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士师基甸-嘉正

引言

士师记6一8章

《士师记》里共有12位士师,基甸是其中一位著名的士师,他在以色列历史和以色列民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以下通过对他生平事迹的查考,来探讨今日教会领导者和信徒的真理。

一、他是不自知的大能勇士(士6:11-21)

贫民基甸是玛拿西支派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儿子。一天,基甸正在酒榨里打麦子,神的使者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基甸听了难以明白,表现有四个方面:

1.他被称为大能的勇士,觉得自己实在不敢当,因此避而不答。

2.他不明白,神为何只与他个人同在,而非全民族。

3.他是个“至贫穷的”、“至微小的”人,却不明白神的能力若与他同在,没有难成的事。

4.他向神求证据,而非依靠神的话。

今日,教会里的工人和信徒,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认识神同在的奥秘,认识不到自己不过是神手中的器皿,而能成大事者乃是神自己。其实,只要我们有“愿作的心”(林后8:11-12),就能得到神的帮助而成就大事。

二、耶路巴力(士6:25-32)

基甸奉神的命拆毁了自家的巴力祭坛,而被称为“耶路巴力”—“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这是奉神差遣的基甸,所必须做的事。一方面,神要试验他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他要重建以色列人与神的关系—让耶和华神重新成为以色列的神,必须破除偶像和假神。正人必先正己,所以他先从自家做起,成为众人离弃偶像的榜样。基甸奉神命拆毁自家的偶像祭坛,显然蒙神喜悦,因此神的灵就降在他身上,他一吹角,就有了无比的号召力(6:34-35)

我们若想成为神所合用的人,也必定要接受神的操练;同时在教会里也要有所作为,并要以身作则。要想挑去别人眼中的刺,当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太7:3-5)

三、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士6:36-4,7:1-25)

当基甸接受了米甸人的挑战时,共有三万二千人跟随他,准备参战。他遵照神的吩咐,经两次的考验,从中挑选了三百精兵。接着又照神的指示,采取夜袭米甸军营的行动。经他严谨的布置—兵分三队进入米甸军营的四围,按着号令吹角、打破空瓶子、举着火把、口中一齐喊叫“耶和华和基甸的刀”,使米甸军队惊魂失魄,四处逃跑。最终,三百精兵战胜了米甸的十三万五千人的联军。

神指示基甸只需挑选三百精兵参战就足以取胜,目的是要以色列人亲眼看见神与他们同在,神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和保证,并由此使以色列人的心回转归向神。从人的方面来说,基甸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秘诀是:行事谨慎,曾一度地向神求证据,为要确知神与他同在;能够完全顺从神的指示,挑选精兵,并制定好精细周密的作战方案,依靠神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今日教会开展圣工,不可缺了神的同在和圣灵的工作,同时也不可没有人的顺服与积极的参与。“耶和华和基甸的刀”是神人同工最好的说明。

四、回答柔和,化解矛盾(士8:1-3)

基甸可取的优点在于:他能够认识谁是真正的敌人,和分清敌我之外部的矛盾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处事上又能够分清主次、轻重和缓急。以法莲人的怨言属民族内部的矛盾,解决内部矛盾不能动干戈,而当化干戈为玉帛。因此,他以柔和的回答化解了民族内部的矛盾。而士师耶弗他却以牙还牙地回答以法莲人的挑衅,结果激化了民族矛盾,发生了一场同胞互相残杀的战争(士12:1-6)

今日教会,同工之间或信徒之间,若能像基甸对待以法莲人那样,采取包容、谅解的态度,以柔和回答对方,许多矛盾是完全可以化解的。箴15:1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五、英雄难料身后事(士8:22-27)

基甸不接受以色列人的恳求和抬举—让他及其子孙作王管理他们,因他认识到真正管理他们的王是万军之耶和华神。他能尊神为大,不夺取神的荣耀,是难能可贵的。但他借此请求以色列人一件事—收取以色列人的战利品,即金耳环等饰物,用以制造以弗得,这是神所不喜悦的,因为此事后来使以色列人陷入了拜偶像的罪中,也成了他全家人的祸根。真是英雄难料身后事!

六、英雄难理家务事(士8:29-32,9:1-6)

基甸在战场上是个大英雄,在治理百姓方面也是个好士师,曾使国中太平四十年。但他在管理自己的家务方面,却是个失败者。他违背了神所定的一夫一妻制,娶了许多妻子,有七十个儿子。经上说他在示剑又有一妾一子,这妾所生的儿子亚比米勒,后来因权欲熏心而残害了七十个兄弟,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手足相残的大悲剧。英雄难理家务事,何止一个基甸?亚伯拉罕、大卫等人,他们的家庭均不是和乐之家。今日教会的领导人,在这方面当引以为鉴(提前3:1-13)

(13)
上一篇 2021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2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