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从罪人到使徒(人物查经)
一、保罗出生的社会背景、教育基础
1.从扫罗到保罗(提前一13-16)
a.“扫罗”是希伯来文的名字,有“求问者”、“愿意”之意,是以色列人强求神所立的首任国王的名字(撒上十17-19)
b.“保罗”是希腊文的罗马名字,有“微小”、“矮小”之意。
c.从扫罗到保罗名字的变化寓意深远:
没有真知识、自以为是之人,“求问”了还是不认识真神。
谦卑认罪、忠心事奉之人,虽“微小”却成为伟大(林后三6)
犹太人有名分,却因骄傲被剪除;外邦人是野橄榄枝,必须敬畏、谦卑才得享橄榄根的肥汁(罗十一17-22)
2.保罗的身份(徒二十一39,二十三6)
a.希伯来人:以色列便雅悯支派后裔,出生第八天受割礼,律法上属法利赛人(腓三5;罗十一1)
b.罗马公民(徒二十二27-29):占领者的身份,有特权(徒十六37-38)
c.出生在大数:大数属于叙利亚与基利家联合省,是当时的商业、文化中心。
3.保罗所受的教育:按犹太家族的传统受教育(徒二十二3),自认为“无可指责的”(腓三6)按犹太祖宗律法,在当时公会议员迦玛列门下严格受教。
a.5岁开始学经;
b.10岁开始学犹太规条;
c.13岁成为诫命之子,守诫命;
d.13-15岁送拉比大学深造;保罗为高材生,作了法利赛人(徒二十六4-5;加一14)
二、从逼迫者到使徒的转变(主后34年)
1.信主前自以为是,迫害教会(提前一15)
a.徒二十六9-11的背景记载在使徒行传7-9章中。
靠人的教育知识不足以认识神(徒七57-60)
b.扫罗当时是一个充满宗教热忱的错误者(加一13;徒八2-3,二十二4、19,二十六10-11)
c.他为什么逼迫教会?
自以为热心(腓三6;约十六1-4)
认为这样才叫忠心(加一13-14)
2.灵命的转折点(徒九15-16)
a.使徒身份:蒙拣选,传主名,按指示传,并不是凭个人选择、爱好和利益。
b.使徒行传中3次记载到这一转折点,说明其不寻常性(徒九1-9;二十二2-21;二十六4-18)
c.神之拣选(约十五16;罗九14-16),人不应用自己的判断来论断他人。
d.拣选之后避害在大数(徒九20-30)约十年,并在叙利亚、基利家境内传道(加一21)
3.自卑,顺从拣选(拣选后的态度)
a.认罪、自卑(提前一15-16)
d.甘受劳苦(林前十五9-10)
c.明知有苦,顺从忍受(林后四17-18)
贰、征服外邦之使者(事件查经)
一、征服外邦世界的四大武器(罗十五18-19)―真教会的特色
1.基督之道藉使徒言语作为(传真理以言语行为传)
2.神迹奇事之能力(徒十四8-10)
3.圣灵的能力(徒十六7-9)
4.宣传基督(徒一22,二32)
二、第一次国外传道(徒13-14章)
1.时间:主后47-49(或45-49)年。关于保罗传道的年代,圣经学家有不同的界定,误差在1-2年之间。下同,不另说明。
2.同工:巴拿巴(徒十三2-3)
3.常规事:安息日聚会,徒13章中4次提到安息日聚会。
4.保罗书信:加拉太书(主后49年)于耶路撒冷会议前写于安提阿。
5.重大事件:耶路撒冷会议(徒十五1-35)
加拉太是罗马帝国地中海北部的大省,包括保罗布道和巡牧的安提阿、吕哥尼、特庇等地,关于加拉太书的写作时间,有观点认为写于保罗第二或第三次传道之后。不过,从其内容分析:
加拉太书批判的是犹太教礼节的异端,叫外邦人信耶稣前必须先成为犹太人,受割礼,并遵守犹太人的律法、规条,这与耶路撒冷会议前教会存在的大辩论历史背景相似(徒十五1-2)
该书如果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写,保罗一定会根据会议的差遣,引述耶路撒冷会议的决议(徒十五28-31,十六4-5),因此,加拉太书应著于耶路撒冷会议之前,是“保罗书信”中最早的一部著作。
三、第二次国外传道(徒十五36-十八22),于耶路撒冷会议之后
1.时间:主后50-53年。
2.同工:西拉(徒十五36;40-41),途中拣选提摩太(徒十六1-5)
3.主要行程与事件:入欧洲(马其顿,徒十六9-12)到腓力比―帖撒罗尼迦(徒十七1-2)―雅典―哥林多,并与百基拉、亚居拉同工(徒十八2-3),边传道边做工―以弗所(徒十八18-19),返该撒利亚、耶路撒冷(徒十八22),向“总会”汇报,后回所差遣教会安提阿(徒十五30)
