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2020年三月以降,澳洲政府为了新冠肺炎肆虐,开始实施封城管制,希冀能使这全球大流行的疾病能得以控制,连带教会也被迫暂停集众聚会,所以全国的教会都因此改为在线聚会。在这段时间,与瘟疫主题的讲道或文章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笼,笔者也不免俗谈谈瘟疫。
一、在旧约中的瘟疫是神惩罚人的工具
在旧约圣经中,有将近六十个地方提到有关瘟疫的议题。因此当我们要解释瘟疫的意义时,不能单从公共卫生、医学、药理、传染病学的角度来理解,瘟疫的发生有时与信仰是有关系,是需要我们从神学的角度来解释之。
远在距今超过三千二百年的以色列人,摩西透过律法明确要他们在面临传染病的时候该如何面对,例如:不要接触野兽尸体(利十一27)、不要吃不该吃的动物(利十一13-19)、染病的时候要与大众隔离(利十三45-46)、隔离疑似病例时间为14天(利十三5)、销毁感染源的物品(利十三52)等等。说实话,这些关于处理传染病的做法先进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越当代其他的文明,甚至拿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都是值得参考的。
在旧约中的瘟疫是神惩罚人的工具,例如法老不容许百姓离开埃及而抵挡神,导致神降瘟疫在埃及境内属埃及人的牲畜之中,却排除以色列人的牲畜(出九1-7)。当以色列人到约但河东岸边的什亭,因为以色列百姓有人与米甸女子犯奸淫拜偶像而遭神击打,有二万四千人因瘟疫丧命(民二五9)。大卫数点百姓惹怒了神,神提出三种处罚的方式供大卫选择,最后他选择三天瘟疫,没想到那时因染瘟疫而死的,自早晨到所定的时候,从但直到别是巴,民间死了七万人(撒下二四15)。
也因为如此,《诗篇》九十一篇的作者论及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的时候,说投靠神的人,「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间灭人的毒病」(诗九一6)。既然瘟疫是神惩罚人的工具,自然而然一个敬畏神的人就能够躲过瘟疫的肆虐。
事实上,以色列目前罹患新冠肺炎的人数破万,会有如此多的确诊是因为约占以色列人口一成之一群最保守的犹太教徒──哈雷迪(Haredi),对政府的防疫措施置之不理地持续进行许多宗教活动,导致他们确诊的比例高过全国平均四倍以上。他们之所以如此行,是因为他们认为神会保护他们这些谨守摩西律法(Torah)的虔诚人。问题是事与愿违!
当我们教会也有虔诚的信徒,在这次疫情中感染病毒而生病,若单以瘟疫是神处罚恶人的工具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对这些生病的信徒来说,似乎是大大的不公平。然而,我们该如何正确以神学的角度解释「瘟疫」?
二、到了新约时代,瘟疫不等同于神的惩罚
到了新约时代,瘟疫不再单纯是神惩罚罪人的工具,之所以瘟疫的意义会有这样的转变,乃是主耶稣基督已经战胜死权而掌管阴间与死亡的权柄(启一18),也同时让教会不被阴间的权柄得胜所致(太十六18)。因此,在旧约的观念认为:一个人会不到期而死(传七17),或是非自然死亡(耶二二19),是因为作恶所致的想法,到了新约我们就不能依循这样的思路,来解释现在罹患新冠肺炎的人乃是出于神的惩罚。
在旧约,主耶稣尚未复活完成救赎计划之前,所有死去的人都到「阴间」,或称「地下」或「坟墓」,因此《传道书》的作者才会说:「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传九10)。1死亡对人来说,是一种无法逃脱的厄运,因此旧约的人会退而求其次,认为「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是一种被神祝福的标记。
然而根据《诗篇》四十九篇作者的看法认为阴间的死人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属于已经注定灭亡的人,诗人说:「他们如同羊群派定下阴间,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他们的形像必被阴间所灭,以致无处可存」(诗四九14),死亡已经成为他们定局的人,到了末日他们虽然会复活,却是「进入审判的复活 εἰς ἀνάστασιν κρίσεως」(约五29b),被主耶稣以及得救的选民审判,与神永远隔绝,与那些得救的人那种「进入生命的复活 εἰς ἀνάστασιν ζωῆς」(约五29a),是大大截然不同的。
