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2004年我们移民加拿大后,即在多伦多定居。记得刚移民时,大女儿还在襁褓中,感谢主!几年来,蒙主赐福又添了一儿一女,三个孩子分别是Jane、Jesse和Joy。我的母亲蒙主带领、赐福,现在也跟我们一起住在加拿大。
因为妈妈在祷告中有感动,即要求我一定要与她一起见证主耶稣施予我们一家的慈爱与恩典。想着《诗篇》二十六篇7节说:「我好发称谢的声音,也要述说祢一切奇妙的作为」,即于灵恩布道会时,在多伦多教会分享「主是如何一路与我们同行,带领我们一家信主至今」的见证,当然,更乐意为文登在《圣灵》月刊上,传扬主恩。
母亲小时候即被她的奶奶带去受洗,从此母亲就这样跟着长辈信主,至今约有60年。据母亲回忆,文化大革命发生前,信徒聚会比较自由,当时都由早期虔诚的工人轮流上台讲道,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过来,全都聚集在这个离家很近的聚会点聚会。但文化大革命发生后,教会开始受到逼迫,除了聚会点被封杀,信徒更被解散,从此,人人谈「主」色变。
妈妈说,当时,只要哪户信徒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多,就会被所谓的「知青」(知识青年)怀疑,硬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被抓、被关,甚至房子被查封、土地被没收。母亲一家,也因被评为「地主」的身分,不只财产被没收,连外公也被挂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从而被批斗、凌辱,甚至被抓到街上示威游行。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人因遭受逼迫而离开了主。母亲一家也因此离开主近十年,甚至还被带去参加迷信活动。
古时耶和华向以色列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三一3)。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四九15)。
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赛五四10)。
后来妈妈嫁到一个十分偏僻的乡村,而爸爸那边完全是不认识神、拜偶像又迷信的家庭,所以,妈妈当时的信仰可说完全归零。但感谢神!神说祂以永远的爱爱我们,虽然当时现实的环境如此恶劣,但神并没有忘记带领妈妈回到祂的怀抱。就在爸爸的妹妹(即我的姑姑)论及婚嫁时,神让姑姑嫁到一个信主的家庭。姑姑结婚后,她的婆婆亲自来家里探望生病的奶奶,并向我们传福音,引导我们一家归向神,妈妈也因此重拾失落的信仰。
姑姑的公公、婆婆都是教会的负责人,在当时信仰十分受逼迫、不自由的年代,他们还是凭着信心将家里的大厅奉献出来做聚会点,而这聚会点对于真理的传播,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
姑姑是嫁到另一个偏僻的乡村,许多老一辈的信徒都对这个乡村印象深刻。因为要进入此村,就得经过一座桥。桥下水流湍急,而桥是用两、三块长长的石板铺成的。因石板与石板间有缝隙,人走在上面,极度晃动,险象环生,特别是往下看到河水川流不息时,内心更是恐惧。印象中,小时候每次要到此村聚会,总是拿着手电筒跟着大人非常害怕地爬着桥过去,此情此景,深印脑海至今。
由于此村地势条件恶劣,进出不易,很少人往来于这村落,反倒给当时不自由的信仰筑了一个温馨的窝!如安息日聚会、灵恩会、圣餐礼、洗礼、求圣灵等较大型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据教会里的老姊妹回忆,不少信徒为了信仰,都是徒步走两、三个小时,偷偷地抄小路来这里参加聚会。感谢神!当时圣灵大大做工,神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坚固大家的信心,老一辈信徒很难忘记这段教会发展史上走过的艰辛历程。
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信徒们不敢正式传福音,但神却从未让福音的大门因此关闭。早期信徒中,有从事理发或补牙的,他们即充分利用帮人理发或补牙的机会,向顾客传福音。当时的理发师不同于现在,不是开店来从事美发业,而是提着背包、带着工具,行走到各个村落挨家挨户地理发。神藉着这些信徒,将真理从一村传过一村,让福音默默地被传开来。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外公外婆一家终于回到主的大家庭里,也就在那一年,妈妈生下了我。当时,爸爸在城里上班,妈妈只得一人在乡下照顾爷爷奶奶。那时农村重男轻女之风特别严重,妈妈生下我之后,又生了妹妹,就很想再生个儿子。无奈事与愿违,第三胎还是女儿。这让妈妈心理压力很大,因为我们家是那附近唯一一户信主的家庭,却也是唯一没有生男孩的家庭。出于压力,家里人决定花800人民币把最小的妹妹与教会一户人家的男孩对换。就在说好了要交换的那天,感谢主,对方竟改变心意,妈妈才得以保住第三个女儿。从那以后,妈妈就向主耶稣祈祷许愿,恳求神赐福,使三个女儿都能成才,以后考上大学并能找到工作,她就要为主作见证。
时光飞逝而过,就在我15岁那年,如父母所愿,顺利考上师范学校,三年后,又顺利考上师范大学。我的两个妹妹,基本上也是顺着我的脚步,接二连三地考上师范学校,后来也一样修完师范大学的课程。当时农村的孩子要进城学习已非易事,后来还能留在城里工作的,则更显困难,但我们三姊妹竟都能进城读书,并在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真是太感谢神了!
