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风筝与线-台北教会罗真声传道娘

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神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亚伯拉罕照着神的吩咐离开吾珥,撒拉跟随丈夫,一路行一路筑坛,求告神的名。

传道娘跟随罗传道从云林、台南、冈山、凤山、彰化、板桥、嘉义迁移;南区、中区、北区、中南区一路行,生命驿站处处交托,留下与神同行的佳美回忆。

看似飘荡的时空,却有着稳定情感的建立;看似妻小牵绊,却有坚固的事奉;看似一无所有,却是样样不缺。

夫妻同心同行,对于亲子、夫妻、教会的影响如何?让我们从罗传道娘的分享细细品尝。

携手同行

问:

为何传道娘要选择请辞教职,而与罗传道一起同行?夫妻同行有何优点?

答:

我与传道认为「一人事奉,全家事奉」,家庭同行同心事奉,价值匪浅;且「儿女是神所赐的产业」,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包括安全感的建立、教育问题等等,因此选择辞职。

然而请辞教职,放弃稳定的工作与经济来源,此事公婆并不赞同。但我们认为「若是神的旨意,神必开路」,藉着祷告、沟通,终得公婆首肯。传道者月休四天假期,家人同行,免去舟车之苦、假期限制,对于教会事奉较有弹性。

我们经常自我提醒,传道家庭该有怎样的心志?献身给神该如何事奉,如何建立与神与教会的关系?故家人同住,教会的事仍属第一优先;夫妻同行,搭配传道探访信徒,对于姐妹的帮助更加直接、深入;夫妻经常讨论教会事奉工作,彼此代祷、扶持。

帐棚过客

问:

传道娘如何因应传道差派调动?搬家的难题为何?

答:

我们一家跟随罗传道驻牧教会约有12年,搬家次数共13次。随身携带的多为简便用品、重要书籍,并以地板为床。生活所需,有几项共通的原则:

1.操练简单的生活:由于生活方式如同客旅,我们购买用品时必仔细考量是否真的需要?我们不装冷气、不装热水器,冬天洗澡以大锅子煮热水,使用易于搬动的小冰箱、轻巧居家用品,以因应总会差派。

2.以教会为主:驻牧调动与就任之间时间十分短促,我们租屋考量以教会附近为主,便于家人参加聚会。

3.克服环境难题:物品经规画与分类,提高搬家效率。

4.经济问题:虽租屋增加经济负担,但以简单的需求,量入为出,我们一无所缺。罗传道的兄弟们十分支持他献身事主,经济上特别照顾双亲,令我们无后顾之忧。

频繁的搬家次数换来「至少有一年的相聚」,我们觉得很值得,比物质生活优渥舒适与否更形重要。

爱的教育

问:

经常搬家是否容易形成孩子在人际关系上的疏离感或其他负面影响?孩子与父母同行有哪些优势?

答:

搬家,表面上看来很辛苦,但是孩子与父母同住心理上较有安全感;她们的心安定,就能建立自我负责的习惯,象是课业,并不需要我们要求。搬家虽不稳定,但主耶稣帮助,她们很快学习、适应新的环境与同学,在人际关系方面,并不会有疏离感。

我时常陪伴她们,因此能看出孩子们特质不同,鼓励她们发挥恩赐,陪伴着一起祷告,顺其性向发展。

搬家过程虽然辛苦,「权衡得失」是我们选择同行之关键。

遵行主道

问:

身为传道的女儿,又与教会如此接近,她们在信仰上是否承受更多压力?

答:

遵守道理,并非是对传道家庭特别的要求,而是神对每个信徒的期待;为了讨神的喜悦,每个人应该行道,知道该如何按圣经教导而行。如圣经所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喧嚷,不扬声……。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赛四二1-3)。圣经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努力追求,并非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所以不感觉有压力。

我若听见儿女按道理而行,便满足喜乐;相对的,最大的忧伤莫过于此。「基督是否成形在她们心里?」、「父母的神是否成为女儿的神?」乃为人父母最大的期待,我持续每天为女儿们守望祷告,因基督「成形」于心乃属灵的争战,等待的过程是考验。

恩典满溢

问:

家庭同行,收入锐减,是否体会神的恩典与预备?

答:

我们曾因母亲聚会搭车不便,欲存钱购屋给母亲,正逢一位信徒已付购屋订金反悔,小叔因而征询我们的购买意愿,当时此屋行情仅五十多万元,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我们较无负担。购置后,道路开始拓展,房价频频波动,上涨数倍,超乎我们料想。这出自神给的机会,我们都深觉平日搬迁所缴的房租并无白费。

风筝与线

问:

传道娘一家出版家庭共同创作的《风筝与线》,请谈谈这本书出版原由?如何收集成册?