第二种人则是「在地里」仍在等候的人,诗人说:「神必救赎我的生命脱离阴间的权柄,因祂必收纳我」(诗四九15);神也藉何西阿先知说:「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何十三14)。虽然这类在阴间等候救赎的人没有经历痛苦,但那里不是神的家,就好像我们去旅行,即使我们每天住五星级饭店,非常舒适安全,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旅游的生活,但饭店不是家,终究还是有倦鸟归巢的情愫。因此这些旧约在地里的义人是「存着信心死」,他们仍要继续以信心,在地里等候主耶稣的救赎。
难怪主耶稣会说:「亚伯拉罕你们的祖宗极度欢喜,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直译)」(约八56),既然等候已久的弥赛亚已到来,他们暂居的状态即将要终结,要回到神所为他们预备的家乡亦不远矣。那些前约蒙召,在等候脱离阴间权柄的「被成全的义人」,他们都像亚伯拉罕等候主耶稣的复活,实践神要藉着主耶稣基督救赎他们脱离「阴间的权柄」的应许,诚如《希伯来书》作者所说:「为此,祂作了新约的中保,既然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来九15)。
果真时候一到,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向悔改的强盗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路二三43),「乐园」这字首次出现在圣经中。所谓的「παράδεισος 乐园」,也就是天上的新耶路撒冷(来十二22-24),因为其中有新约中保耶稣基督的血,更可证明是指耶稣钉十架并复活之后,藉由救恩与祂的教会,才能将原本应该到阴间的义人直接带入乐园,因此主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门不能胜过她(直译)」(太十六18)。如此才能理解保罗所说:「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林后五8)、「当我有强烈的愿望离开并与基督同在(直译)」(腓一23),这些新约守道的信徒,不再被死亡的恐惧所威吓。
也因为如此,在新约时代,瘟疫的肆虐最严重的状况就是致人于死,但对不被阴间所胜的教会来说,既然信徒已经不被死亡威胁,瘟疫就无需成为神惩罚人的工具。
三、瘟疫是末世主再临前的记号
耶稣向门徒提祂第二次再来这个世界之前,世界会出现打仗、饥荒、地震和瘟疫等预兆(路二一11);在《启示录》预言末日来临时,将有大瘟疫要发生:「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灰色马(青绿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启六8)。当然笔者不敢断言这次全世界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就是这匹「灰马」,但瘟疫接踵而来显示出主再来的日子近了之意涵,是无可推诿的。
瘟疫在历史上确实是不断地出现,例如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应该是十四世纪的黑死病(1346-1353),估计当时全世界死了超过7,500万人;一百年以前(1918-1919)的西班牙流感(H1N1),也估计全世界死了超过5,000万人。1957-58年H2N2亚洲流感死100万、2004年SARS的流行死了774人、2009年H1N1死了14,142人……等。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天灾就说:「主耶稣来了」,因为主耶稣说这只是灾难的起头,但末期还没到。
在新约时期,虽然瘟疫是主再临前的征兆,但主耶稣说「这国度的福音要被传扬在整个天下,为对万民的见证,然后末期要来到(直译)」(太二四14),「国度的福音」或「王国的福音」是《马太福音》独有的描述(太四23,九35,二四14)。2当我们听到「福音」这个词时,都会马上认定是一个关于人怎样可以「得救」的信息(罗一16)。
然而,在耶稣身处的罗马帝国的世界,当代的人听到「福音」这个词,有时更意指这是一个皇诏:王室宣告新王已经登基,并且在监牢的人即将特赦。所以马太所提及的「国度的福音」,更着重在基督要如何先在地上建立属灵的王国(太二七11;约十八33-38;启十一15;但二44),然后再将国度交还给神(林前十五24)。
这「国度的福音」指的并不是一处有形质的土地,其上的百姓所组成的政治形态的国度,而是指主耶稣已经开始在一些人的生命中作王掌权,这也是教会的核心信息。福音的传遍天下,是结束这世代的先决条件,终点是「以色列全家得救」(罗十一25-26),也就是原本拒绝福音的犹太人要相信耶稣,接受主的宝血洗净他们的罪孽(亚十三1),并且领受圣灵的浇灌(亚十二10;结三七14,三九29)。