1996年,大妹师范学校毕业后,学校只提供两个名额让学生留在师范附属小学教书,大妹竟奇迹般地获得该职;隔年,我与小妹同时于学校毕业并分发到满意的学校,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多少年来,妈妈从未忘记向神许下的心愿,三个女儿若成才就要作见证荣耀神,今日,总算是了却妈妈长久以来的心愿了!
关于父亲信主的历程,也是我经常回忆、感恩的事情。爸爸年轻时,当过兵,也打过仗。转业后,就在城里上班,很少回家与我们一起去教会。即使前往教会,也是独自一人绕小路去,不会跟我们同行,因他深怕别人看见他去教会。爸爸若有来教会,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并且闭着双眼,双脚翘在前面的椅子上。爸爸到底有没有把道理听进去,没有人知道;但我们三个女儿长大后,他确实看到主耶稣行在我们家的恩典,从此他的信仰开始有了「质」的变化。
那时,爸爸一人住在城里,晚上一下班,就自己走路去教会聚会。后来我们在城里买房后,全家才真正住在一起。父亲非常爱我们,是位无可挑剔的好爸爸,我们全家住在一起后,爸爸下班回家都会亲自下厨煮饭、洗碗,自己揽起家务。我们最喜欢爸爸煮的晚餐,美味可口,充满了父亲浓浓的爱。尤其饭后全家一起去教会的情景,是我时常想起的往事。虽然从家里走到教会需40分钟,但全家人边走边说、边说边笑,笑声从未间断过,那种温馨甜蜜,真是永难忘怀!
虽然此间会堂对许多信徒来说距离很远,但从未有信徒抱怨过。毕竟这是大家熬了几十年,经历了许多艰难,在租用过别人的会堂,又租用商场楼下的停车场之后,才终于拥有的教会,一切得来不易,真是感谢神!
兴建会堂时,信徒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一条心,只为早一日把教会盖好。在那个大家经济都还不是很宽裕的年代,奉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大家还是尽其所能的奉献。记得曾有一位80多岁的老姊妹,用手帕包着她仅有的零钱来作奉献。虽然老姊妹能奉献的钱不多,但她乐意奉献的心,就像主耶稣称赞的穷寡妇一样,虽只有两个小钱,却已是她所有,真是令人感动!
