在富裕地区举开属灵盛会之气氛和爱心接待,竭力将真道广传四方;诚然是立身宝岛、心怀世界,刻苦耐劳,完成主耶稣托付之使命,真是难能可贵。

七、属灵争战吾师导航

在我流浪的初期,碰到非常的事故,使方兴未艾的圣工,乱如战地烽火,大家负伤累累。老师多次过境,未能平息扰攘,他唯恐耶稣的身体支离破碎,无法复原,最后差遣一名同工促我向全体认错。他前曾授予良方对策,不见功效,为了顾全大局,他认为必须牺牲小我,才能完成大我。我难忍的时候,想起老师以前的训诲,他曾对我说:「你毕业了,但还是我的学生……。」

我终于服从了老师的指示,谦挹上台,向神敞露赤子之心,也求祂怜悯。如今事过境迁,雨过天青,看透了,原来是仇敌的迷魂阵,要将我们一网打尽,覆没全军。我捏了一把冷汗之余,还是要感谢老师属灵智慧的果断,愚学生不敢轻忽老师的属灵威严和权柄,暴露了仇敌不法技俩,神的家终于国泰民安。

平静之后,教会需要成长,肢体间联络组织起来是大势所趋。本来将南北现存单位合并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仇敌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小小枝节又成莫大的障碍。

那时,有一位国外巡牧传道过境,他语带老师的威严和权柄感叹:无人让步事何以成?有了先前的经验,这回驾轻就熟。传道和我在机场流泪祷告话别,就把一切交托给主。往后,那等待的心境彷彿行过万重山,又似乘着一叶轻舟去……,幸好只经过局部阵痛,事情就成就了,也让我们体会到「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

八、掌握契机复兴教会

尔后,教势平顺,老师大举主导兴办青年神学训练和各种事工,凝聚在地才俊的向心力,向前迈进。维艰的起步,经过耳濡目染,圣工逐渐上轨道。本会在异国发展,除了各种普遍性之障碍,还有不同文化之隔阂。

从圣经看,事工有其偶发性和策略性之两面:如扫罗面临非利士人千军万马压境,与约600人在米几仑的石榴树下坐着等候,还是积极寻求神的旨意,如约拿单邀拿他兵器的少年人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祈求耶和华施展能力,而结果听见树梢上有脚步的声音──耶和华在前头领导作战。同一个阵地,有两种的领袖,而我的老师树立了前瞻性之榜样。

九、吾师呼唤何去何从

老师和我最后一次的接触,是透过一名传道问我何时出来?这简短的问候,犹如牧长长啸,震撼我的心头。我无言以对,心事重重,总希望有一天老师路过此地,可以倾心吐意,向他道明如今的境况和今后的何去何从……!这样一等,我仍未给他回音,他却已成为故人,与主同在。

临终前一段日子,老师遭逢极大的操练,我心里常是记挂老师的景况。有一回一位来自同一教会的长老来访,我追问他是否有去安慰老师?他神情凝重,一字一字地对我说:「我可以用什么话语来安慰他呢?……」一阵无奈扎进我心灵的深处,禁不住一声长叹:哎!老师!

老师一生为主劳苦,担当领导重任,如今落在百般的试炼;我也听说老师在教会用餐,常独处一隅,看着饭菜发呆,无法下咽……;老师曾挂念我,而众教会的事也让他放心不下……;在在可以想象老师的心境是何等心酸难当!

噢!亲爱的老师,我只能求公义的神亲自安慰你,用柔和的手擦去你不易流下的眼泪,用慈爱补满你破碎的心灵!吾人深信,老师已经穿上洁白的细麻衣,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你,将来必有公义的冠冕,为你存留。

至于我,我必要一生一世思想老师的言行和训诲,不偏离真道,盼望将来相见在天堂!

(10)
上一篇 2021年1月19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9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