4.保罗书信与背景:帖前、帖后书(主后51年)写于布道途中的哥林多,因保罗被迫离开帖撒罗尼迦(徒十七5、10)之后,差派提摩太回去坚固教会(帖前三2-3);在听了提摩太汇报的好消息(帖前三6)之后,写了书信,勉励信徒警醒谨守、保守圣洁,并就当时信徒关心的问题如基督再临相关事宜等作了说明。
四、第三次国外传道(徒十八23~二十一15)
1.时间:主后53-57年。
2.同工:路加、提摩太等多人同行(圣工发展)
3.保罗书信:林前、林后、罗马书。
4.以弗所教会几件大事:
a.亚基拉夫妇帮助有学问的亚波罗将福音传得更全备(十八24-27)
b.与门徒关于受洗与得圣灵之议论(十九1-7)
c.推喇奴学房神学讨论有两年之久(十九8-10)
五、保罗三次传道史查经学习要点
1.了解保罗书信背景,加深对圣经内容的理解和了解。
2.在进一步了解圣经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思考传道到外邦的精意、教训及指导意义。
3.学习保罗传道精神与方法,立志为神工作。
叁、受囚的使徒和神圣使命(人物与事件综合查经)
保罗曾三次入狱,前后受苦刑7年。
一、被囚腓力比(徒十六19-40)
时间:主后50年,保罗第二次传道进入马其顿的腓力比。
1.被抓、被打、双脚上木狗,囚于内监(徒十六22-24)
2.监牢中祷告、唱诗赞美神,地震使监门全开(徒十六25-26)
3.感动禁卒,使其全家得救(徒十六29-34)
4.官长劝保罗、西拉出监(徒十六37-39)
二、被囚并解往罗马(徒二十一27-二十八15)
1.时间:
a.主后57-59年,被抓后囚于该撒利亚(二十三33)
b.主后59-60年,解往罗马。
2.被囚情况下,临危不惧,一路见证神-“美好的战已经打过了”。
a.徒二十二1-23:向犹太人见证。
b.徒二十三1-11:在公会前见证。
c.徒二十四章:在腓力斯前见证(徒二十四25、27)
d.徒二十五1-22:在非斯都前见证。
e.徒二十五23-26章:在亚基伯王前见证(徒二十六19-32)
3.受尽苦难、危险被解到罗马(徒二十七1~二十八15)
危险中只知传神的名―真可谓:信心、忠心、爱心共存,大智、大勇、大能兼有。
a.风浪危险,传神预言(徒二十七18-25)
b.处险不惊,劝告众人(徒二十七33-36)
c.遇害不伤,实是神人(徒二十八3-6)
d.医病救人,倍受尊敬(徒二十八7-10)
三、被囚罗马(主后61-62年)
1.蒙特准和看守兵丁同住,放胆讲解神道不被禁止(徒二十八16、23、30-31)
2.文字传道,万古流芳。写作以弗所书、腓力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在这四部书中保罗系统阐述其教会观(以弗所书)、人生观(腓立比书)、基督观(歌罗西书)和救赎观(腓利门书)她们是保罗神学理论宝库中的大钻石,是神的救赎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芳百世,指导教会信仰生活,造就万万千千信徒。
四、释放后宣道(主后62-66年)
虽使徒行传中未记载,但从保罗“教牧三书”(提前、提后、提多书是成熟、老练的保罗写给年青传道人的书信,教导如何管理教会和处理教会中各种事情的书信)和早期信徒传记中可知:
1.保罗在狱中已作好出来传道的准备与安排(腓二19,23-24;门22-23),计划到腓立比和歌罗西。
2.从提摩太前书(写于主后62年夏至冬,在腓立比)中可看出释放后的保罗曾到马其顿宣道(提前一3,三14-15)
3.从提多书(写于主后63-66年,在哥林多)中可看出释放后的保罗在小亚细亚、地中海的革哩底岛,以及马其顿南亚该亚岛西部的尼哥波立等地宣道(多一5;三12)
五、被捕带到罗马
主后66-67年,保罗在牢房中写成最后的书信―提摩太后书。
第三次被捕后,保罗明白这次入狱的原因,不是犹太人反对他,乃是罗马政府要害他,是无法获释的。所以他很清楚地宣布说:“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提后四6)他告诉提摩太应如何尽传道的本份,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栽培人才,继续圣工。保罗受难殉道时间为主后67或68年。