四、从方舟的情境谈起
当澳洲政府在三月下旬宣布开始封城的时候,当下的确让我们感到错愕,因为我们总认为教会不能群众聚会,都是发生在信仰不自由的地方,岂知在信仰自由的澳洲,竟然会发生一旦聚众聚会便触犯法律的窘境。更甚的是,全世界饱受疫情所困的地方,接着又要面临经济萧条,企业倒闭与个人失业潮的威胁,这真是一个不平安的一年,这就让我联想到挪亚一家在方舟内被洪水包围的情境。
「大雨持续下了四十昼夜」(创七12),洪水是神对邪恶世界的审判,但方舟把挪亚一家和神的审判隔开了。彼得的比喻很有意思「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彼前三20),明明他们是藉着方舟得救,但彼得却说「藉着水得救」,可见圣经所谓的得救是「从绝境中而出」,而不是「远离绝境」。在方舟里他们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洪水无论涨得多高,所能作的不过是把方舟浮起来,使他们更接近天;狂风再怎么肆虐,所能作的也不过是吹着方舟往前行罢了,没有舵的方舟不能自己控制方向(创七17-18),这也意味着方舟里的人与动物,只能倚赖神的恩典来航行。
方舟里透光的窗户开在顶部(六16,八6),这也代表挪亚一家只能从上头的窗户看四周围的环境。在船舱里他们没有什么可仰望的了,唯一能仰望的只有神。今天也一样,有时候当我们落入患难之中时,会觉得自己像挪亚一样被神关起来,困在一个我们不喜欢的境遇中,失去自由自在的惬意;我们想要逃离,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这时我们常会埋怨神:「神啊!你怎么还不给我开出路?我还要忍耐到几时呢?」岂知神这样安排,实在是救我们脱离那更大的患难。
五、找到在患难中支撑生命的亚拉腊山
自洪水泛滥开始,方舟历经一百五十天的漂流期(从挪亚600岁那年的2月17日到7月17日),「水从地上渐退。过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渐消」(创八3),其中的「bWv 渐退」原意是归回,3而「res’x 渐消」的意思是下降或后退,也就是物体或数量降低到较低的位置或尺寸。事实上水一直都在退,但第150天的水,从「bWv 渐退」到「res’x 渐消」的关键在于亚拉腊山;换句话说,就是以方舟是否停在陆地为界线,水的「bWv 渐退」是指方舟还在漂流之中,水的「res’x 渐消」则是指方舟固定驻在亚拉腊山。
当我们遇到犹如洪水环伺的境遇时,我们就要找到「患难中的亚拉腊山」,也就是能够支撑我们生命,让我们内心不再飘荡的支撑点。例如这段期间,澳洲有些教会开始发起每天固定的「群祷」,透过社交通讯软件,每天固定的时间一起祷告,这对正陷入苦难中的同灵,有一种定锚效应,使参与的人透过固定时间向神「群祷」,至少使他们先摆脱无助、沮丧,与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侵袭。
接者,方舟再过73天后(从7月18日至10月1日),「山顶都现出来了」。看见山顶,表示看见陆地,也意味着他们看见了希望。神有时引领我们走过患难,是从「尚未看见的希望」到「已经看见的希望」;也就是说,其实神早已为我们开路,就像大雨停止之后大水的消退,只是一开始我们没有察觉,就叫做「尚未看见的希望」。然而在问题的解决上一旦出现一丝丝的曙光,这就是「已经看见的希望」。
六、挪亚开了方舟的窗户
挪亚打开上面的窗户,是在10月1日之后的四十天,也就是11月10日,这样开窗犹如仰望神的祷告。笔者以挪亚三次的释放鸟类来察看陆地的情况,来类比我们该如何在患难中,向神开心中的天窗祷告。4
1.第一次放出乌鸦(八7):承担一天难处的祷告
乌鸦对航海者的功用是:藉着观察牠选择的方向,就能断定陆地之所在。因此有经验的船长,会先释放乌鸦,藉由乌鸦食腐肉的习性,来判断若有腐肉被乌鸦觅食,也必然是离陆地不远之处。
乌鸦象征我们所关心、担心的是「属世」的层面,例如:经济、健康、就业等等,这些的确都是需要的。并且我们在地上生活,不可能摆脱世上的需要,因此这些日常的思虑,每天都会不自觉地成为我们祷告中首先浮现的话题,就像这只乌鸦来来回回的往返一般,5「直等到地上的水都干了」,表示这类问题一直要到问题完全解决的时候,这些烦恼才会暂时消失。耶稣并没有要我们「只求神的国与神的义」,而是说「先求神的国与神的义」,眼见的困难要学习承担「看见一天的难处」就好(太六34),而明天的忧虑就交托给主。
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特别将撒在荆棘里的种子解释为「……听见的人,前进时被日常生活的忧虑、财富、与享乐挤住,并且不能结出成熟的果实(直译)」(路八14),这种「不能结出成熟的果实」更可怕,因为它会误导以为我们有结果子,却在最后与最关键的时刻才发现自己所结的果子不成熟,不能被收藏在主人的库房中。其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就是生命荆棘的一种,造成我们无法结出成熟的果子,也就是无法把出于信心的性情,内化到我们的生命当中。因此耶稣在即将要被害之前,又再度劝勉门徒:「你们要谨慎自己,免得你们的心被重压,在放荡、醉酒,与今生的思虑之中……(直译)」(路二一34)。
