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我成长于圣教会的家庭,经历过教会主日学的栽培,南一中时期确立对主的信仰,坚信基督耶稣乃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民国61年大学落榜,补习准备重考期间,台南陈秀玉老师向我介绍本会,我因肉体的软弱,本就渴慕圣灵的能力,开始至本会慕道,民国62年5月13日受洗归入主名下。
归真后恩典无数,确实明白本会五大教义,当年考上台大森林系。困扰我多年之富贵手,不觉之中,自然痊愈。因为抽到补充兵役,大学期间就已拿到退伍证。大学四年学业亦顺利完成。
毕业后,直接到凤山三裕木业上班,那是一段清心事奉神的时期,有很多特殊的属灵体验,譬如读经时甘甜如蜜;上班时,因为圣灵的感动,常有一阵阵的喜乐。后来透过相亲,与一位姐妹通信,亲事却没成功。表面虽受打击,灵性却因此事而谦卑下来。
后来透过陈秀玉老师的介绍,与白玲祯姐妹结婚。且回台南至同光企业当品管课长,并开始在地方教会青教组当教员,逻辑思考能力渐萌芽,表达能力大有进步,这都是主的恩典。
后来因陈东荣弟兄的介绍,转到称彩实业上班。公司规模虽小,但是像个平静的小池塘,我这只平生无大志的小鱼,一待13年多,那是一段平安的禧年,一直工作到87年底。
记得约民国84年开始(正是我年42岁),中年危机产生了,原因是多面向的─惊觉青春的失落、工作内容日日的重复、只有折旧没有成长的工作环境…,我想变换人生轨道,却发现中年人身负家计重任,加上年龄已变成个人的负债(年轻是少年人的资产),是很难在人生道路急转弯的。我还是作了一些尝试,我考过国小师资班,准备不足,没有上榜。在这期间,我好好读了六、七本生涯规划的书,知识多了一些,对自己的价值观、个性趋向也多了一些新的了解,但是心灵的不安如旧,直到民国87年底,被迫离开公司。面对茫茫未来,我的心灵反觉如释重负。民国88年1月,前同光企业老长官,邀我参观其公司,接着餐叙,以高薪邀我加入其公司,负责新产品的生产。一方面,我已厌倦了制造业;另一方面,我想,人生苦短,年收入不是安身立命唯一的考量,深思一周之后,我婉拒了。
因为我已在制造业待了21年,因此民国88年就被我定位为安息年,一月份去了一趟巴里岛散散心之后,为消除对计算机不懂的恐慌,接着四个月在成功大学补习计算机,一面思索我的未来人生方向。「渥克艺术」(经典传讯出版)一书适时出现进入我的生命(渥克就是work啦!),那是陪女儿买文具的时候,随手买的。该书强调所有工作皆可艺术化,所谓艺术化意味着如艺术家能在工作上全心投入。该书建议读者从事深度契合个人价值观,并且肯全心投入的工作。让我回想起以前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我的灵魂是没有全心投入的,此书给我人生新方向的一个暗示。接着,我读到天下杂志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一篇文章,提到工作生涯的世纪新挑战,人越长寿,公司寿命却短越,个人平时要建立第二轨与第一轨并行的机制,并在适当的时机,勇敢的由第一轨转换至第二轨。老实说,除了教会的事工,我没有第二轨。而一般凡人是没有能力突然跃入陌生的第二轨工作领域的,该文对我人生方向是个实际的指引。
民国88年4月底,我岳父过世,内人辞去了繁忙的小提琴班教学工作,回家以家庭主妇为工作主轴,突然之间,我感觉到进神学院之路的所有障碍突然不见了,驻牧东升的纪雅各传道与一些关心我的同灵也鼓励我走这一条路。我终于决定,如果没有阻挡,就顺着走吧!就这样,一系列事情接着发生,8/29总会口试笔试,9/1接到入学通知,9/6上玉山主峰,9/21大地震。在社会服务21年之后,民国88年10月3日,我进入本会神学院就读。
我进入神学院,虽然是一年级的新生,却是在院三个年级中年纪最大的学生(46岁),几位约40岁的学长,原来被戏称为「元老」,与我相较,突然变年轻了。民国91年实习年,当年7月,我直接驻牧西门、南兴教会。民国93年3月,调派至开元、东升教会至今。
顺便谈一谈个人度过中年危机的心得,想到国内可能有以百万为单位的人正在通过中年危机,我是心有戚戚焉的。产生中年危机的原因有数个。
没有建立第二轨,在第一轨中断时,不能顺利切入第二轨;亦即没有投资自己,偏偏现代知识折旧很快,譬如,我学过PE2,它现在可是寿终正寝,被Word取代了。
没有危机意识,未定期自我反省修正人生轨道,中年一到总结算,危机就产生了。如能5年反省一次,至少知道现在所站的位置,是有意识的选择。
以中年人的劣势与年轻人的优势比较,以自己欧吉桑的外貌、渐衰的体力、对信息科技的陌生与年轻人比较,当然是危机重重,但是,别忘了,中年人有他的优势,中年人理解力比高中时代还强,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比年轻人强。这一项,纯粹是心理调适问题,想一想自己拥有的,哪些是年轻时没有的,这一点我就是这样过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