六、生命终点的教导(提后四1-8)
1.“务要传道”,“总要专心”。
2.“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功夫,尽你的职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奖赏(林前三8、13)
3.“守道”、打“美好的战”;守道比信道更难(太二十二14,七21-23)
肆、信仰斗士、忠心管家(人物分析)
一、自觉使命,勇当奉召的使徒(罗一1,14-15)
保罗说:“无论何等人,我都欠他们的债。”
1.“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罗十一13-14;林后六3-10)
2.“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林前九16-17、19)
二、不负重托,誓为遵命的仆人(帖前二2-6)
1.“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加一10-12)
2.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成就从主所领受的职事(徒二十23-24)
3.不用高言大智(指言语或智力的高超),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林前二1-5)
4.用诸般的智慧,把人带到神前,劝人与神和好(西一28-29;林后五18-20)
三、智勇双全,练成信仰的斗士
1.作精兵,不缠世俗,按规矩比武(提后二3-5)
2.穿戴神的全副军装(弗六11-17)
3.不怕死、不怕受辱,为真道打美好的仗(帖前二2;林前十五31)
4.诸事都有节制,斗拳不打空气,攻克己身胜于勇士(林前九25-27;箴十六32)
5.忘记背后向着标竿直跑(腓三13-19)
四、为主劳力,成为先得粮食的农夫(提后二6)
1.与神同工,照自己的功夫栽种(林前三6-9)
2.不计报酬,存着指望去耕种(林前九10)
五、立好根基,实是聪明的工头
1.立好了教会的根基,指导工人谨慎建造(林前三10-14;腓三2-3)
2.按着基督的蓝图栽培后继的工人(提前三14-15;提后二1-3)
六、不求荣耀,配当忠心的管家
1.被神验中,因他有忠心(帖前二4-6;提前一12)
2.深知基督的奥秘,是神奥秘事的管家(弗三2-4;林前四1-2)
七、祷告劝勉,无愧纯正的牧者
1.“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腓一9-11)
2.“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提前四15-16)
3.“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提后四2-5)
4.凡可称赞的都要思念(腓四8-9)
八、深明大义,堪称伟大的使者
1.所得的启示甚大,但不自夸口(林后十二1-6)
2.所受的苦难最多,却引以为恩(林前十五9-10;林后十一23-28)
3.所建立的教会最多,却不自高(罗十一13-14、20-21,十五17-19)
4.留给教会的遗训也最多,全不离圣经(提后三15-17)
5.受特大恩典传道给外邦,却自认最小(弗三8-10)
九、为主受难,乐为荣耀的囚犯
1.为主被囚不以为耻(提后一8-9;弗六20)
2.在狱中彰显神的荣耀(徒十六25-31)
3.带捆锁兴旺福音(腓一12-14)
十、跑尽全程,配受公义的冠冕(提后四7-8)
1.打完了那美好的仗。
2.跑尽了那当跑的路。
3.守住了那所信的道。
4.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
伍、效法保罗(以人为镜,慎思遵行)
林前十一1
一、保罗克己律己的榜样
1.深知本我的软弱,摆正灵、肉关系(罗七18-25;林后十二1-7)