2.与放乌鸦同一天第一次放出鸽子(八8-9):建立希望的祷告
挪亚在释放乌鸦之后的同一天,他第一次放出鸽子,其目的是「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斑鸠和鸽子的续航能力有限,领航员利用牠们来断定登陆地点,因为如果鸽子是以植物为食,牠时间一到自行回来,就证明附近没有可供着陆之处。
其实以过往的经验来说,水就是一直不断地在退,但是水退的速度不如挪亚所预期。虽然他相信未来一定会出去,但只有相信结果是不够的,因此他会企图想要掌握大水退去的进度,这样的心态反而造成无法交托,也无法相信神所安排的时间是最佳的时间,这种无法交托过程的期待,最终势必要收回来。我们相信神开路的结果,也要相信神开路的时机,这就是「等候的相信」,这样的祷告就是建立希望的祷告。
3.七天后第二次放鸽子(八10):寻求证据的祷告
Nifal动词形式的「l;x’y 等候」,意思是在某个地方或状态延长一段时间,这隐含着可以解决某些情况的希望,「他又等候七天」,意味着他期待七天后能达到他所预期的状况,为了了解是否达到他所预期的状况,因此他再度放出鸽子。这次鸽子返回叼了橄榄叶子,这新拧下来的橄榄嫩枝,表示确定水退去的程度,使这大地已经有新生命的证据,他也知道大地的复原已经开始。
当我们开始向神祷告的时候,表示我们的信心能更进一步时,就会使自己不再求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如何,只求知道结果的记号或证据。所谓记号或证据就好像路标一样,若我们第一次开车上高速公路往雪梨市区的方向行驶,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所开的方向是正确的?当我们看见了标示往雪梨方向还有60公里的路标时,这表示不久之后我就可以到达我所要去的目的地──雪梨市区。
4.再过七天第三次放鸽子(八12):完全交托的祷告
当挪亚第三次放出鸽子,这次鸽子已经不返回,若我们仔细算一下,这一天应该是11月24日,距离他们离开方舟隔年的2月27日至少还有九十多天,在这段三个月等待期,他不再释放任何动物,因为他的信心已经无需任何证据来证明水已经退到大地适合人居住与否。
神知道甚么时候给或不给我们看得见的凭据,神若给我们眼见的凭据也好,也是可宝贵的。当所有眼见的凭据都被收去的时候,我们若能完全信靠祂,这更是何等美好的一件事!因为神的美意是要我们承认祂的话语、祂的应许、祂的恩约,比我们眼见的一切凭据更实在、更可靠。
七、如何在封城中更积极的自处
当然笔者也相信大家也从许多管道,获取关于如何面对这疫情的讯息,因此我就不再赘述。然而,笔者又想起保罗在殉道之前身陷囹圄之际,他要求提摩太为他带三样东西:外衣、书、皮卷(提后四13),这三样东西也可以成为目前尚在封城窘境的我们,提供如何更丰富我们自处的指引。
第一,「外衣」是指圆形无袖、长可垂地的斗篷,头部从其中间处穿过,其余部分可披在肩膀上御寒。换句话说,保罗即使在即将不久即将面对处决之际,他还是很注重他的健康,为他面对酷寒的气候作暖身的准备。
同样地,我们在这防疫期间,也应该要好好调整我们的健康状况,例如:注意饮食均衡、定期定量的运动、更佳的作息时间……等。当然关于为防疫的防护,更是最近不可少的健康防护。
第二,「那些书」指的是蒲草纸制的书卷,这是保罗的精神粮食,即使他所剩日子不多,阅读充实精神的书籍,仍是他平常度日很重要的一环。或许平常忙碌,我们有许多充实我们的精神粮食的书,可以因为在家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藉此多些时间涉猎。
第三,「那些皮卷」指较为珍贵、抄写在羊皮上的文献,很可能为旧约经卷。趁这时候建立属于自己的读经习惯,这更是重要,如同保罗所说的。最近,因为我的圣经已经超过25年,里头有太多太多的笔记与注解,但随着年代久远,这些手写资料都渐渐褪去。因此,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因为工程浩大,只能每天定时地慢慢整理,二方面也可以做我重新读经的依据。
结语
总之,与其每天一直在问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倒不如让自己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生活习惯,使这次的疫情,也成为调整我们身、心、灵更佳的契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