那时家里的经济也还不是很好,妈妈虽想奉献却怕爸爸知道,就自己偷偷地奉献了一笔钱,哪知爸爸也想奉献,同样怕妈妈知道,也偷偷地奉献了一笔相当于妈妈10倍的金额。他们两人都没跟对方提过奉献的事,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彼此才说出当年为主所做的美事。
记得就在兴建教会之初,开挖地基时,为了节省人工成本,所有的废土都由信徒们提着畚箕,一畚箕一畚箕地提走。我们全家也参与其中,不只不觉得辛苦,还其乐融融。可以想象当初信徒的信心有多大,一间几百万人民币的教会,就这样建起来了,大大地荣耀了神的名!我家大妹与妹婿就是因为共提一个畚箕才认识的,互相有了好感后,最后主内联婚。也因这样,我们就都以「畚箕」这个绰号来称呼妹婿。
2000年初,我们家三个姊妹才刚上班几年,全家的生活正好转时,爸爸突然就因病过世了。当时,我们三姊妹都未婚,而且我与小妹是连对象都没有。但妈妈始终要求我们一定要嫁给主内弟兄,因为爸爸离世前留下一句话,就是希望我们一生保守在主里。父亲的离世,就像家里最大的支柱倒塌一样,令人伤心欲绝,但神却亲自以神迹奇事安慰我们一家悲伤的心。
记得就在父亲将要离世的最后一天早上,爸爸突然招手叫我扶他起床,并告诉我他将要去「玩」!更奇妙的是,当时他的身上及周围不断闪烁着十字架的光芒,在场许多人都看见这个异象,甚至连一位未信主的邻居也看见了!这位邻居看此异象后啧啧称奇,还去叫别人来看。因为这个异象,我们一家很受安慰,面对父亲的离世,少了眼泪,多了赞美。如同《诗篇》一一六篇15节所说:「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神看父亲的生命极为宝贵,才以此异象安慰我们。其实生老病死全掌握在神的手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心相信祂、倚靠祂,直到回天家。想到爸爸从生病到逝世,根本没有痛苦,临走的时候还面容安宁慈祥,我们就深得安慰!
自父亲过世后,妈妈成了我们最不放心的人。因为对爸爸太多的思念,她经常发呆,不发一语。我们三姊妹只有彼此打气、互相扶持,不断为妈妈代祷。后来,由于教会的姊妹常来探访安慰,陪妈妈祷告,妈妈才慢慢地走出丧夫之痛。从此,妈妈也加入教会的访问小组,跟着到处访问做圣工。她所表现出的坚强与喜乐,令我们大吃一惊!感谢主的安慰与帮助,若我们不是活在主里,有主同行,真不敢想象妈妈如何面对失去爸爸的痛苦。
我们移民加拿大后,就在我怀老二时,开始帮妈妈办理探亲签证,但一直未获通过。后来,在我怀老三时,妈妈的探亲签证竟然就过关了,而且先是半年有效期,后来移民局又继续让妈妈延签一年,然后又延签两年,最后连我们帮妈妈办理的移民申请都通过了。主耶稣必是知道没有妈妈来帮忙,我们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三个孩子,必定忙不过来,才会让妈妈的探亲签证在我们最需要时办下来,真是感谢神!
只是妈妈刚来加拿大的第三天,就说住得很不习惯、想回中国,但因想到她若回去,我们一家五口该怎么办,就又不忍回去,硬是咬着牙撑下来。时间一晃而过,妈妈在这里一待就好几年,每天为我们料理三餐、打理一切,无怨无悔的付出,就只为让我们轻松点。我想,妈妈能很快地适应加拿大的生活,除了对我们的爱之外,更因为她每周都可以到教会守安息日。周六去教会是她在加国最开心的事,虽然从家里到教会至少要1小时20分钟的车程,对我们全家是个信心的考验,却是她一周内最盼望的一天。妈妈对神单纯的信心,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若不是妈妈在我身旁不断教导、叮咛我倚靠神,真不知要如何走过老二、老三相继出生的前三年。
回想我们刚到加国时,前路茫茫,若非神一路带领、赐福,岂有今日稳定的光景。感谢神!就在我们租了几年房子后,神赐福我们顺利地订了一间预售屋,而且就在我们搬进新屋前,又让我的工作调动如愿以偿,可以调到离新家只有100公尺远的YMCA托儿所上班。当时,我每日牵着老二去学校上班,中午还可回家吃午饭,然后再午睡半小时,真是惬意。
不过工作几个月后,我发现这所评比排名年年第一的托儿所,对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三天两头的评估,每天还得写孩子的上课记录,每周还要写上课计划及两篇总结文章,所写的内容除了要言之有物外,还不能有语法的错误,不然就无法通过园长的审核,当然也就无法张贴在墙上给家长看。