答:

由于文宣处邀稿,藉着专栏的刊登,将她们成长过程中随手记录的点点滴滴摘录发表,同时也邀请罗传道共同耕耘。后来文宣处有意出版成单行本,当时晨音已大一、美音就读高中、圣音则国三,遂邀她们也加入,一家共同创作。

凭信交托

问:

几年前罗真声传道担任神学院辅导主任时,带领神学生与家眷前往以色列实习,途中传道娘身体不适突然休克,关键时刻,传道丝毫没有惊慌失措,只专心一意为传道娘迫切祷告,并未要求大家协助送医。请谈谈您们夫妻之间如何沟通信仰态度?

答:

当天晚上觉得身体不适提早回房,罗传道为我端菜,但仍难以下咽,才吃下一、二口,彷彿打嗝打不出来,随即不醒人事。罗传道迫切为我代祷后,才慢慢甦醒。我们对于信仰有共同认知:

1.信靠神的权能:

我们曾为病痛要靠神或看医生的问题彼此讨论,信靠神不分大、小事,不分大、小病,交往、结婚以来,我们经常仰靠主的权能,深信主必看顾。

2.按主旨意成全:

病痛中我们一方面祷告,一方面作心理准备,「准备」好随时见主面,内心并不忧惧,因此把生命主权交在神手中,诚愿按主旨意成全。

体验神爱

笔者另访谈罗传道,阐述家庭同行的理念。

问:

传道为何支持传道娘请辞教职?决定家庭同行需克服的问题为何?

答:

献身前对神的爱有深切体验,人生最重要并非钱财,生命若无神同在,人生毫无意义,为回报神爱因而献身。大女儿晨音一岁时,传道娘已担任三年教职,我对幼儿发展甚为重视,与妻商量应该全心照顾女儿,相信神应许「天上的飞鸟不种不收,天父尚且养活牠。」收入减少,无形的收获相对增加。

全家同行可以与孩子相处,无须舟车劳顿,我相信若合乎神的旨意,神必定开路。经济的考验则量入为出、知足常乐,以神同在为乐。

夫妻的相处与冲突暴露教会中,受信徒检验。我们学习包容接纳、学习忍怒、灵修祷告、以道理基础解决问题。不逃避冲突,意见不同正是增进了解的契机,熟习老练之后延缓冲突时间。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盼望、交托与顺服,将道理落实生命中,让我更具踏实的心。

线之两端

有次笔者与另一位资深传道深谈,他神情黯然地说:「我因工作之故,无法管教孩子,年少轻狂的他经常逃学、飙车,最后车祸丧生,或许神不希望他继续变坏,所以提早收回。」回首过往,徒增无奈。

笔者采访多位传道娘,虽非单亲,却孤独面对棘手的教育难题。现今世代社会剧变,价值混淆,关系复杂,孩子面临的诱惑与压力非前昔所能想象。传道家庭处在今日世代,是否不常回家等同忠心事奉?传道人如何在家庭与教会两难间如何取得神的喜悦?两造之间关系冲突或可相辅相成?

《风筝与线》作者序中写到「……老大、老二都读了三所国小,老三也读了二所国小。虽然如此,她们的学业成绩并不受影响,因我们始终秉持一个信念──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神的爱与父母的爱,如此该足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外在环境。」笔者感受罗传道一家经营温馨幸福的家庭节奏,付出代价赢得女儿灵性的成长,一家共拥的生命扉页弥足珍贵。

笔者采访时,圣音正好在家,论及父母教育的影响,她提及自幼祷告的惯性,从国、高中每日读书前向神祈求智慧与安静的心中,渐渐有所体会。负笈北上之初,无父母陪伴照顾,但仍深信,父母必定日日代祷。

我的父母非常支持孩子选择学校,但时常提醒我们多祷告。从小养成祷告的习惯,北上后成为操练信心的功课,生病、生活遭遇困难必定藉着祷告向神祈求。我还有待努力的目标,仍望着标竿直跑。

风筝与线,亲情绵相系,亲密却脆弱,强风来袭易折断。风筝与线如传道家庭,也似我们的家庭,唯有真理和爱维系的长线,风筝才能远行;唯有线的松与紧,风筝的遨游天际,方能一睹宽广视野。

神与教会,传道与家人,传道家庭与你我,似风筝与线,愿彼此珍惜。

(10)
上一篇 2021年1月19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9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