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王爱莲姊妹安息主怀见证-马来西亚兵南邦教会夏天

2016王爱莲姊妹安息主怀见证-马来西亚兵南邦教会夏天

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2015年农历新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爆竹声喧嚣不断!马来西亚的华人,尤其注重这个属于华人的传统节日。就在这样锣鼓喧天的氛围中,我们全家一起度过了一个令人珍惜、又令人难舍的新年。

就在除夕夜前,我的婆婆王爱莲姊妹,突然肝昏迷,经政府医院安排,最后住进安宁病房中。人生真是多么的难以预料,又是多么无常。

经上说:「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四14)。生命的无常与难以预料,时常叫我们心中疼痛,为着身旁已经失去的;也叫我们心中焦虑惶恐,为着自己尚未失去、但很可能会失去的。

或者,在这样的煎熬焦急中,若能将目光放在真神奇妙的作为,与静默的陪伴中,我们也很有可能会转念,看见命运不同的预备与安排;也看见人生的高低起落,都在神大能的爱中,叫我们在失落时得安慰,在忧愁中得着信心……。「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

婆婆在大约六年前,发现大肠癌第三期后半合并淋巴转移(相关见证曾刊于《圣灵》月刊第438期2014年3月号〈神要开道路〉一文),在告知检查结果的当下,婆婆平静地对医生说:「没有关系,因为我是真耶稣教会的信徒,我有神可以倚靠。」

开刀切除肿瘤后,婆婆认真地配合医嘱去进行每一次的化疗、定期大肠镜检查、定期断层扫描检查等。甚至还曾在沙巴政府医院表示院内检查仪器不够精密,要求搭机远赴首都西马进行更精密检查时,婆婆即使身体不适,也顺从地奔波前往。

期间种种的劳累疲惫,周转折腾,不曾见她流露一丝抱怨,只看见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只要有活下去的机会,就不曾放弃!

不管医生一次次诊断的结果如何?婆婆都不曾说过绝望的话,她一直很积极、认真,因为对神的信靠,让她怀抱着感谢度过每一天;也可能是心中的牵挂(因小叔虽已28岁,但自小为特殊儿童,非常黏婆婆),让她非常坚强、充满韧性。

人有时会因为自己身上的责任,忘记自身的辛苦病痛,我在婆婆身上,看见了这一点,觉得非常敬佩。

记得婆婆突然昏迷前(过年前一两天),我们还一起聊天谈笑,突然小叔醒来要找婆婆,婆婆原本还躺在榻上,立即奋力一跃、纵身而起,身手如此矫捷、动作无比迅疾!(原本婆婆因肿瘤转移,身体疼痛,行走有时不便,若无拐杖辅助,会显得有些吃力、困难。因此亲眼目睹这一画面,令我非常震惊,也好感动!)婆婆进房安抚小叔后,帮他盖好被子,又再度一拐一拐地慢慢走出来……。

对家人的爱,对小叔的爱,信靠神的爱,让婆婆的心志变得无比强大,也让她在疾病的波涛冲击之下,依旧昂首挺胸,不曾畏难,更不曾后退一步。

爱能让我们变得更为坚强,也能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柔软。婆婆在生病期间,仍旧珍惜每一次做圣工的机会,每次也都会带着小叔一起。

不论是神学训练班、灵恩会协助烹饪,或者义务帮忙会堂定期打扫、清洁,或是爱心准备宗教教育的点心。不仅如此,她还会亲自烹调营养美味的餐点、健康蔬果汁,并时常招待、分享给一些同灵病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女儿恩怡出生后,在我坐月子期间,婆婆热心地来帮忙恩怡洗了一个月的澡。每天她都带着小叔,一大清早就来,一洗完,又匆匆赶赴教会,协助会堂的清洁打扫。

在这段生病的时期里,婆婆也依然全面鼓励公公去做教会访问团的接待工作。她曾告诉我,她要用「当作自己已经好起来」的态度去度过每一天!该做的治疗她都配合医院安排,但剩下的时间,就不要一直去想生病的事情。

