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路得记一至四章
婆媳关系,是当今家庭最复杂的问题;它是家庭和睦的大难题而拿俄米与路得的美好见证,是基督徒家庭中的楷模,是基督徒婆媳学习的榜样。
拿俄米是士师秉政时代的人物,是伯利恒人以利米勒的妻“拿俄米”其意即“甜”因遭饥荒全家四口迁居摩押地,在摩押地娶了二媳,一为俄珥巴,一为路得俄珥巴即“硬劲项”之意,路得即“友善、朋友”之意十年后,三个男人全死,甜变苦后来听见伯利恒主恩临照,便回故乡,开始苦变甜:发生了一场婆媳相爱的动人故事。
一、拿俄米之美德
两个媳妇都有好的品行,见证了她美好的品德,及以身作则的带领。
1、甜美的笑容(知足常乐的心)
她的名字应该是根据她常常流露出甜美笑容的特点起的她的笑容让媳妇感到甘甜、温暖,是和睦的关键。
如果婆婆常常板着脸,脸色阴沉,令媳妇提心吊胆,整个家庭的气氛也就会陷入一片阴森,哪里能谈得上和乐?
2、不发怨言:
她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却没有怨神尤人,她的通情达理胜过犹大(创38:11)
彼此埋怨是家庭争闹的导火线。
3、视同已出:称媳妇为“我的女儿们哪”(得1:11-13)
如此慈爱的心肠,让媳妇觉得多么亲切没有另眼看待媳妇,是激励媳妇行孝的先决条件其实儿子、媳妇即是儿女。
4、不爱自己:
她年老孤寂,多么需要媳妇在身边照料但她却苦求媳妇离开她,另找安身之处,她不让自己的痛苦连累媳妇。
“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13:5)
5、不忘为媳妇着想(得3:1)安身之处
爱是只求别人的益处。
6、耐心的教导(得2:22,3:18)
少年媳妇没有经验,见识少,当婆婆须耐心教导(多2:2-5)
7、负起养母的职责(得4:16)
因爱使她把养育孙子,看成是自己的安慰;不以为是在为路得养子虽人们都说拿俄米得孩子了,但大卫家谱氏并没有记载拿俄米的名字,她却尽了养母的职责最后以甘甜为终,安然去世。
二、路得的美德(友善、朋友)
路得是拿俄米的次媳,从她最后所蒙的祝福,见证她的孝顺美德比拿俄米的爱更大。
1、富有同情心,能体贴、理解婆婆的需要,舍已服事(得1:15-18)
她所看见的是婆婆的苦情及前途,情愿舍去青春,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2、尊重婆婆,连该做的事,也征求婆婆同意(得2:2上)
“在主里凡事听从父母”(弗6:1-3;西3:20)
3、不惜面子,负起赡养婆婆的责任(得2:2-7)下田拾穗(利19:9-10,律法规定,田里遣穗留给穷人)
路得实际上是成了乞丐的身份,她并不认为寡妇只有养自家没有养父母的责任。
4、得好处不忘婆婆(得2:14-18)
儿女理当与父母同甘共苦,不忘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现在,是不孝悖逆的世代:老父母所需要的常常被儿女遗忘。
5、自觉卑微,常存感恩的心(得2:10,13)
媳妇不当对婆婆有所苛求得到婆婆的善待,要常存感恩报恩的心也当说几句出自内心令婆婆甘甜的感谢话。
6、与婆婆常在一起(得2:23)
婆媳疏远,易生误解、猜疑要利用业余时间常与婆婆在一起,互相沟通,心也贴近更能合一。
7、顺服婆婆,对婆婆赤诚,没有隐私(得3:16-18)
主说:隐瞒的事,没有不被知道(路8:17);圣经要求我们“向邻舍说实话”(弗4:25),何况向自己的婆婆岂当隐瞒
三、路得的结果
1、被众妇女称赞“比七个儿子还好”(得4:14-15)
2、被波阿斯称赞、祝愿(得2:8-9,11-12;3:10)
3、得众长老的祝福(得4:11-12)
4、被财主娶为妻(得4:13)
5、真神赐他蒙福的后裔(得4:13)第三代出君王,自己也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她的名字立在基督的家谱中(王谱)(太1:5)
后来据相传:路得拾穗之田,蒙神纪念,成了以后天使向牧羊人传报救主降生之处。路得与波亚斯结婚,成为1100多年后,救主降生之处主不忘记行义的人!
结语
箴17:1;14:1;15:17“不要自欺……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7,9)主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路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