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基本信仰—浸礼

一、浸礼的预表和预言

1.有关浸礼的预言:

①旧约圣经上预言神救人的方法,在水中的如下:

“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耶和华在沧海中开道,在大水中开路”(诗七十七19;赛四十三16)

②预言以水赦罪的如下:“神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一切罪投于深海。”“那日(五旬节)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弥七19;亚十三1)

2.旧约中的预表:

①挪亚一家经洪水(彼前三20-21;创七11-12、17-20)

②割礼:真神从万族中拣选亚伯拉罕及他的后裔,将他们分别为圣,归属神为子民,曾以割礼为神救赎他们所立的旧约之记号。新约时代真神藉基督宝血之浸礼,做为神从万民中拣选的我们,被分别为圣,归属神为子民的新约(创十七9-14;太三16;林前六11)

③以色列民过红海(林前十1-2;出十四21-22)

④乃缦得医治(王下五1-14)

旧约是新约的影像,所以这些预表和预言都因新约时代的浸礼应验、实现了(来十1)

二、浸礼的由来

1.主的示范(太三16-17)

①尽诸般的义(太三14-15)

②主亲自下水受浸,为我们留下了榜样(16)

③如此受浸,是天父所悦纳的(17)

④我们应当效法主的榜样(腓二5-8)

2.主的吩咐(太廿八19)

3.门徒遵行(徒二41;二38;约壹五6-12;林前六11)

三、浸礼的功效

1.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罗六3;西二12)

2.使罪得赦(徒二38;廿二16)

3.重生(约三3-7;多三5;彼前一3、23)

圣经上所提到的重生没有一处说悔改就是重生。

4.成圣、称义(林前六11)

①身份上的成圣――我们受洗后,神将我们从万民中分别为圣,归属他为圣民。(林前一2)虽然像当时的哥林多教会,有罪行是污秽的,但保罗在前书六章却说:“如今你们……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从此可知这里的成圣是身份上的,就是因受过洗,神算他们是成圣,而不是说他们的行为实质上已成圣(林前六11)。

②实质上的成圣:主耶稣告诉我们:“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像神一样完全、圣洁是我们灵修的目标,也是实质上的成圣。信徒藉洗礼得到身份上的成圣后,必须努力追求这实质上的成圣,才能成为得胜的圣徒,将来能坦然见主,被接进入天上圣洁的国度,与圣洁的神同住。但人是软弱的,必须靠圣灵的帮助与更新,才能达此目标(帖后二13;罗十五16)

③身份上的称义:受洗前我们是罪人,是不义的人,受洗蒙神赦罪后,在神的眼中将我们看着是义人,称我们为义人,因此叫“称义”。真正赦过罪的信徒,受洗后,直到他犯死罪之前,都可保有这身份上的义。这是因信基督受洗而得的义,不是因行为而得称义(罗一16-17;三21-28;四3-8)

④实质上的称义:受洗后的信徒,只要不犯死罪,仍可保持身份上的义,但若不能听从神的命行义(行善),反而犯罪,则不能被称为义(实质上)。因此雅各说: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从此可知身份上的称义藉浸礼,实质上的称义是靠信徒自己的立志行义,并靠圣灵的更新,才能得到(雅二24、26)

5.归入基督(加三27;罗六3)

归入基督名下,成为基督里的人。

6.披戴基督(加三27)

①基督像一件衣服(义衣),穿在我们身上,使我们成为义人。

②所谓成圣、称义、归入基督及披戴基督,就是我们的罪归给基督,使我们成为无罪的人;基督的义归给我们,使我们成为义人(赛五十三6;林后五21)

7.得救(彼前三20-21;可十六16)

①藉着水得救(20),不说藉着方舟得救。

②这水所表明的洗礼(21)――经过洪水,预表受洗礼。

8.成为神子(加四4十;太三16-17)

9.得进神国(约三5;民十九18)。

四、施浸者的资格

1.受过本会合法浸礼:

①必须相信(可十六16)

②洗礼是要赦罪、使人洁净,未受洗的人有罪而不洁净,怎能施洗使人洁净除罪?在外教会接受过洗礼的,也必须再接受本会洗礼,才能成为信徒(徒十九1-7)才能施洗,否则其施洗怎能得赦罪的属灵效果?

2.要受圣灵

①受圣灵是奉差遣的凭据(罗十15,约廿21-22;路四18)

②藉圣灵行使赦罪权(约廿22-23),赦罪权由圣灵而来,所以由受圣灵的人施浸,才有赦罪的功效。

③水中有主的宝血,能洗净罪污,是由于圣灵的见证(约壹五6-7;约十九34;弗一7)。

五、受浸者的资格

1.相信耶稣是独一救主(徒四12;八36-37)

2.相信主宝血有赦罪效能(弗一7)

3.相信藉圣灵的大能,水中有主宝血(约壹五6;约十九34)

4.相信本会是圣灵亲自建设的真教会

①有圣灵(林前三16;罗八9)

②有真理(弗二19-21;林前三11)

③有神迹(可十六20;来二4)

