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忆父亲传世家训,靠主爱人-台北教会岩盐

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一、贫困

回想童年,幼小的心灵已经可以感受到生活上的经济压力有如一头恶兽,不断向穷苦人家张牙舞爪,逼得你走投无路。贫──使人无力招架,穷──让人有志难伸,苦──逼人向天叹息,病──迫人走向深渊。

「人间的疾苦」好像特别喜爱父亲,不时的来拜访,一生体弱多病的父亲,工作有心无力,经常举债度日,每逢年关将至,就是父亲最苦恼的时候,不知道要用什么借口面对债主,印象中很少快快乐乐地过年。

二、蒙恩

父亲信耶稣是因罹患严重的肝病,经过中、西医长期治疗无效,也在密医的手上吃了很多苦,更寻遍了大小庙宇神明,一切的积蓄用尽仍无法得着肉体的平安。

父亲由大陆(外省)来台,原本亲戚就不多,此时能上门关怀的人更少,几乎没有,「人穷似虎,惊走六亲四戚」是父亲经常的喟叹。当尝尽世态的炎凉,在人生的绝路上时,有人把耶稣的福音救恩传给我们。主耶稣是满有怜悯、慈爱的真神,使父亲的病不药而愈,真是大神迹!之后几年生活都很稳定。

三、靠主

后来父亲因在商场上失利,忧愤在心致使痼疾复发,父亲再次被这头贫困的恶兽捉住,生活又陷入困境。每逢大难关头,父亲双眉深锁,但又怕我们为他操心,因此常勉励我们要「祷告、靠主」!

当时我年纪还小,只知道祷告是每天早晚对主耶稣的崇拜,还不懂「靠主」是什么意思,我想是父亲在无助中以信心说出内心的盼望。每次听到父亲无奈地说出「祷告、靠主」时,我知道他又遇到了困难,真希望赶快长大,为他分担一些重担。

父亲在信仰上非常执着,铁性子的他,宁愿忍受贫穷的折磨也不向命运低头,坚守信仰没有半句怨言,相信主耶稣是他在困境中唯一的依靠,也相信主耶稣不会给他挑不起的担子,总会给他开一条出路,使他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四、脱困

1973年正值台湾经历全球性第一波经济风暴,石油危机、物价飙涨,这对穷人而言是雪上加霜,对负债的人更是。父亲熬到此时身体更加虚弱,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父亲要我背起全家的生活担子。对一个年纪才二十出头的我而言,什么经验都没有,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祷告、靠主」的真意。

环境条件再恶劣,在神却没有难成的事,主耶稣赐给人恩典就像大水冲来,用墙也挡不住,有如打开天上的窗户倾倒而下。

当时政府正推行「客厅即工厂」政策,主耶稣的赐福,我的家庭工厂却奇迹似地发展开来,不但还清长期背负的债务,也增添了一些机械设备。父亲原本深锁的眉渐渐舒展,脸上也展现了笑容,这头贫困的恶兽终于被治服了。

最了解自己健康状况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在他离世前用一种满足的心安慰我们,要坚守信仰、报答主恩,将来在天家相会。

并且谆谆教诲:「若有能力多帮助人,钱借给人不可收取利息,也不可向人讨债,除非对方主动还你,免得让对方心里痛苦,因为我一辈子被利息逼得喘不过气来。切记『不取利、不讨债』是我们的家训,要世代相传。」

五、试金石

金钱乃试金石,考验自己的品格,也试验别人的人格。

刚开始不懂父亲立下此家训的用意,也无法完全了解父亲内心世界对窘迫的感受,在经过社会历练之后才渐渐明白,其内蕴含着对人的宽容及使自己不失败的道理。

有时因金钱往来,使朋友变为仇人,没有金钱的借贷不会伤感情,但看到朋友、亲戚在生活上有困难又不得不出借时,那真是两难的情境啊!要如何拿捏,全凭个人在借贷上如何运用智慧。

六、不取利

「利」引发人的贪念,有人因贪利而失去谨慎,正如同父亲家乡的谚语:「贪和贫两字同样写」(意思是很类似,贪念一出就容易失败成为贫),反观世上又有谁因收取利息而致富呢?

父亲的遗训──「不取利」,这也是神向摩西所吩咐的律法,「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使他与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样。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利二十五35-37)。

「不取利」可以使穷困的人体会人间的温暖,就因为其在经济上有困难才需要借钱,若再收取利息,无非是加重他的担子。

有一则故事这么说:有一个女孩看到一位陌生老人来访,母亲从一个老旧的木盒中拿出其中一张泛黄的借据来,这人付了钱,说了些客气道谢的话就走了。

女孩对母亲说:「怎么可以只还本金,都已借去那么久了,钱也贬值了,这些钱怎么能和当时的价值相比呢?」母亲指着木盒子说:「这里面的每一张借据背后,都记录一个困境的故事,能有心拿钱来还的人已经很不错了,表示他已脱离了困境。

这里有些借据的主人,他的孩子现在很有成就,但可能是他忘记或来不及交代就走了(离世),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拿来还,这有什么关系呢?能帮助人都是上天赐给人的机会。」经上不也记载:「施比受更为有福」(徒二十35)!

七、不讨债

「不讨债」并非夸耀自己很有钱,而是在借出之前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生活会不会有影响。「讨债」是一门学问,有人说:「借钱是徒弟(没什么本领),讨钱才是师傅(非常困难)。」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讨债而弄得很不愉快,不但没有人情,反而伤了感情。

有些借给他人的款项不全都自己的,是向别人调来的,钱若要不回来,债主反而成为负债人,有时甚至还得要跑路(躲债)。某基督徒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也从中学会了秘诀,他中肯地说:「要借钱帮助人可以,假若你全年奉献给神的什一捐是五万元,今年最多也只能借给人五万元,付出2/10,留下8/10,对生活不会有多大的影响,难道你这位朋友值得你像爱神一样的爱他吗?

你不能爱人超过爱神,若能坚守这个原则,你在理财上就能站在不败之地。」个人以为,若对方有能力还钱时,你要欢喜收下,并为他感谢祝福,以免伤了他的自尊心。

我们虽然不求人的回报,但从神而来的赏赐却是无可限量!正如经训:「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十九17)

八、传世家训

父亲一辈子生活潦倒,为生计奔波,在穷困中挣扎,他没有怨天尤人,对信仰仍坚持不变,完全依靠主耶稣度过人生重重难关,他以健康的观念来面对人生的苦难,最后从主耶稣那里得到安慰和盼望。

他虽然无法给我物质上的享受,却在信仰上作我的榜样,勉励我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不要忘记「祷告、靠主」;也教导我做人的道理,要有宽容、怜悯的心,「不取利、不讨债」。

(10)
上一篇 2021年1月19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9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