2.奔跑牢记方向,行事不忘克己(林前九26-27;徒二十四16)
3.顺服圣灵引导,治死肉身情欲(加五16-18,24-26)
二、保罗行事的原则(腓一27,29)
1.凡事不受辖制(林前六12)
2.凡事都求造就人和众人的益处(林前十23-24、31-33;林后十三9)
3.凡事光明正大(林后八19-21)
4.凡事为兴旺福音、荣耀神而行(林前九11-12、22-23;林前十31)
5.凡事不叫弟兄跌倒(林前八9-10、13;罗十四20-23)
6.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林后六3-10)
7.凡事按规矩而行(帖后三7-12)
8.凡事靠主都能行(腓四11-13)
三、保罗为人的准则
1.凡事以谦卑为怀,不自夸(林前十五9-10;林前四6-7)
2.辛苦劳碌劝勉人(林后十一23-30;帖前二9-12)
3.凡事凭良心而行,专靠神恩(林后一12,五11)
4.凡事忍耐,以善胜恶(林前四12一13;罗十二17-21)
四、保罗爱基督的榜样
1.以认识基督耶稣为至宝(腓三7-8)
将世界钉于十字架上(加六14)
2.愿为主名而死(徒二十一12-13;林后五14-15)
为主受苦不以为耻(提后一11-12)
3.为主起愤恨
我为你们起神那样的愤恨(林后十一2-3)
若传的福音与我们所传的不同当受咒诅(加一6-9)
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林前十六22)
五、保罗爱教会、爱信徒的榜样
1.凡事皆为教会着想(林后四15)
造就教会,凡事都当造就人(林前十四12、26)
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一24)
凡事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林前十32-33)
甘心作众人的仆人(林前九19-23)
2.情愿与门徒同生死(林后七2-3)
“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林后十一28-29)?
“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帖前二8)
3.如仁慈的父亲
愿为儿女费财费力(林后十二14-15)
教导门徒如同父亲(帖前二11-12)
4.象克苦耐劳的母亲
为儿女受生产之苦(加四19-20)
存心温柔乳养孩子,爱儿女胜于自己的性命,为儿女辛苦劳碌(帖前二7-9)
六、保罗的代祷精神
1.不住地为教会题名代求(罗一9;弗一15-16;腓一3-4;西一9-12;帖前-2)
2.不住地为工人题名代求(提后一3-4;门4)
3.不住地为圣工代求
为罗马教会的信德感谢神(罗一8)
为哥林多教会蒙受神的恩惠感谢神(林前一4-5)
求父神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赐给以弗所众教会(弗一17-19)
求父神使教会的爱心有根有基(弗三14-19)
为腓立比教会求更多的爱心(腓一9-11)
愿歌罗西教会在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西一9-11)
求主叫帖撒罗尼迦教会的爱心充足(帖前三12-13)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帖前五23)
愿神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帖后一11-12,二13、16-17)
4.请求教会为他代求
请罗马教会为他代求(罗十五30-32)
请以弗所教合为他祈求(弗六18-20)
请腓立比教会为他祈祷(腓一19)
请歌罗西教会为他代求(西四2-4)
请帖撒罗尼迦教会为他祈求(帖前五25;帖后三l-2)
5.保罗的代祷方式
在父面前屈膝(弗三I4)
常常恒切代求(西一9;帖后一11)
昼夜切切的祈求(帖前三10)
照神的旨意祈求(罗一10,十五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