5.必须悔改(徒二38)

①悔改的原文是“回转”。

②在消极方面,痛悔前非,远离恶事(太三6;徒三26)

③在积极方面,归向真神,热心为善(徒廿六20;多二14)

6.立志守道(来六4-6)

六、施浸的方法

浸礼有赦罪的属灵功效,这赦罪的属灵功效将要决定一个人能否得救,也能决定这教会是不是真教会。而这浸礼的方法正确与否,将要决定这种浸礼能否有赦罪的属灵功效。由此可知浸礼的方法之重要性。

1.有圣灵作见证(约壹五8)――必须靠圣灵的大能,使施洗的河水或海水中,有主的宝血,藉圣灵赦罪之权赦罪,并证明这人确实蒙主宝血浸礼而赦罪。因此我们开始施洗时要先祷告,求圣灵运行,施洗的人也要受过圣灵。

2.在活水中,全身入水(太三16;徒八36-39;罗六3-4)。

①主的示范(太三16;约三23;可一9-10)

②主的门徒施行浸礼(徒八36-39)

③根据原文“洗礼”是“浸”的意思――东正教的洗礼,一向采取浸礼的方式。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的教会仍守浸礼。

④为了与主同埋葬(罗六3;西二12)

⑤根据预表(彼前三20-21;林前十1-2)――挪亚的方舟,被大水包围――以色列人过红海,也被大水包围

⑥根据预言(弥七19)――要浸人活水泉源(亚十三:),不可浸在池水或水槽里面。――哀嫩的原文是“泉”(约三23)。

3.要奉主耶稣圣名(徒二38)

①主的吩咐(太廿八19)――父、子、圣灵都不是名,只有耶稣是父的名(约十七11-12),也是子的名和圣灵的名,因为圣灵是耶稣的灵(徒十六6-7;罗八9;林后三17;彼前一11)。使徒们知道这道理,所以他们奉耶稣的名而不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

②使徒奉耶稣的名施洗(徒二38;八16;十48;十九5)

③惟有靠耶稣的名才能得救(徒四12;十43;赛四十五21)

④无论做什么都要奉主耶稣的名(西三17)

⑤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廿二16)――凡是主张“三位一体神观”的教派,都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凡是主张“独一神观”的教派,都奉耶稣的名施洗。

所谓“奉父子圣灵的名”(太廿八19),其正意是“奉主耶稣的名”理由如下:

a.“名”,希腊原文用单数,英译本也是。

b.耶稣是父名(约十七11-12),日译文语体译为“你所赐给我的你的名”,英译标准本译成“我在你的名里保守了他们,那名是你所赐给我的。”(I kept them in thy name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c.父与子,原为一(约十30;十四9)。

d.圣灵是主耶稣的灵(徒十六6-7;罗八9;林后三17;彼前一11;约壹三24)。

4.低下头(罗六5;约十九30)

①在主死的形状上与主联合(罗六5;约十九30)

②罪人求赦应有的态度(拉九6;诗四十12;路十八13-14)

③根据过红海的预表(林前十1-2;出十二34)

④真神启示魏保罗面向下的浸礼。

七、婴孩的受洗问题

凡是主张“洗礼与得救无关”的教派,都反对婴孩受洗;凡是主张“洗礼关乎得救”的教派,都认为婴孩可以受洗。

1.有原罪(诗五十一5)而且没有权掌管死期(传八8)。

2.凭着父母的信心,儿女的病能蒙主治愈(太十五28,约四49-51);与此同理,凭着父母的信心,婴孩也可以受浸。

3.凭着神的应许(徒二38-39)

4.主重视婴孩(路十八15-17;约廿一15)

5.使徒时代为婴孩施洗(徒十六15、32-34;十八8;林前一16;诗一一五13)

原始教会受洗信主,都以“家”为单位,婴孩也是家的组成份子,在全家受洗时,不能将他们除外。

6.割礼的预表:

①割礼是旧约选民入门的礼(创十七9-14),浸礼是新约选民入门的礼(加三27-29);旧约选民所受的割礼,预表新的选民所受的浸礼(西二11-12)

②旧约选民的男婴,出生第八天就要受割礼(利十二2-3),此事预表婴孩可以受浸礼。

7.过红海的预表

①旧约选民过红海,预表新约时代的浸礼(林前十1-2)。

②旧约选民出埃及,过红海时,连婴孩也包括在内(出十9-10、24;十二31),此事也预表婴孩可以受浸礼。

八、洗礼前后的注意事项

1.慎重审查――受洗动机、道理的理解……

2.一生只可受洗一次(弗四5)因此受洗后不可再犯罪(来六4-8;十26-31;约八11;五14)。

3.罪有至死与不至死两种,犯了不至死的罪还可以悔改求主赦免,但若犯了至死的罪,便没有赎罪祭了(约壹五16-17;一7-10;来六4-8;十26-31)。

4.父母对受浸后的儿女,要尽教导的责任,宗教教育的注重(申六6-7;箴廿二6;弗六4;提后一5,三15)。

5.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六4)。

(0)
上一篇 2020年8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5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