因为对老师的要求如此严苛,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不易相处,除了加重的工作压力,每天写记录、写计划、写总结的工作负荷,更是给我带来一堆家庭问题。我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对自己的孩子再也没有耐性,工作负担已让我喘不过气来,更遑论陪伴孩子了,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孩子只要爸爸,不要妈妈,特别是老三,换尿布非找爸爸不可。这种状况不断持续着,连先生都开始对我有意见,夫妻之间因缺少沟通,吵闹的情形经常上演。曾有一段时间,我的情绪低落到想找心理医生,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还好她完全了解我的无助与软弱,整天为我祷告,不然真不知如何度过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在我最煎熬的时候,也曾想过是否该换个不同的工作?除了花很多时间查询适合移民的工作,也跟教会的Daphne姊妹借了一堆她专业工作的相关资料及考试教材,并询问一些有关教育的专业课程。甚至Victor弟兄的公司招人,我也跃跃欲试;除了通过他们公司3小时的计算机考试,还参加了5小时的体能测验,可惜不幸败北,让人伤心、挫折不已。
后来,看到滑铁卢(Waterloo)教育局招收幼儿教育的老师,我即赶快报名,但却接到未获录取面试的通知。我因不甘心,继续申请面试机会,好不容易等到一所学校通知我去面试,面试结果自己也很满意,但最后却是接获该校已接受内部职员为教师的通知。想要转换工作的尝试,到此可说受尽打击与挫折,让我对神的信心更是跌至谷底。
之后,我又参加了代课幼儿老师的面试,却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消息。就在心中真的毫无希望,无比酸楚,不知神的旨意是甚么时,妈妈依然鼓励我继续祷告。她自己除了为此事禁食祷告,也请教会许多姊妹为我代祷,妈妈对神的信心,让她相信神一定会为我开路。
说也奇妙,两个月后,我真的收到代课幼儿老师的录用通知。不过真的接获通知后,我的内心却五味杂陈、七上八下。毕竟我在YMCA托儿所是正职老师,如今竟要辞职作暂时的代课老师,不是很奇怪吗?还好教会跟我唸同科系的Amy姊妹一再鼓励我接受此职,我就告诉自己那应该是神的旨意没错,也就毅然决然辞掉YMCA托儿所的工作了。
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十二9)。
感谢主!神的恩典够我用!没想到半年的代课时间,自己竟很受学生的欢迎。神用此方法,渐渐帮我克服了英语不是自己第一语言的障碍。而且即便只是做代课老师,还是天天都有工作做,因此学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更认识了很多校长与老师,深深体会到这是神一步一步的引领。
完全没想到就在半年后,我竟被一间非常好的学校录用,去代替一位老师请产假的职缺。而且几乎是同时间,又被另一所学校通知录用为正职的幼儿园老师。这间愿意录用我为正职老师的学校,校龄只有五年,不只学校设备新,规模大,评鉴好,而且没有早晚班,可说是今年所有招聘老师的学校里,老师们最想去任职的学校。
一间所有老师都想去任职的学校,何以是我被录用?更何况许多比我更早被录用为正式老师的人,比我有优先选校的权利,别的不说,在我接替产假的那所学校,就有一位老师申请此校,但却未获录取,而我何德何能可以被录取呢?这真是我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却成就了,一切的一切,只能说都是出于神的恩典!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五五8-9)。
现在回想所有发生的事,其实都是神的美意。主耶稣知道我们这些移民的人,英语再好还是不行,需要许多的磨练,所以就把我放在高标准的托儿所先锻鍊几年,让我的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与水平后,再把我放在代课环境半年,去不同学校适应不同环境,学习许多经验。而后又把我放在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在替代产假的职位上继续磨练两个月,才赏赐我正职的工作。如今上班的学校交通方便,开车只需12分钟,真是太感谢神了。神为我所做的事,真是用心良苦,在每个时刻所给的,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适合的。
回想这些经历,恍若一梦,细数从移民开始的八年半内,除了两年产假,两年在校读书,一年学习英语外,剩下的三年半时间,总共换了十个不同的工作,其间还包括到两间工厂打工。虽然我们的移民生活,经历了许多艰辛与挑战,但神却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祂的路径都滴下脂油(诗六五11),真的让我确切地体会到「有主同行,真好!」愿一切颂赞、荣耀归予天上真神!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