这种种无私、利他的举动,或许是让婆婆一直以来都能活得胸怀坦荡、落落大方的原因吧。别人有什么恩惠,婆婆就会记在心中,找机会回报;别人若有得罪之处,婆婆则是很快地就原谅了。

也或许是因为这份温柔的心,婆婆嫁进只有丈夫信主、其余亲友皆未信主的大家庭中,却能为主努力传福音,先后带领了自己的公婆、大伯大伯母、子侄晚辈等多人受洗,归入主耶稣基督名下。这是神的大恩典,也是婆婆在世上努力为主做工的证明。

婆婆有时会在笔记本上随手记录几句心情小语。比如跟公公、小叔一起吃饭的时光(其实每天都一起吃饭,但婆婆一样很珍惜,并把它当成日常生活的小确幸!)或者接受化疗时住在医院,婆婆会因为觉得睡得特别香甜而感谢主。当我看见那些字句时,才发现婆婆对生活中一些琐碎小事,竟然怀着那般感谢、高兴的心。这是多么单纯又是多么不容易的信念啊!

记得有次婆婆曾做了一个梦,她在梦中看见一位穿着洁白衣服、非常高大的人,来到家中作客。公公也在一旁帮忙协助接待客人,公公很想找一把适合的椅子请对方上座,但却找不到那么大的椅子。

那人用慈爱的声音对婆婆说:「谢谢妳为我做的一切。」婆婆回答:「没有啊,我没有做什么。」后来那穿洁白衣服的人又对她说:「妳的时候要到了。」婆婆就醒了。

梦的前半段婆婆对我说过,但她却一直未曾提起梦中最后那句:「妳的时候要到了。」可能是不希望大家挂怀吧。一直到快要过年前,她才对自己的妹妹,吐露出这个梦的结尾。

在病床前,听见小阿姨对着昏迷的婆婆喃喃说起这件事,我好震惊!原来,不管婆婆是否觉得自己的时候要到了,她都不曾放弃!尽力地活到了最后一天,认真地呼吸每一口空气,努力地将每一天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来!

因为婆婆未曾交代遗言,故对我们而言乃昏迷得很突然,因此我们私心都希望婆婆能恢复意识,再对我们说说话,再告诉我们一些事情。然而,婆婆自从住进安宁病房直到离世,始终都未曾醒来。

在那几天之中,满心不舍的先生也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婆婆对他说:「相信神会带领。」醒后先生将这件事告诉大家,女儿恩怡用这些字做了一张卡片,我们将它贴在老家的墙壁上。这句话,我们用它来提醒彼此,要相信神的带领,相信神的慈爱,并相信神的大能。

一开始入住病房时,婆婆分配到的位置刚好在大门入口旁,这个地点人来人往、空间狭窄,且较无隐私,若家属想陪伴在旁,空间觉得有点不足,且弟兄姊妹前来探视、祷告也较为不便。当时我们的心中都有些忧虑,如果仅剩这短短时日的最后相处,却因为空间床位的限制,而无法好好珍惜这珍贵的时光,那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

非常感谢主的是,医院竟愿意在隔天帮忙更换床位。原来后面有一大区空床位,本来是没有开放的,但不知为何,遇到一位很好的值班医师,竟愿意开放给我们。婆婆换了床位后,陪伴的空间整个大为开阔,亲友访客、弟兄姊妹,从早到晚,凡关心婆婆的人们,如涓涓细流,未曾一刻中断。美好的代祷呼求声,也从早到晚不断地响起。

在人生的尽头,有什么比得上,这些轻声细语的关怀呢?又有什么比得上,这感恩不舍的牵挂呢?看见婆婆与人为善的一生,在人生最后,竟收到这么多的温暖探视与祝福的祷告,让身为家属的我们,皆感受到原来婆婆曾经付出过的爱,早就将大家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一起了。我们不孤独,因为拥有这么多的爱;我们不害怕,因为神要开道路……。

感谢曾经到医院、告别式会场来关怀的所有弟兄姊妹、亲友们,愿神赐福给您们!您们的爱心真的激励了我们的心。说不尽的感谢,求神赐福予您们!

也感谢娘家的妈妈,从台湾来访,帮忙我们夫妻照看女儿,让我们在那时能无后顾之忧,好好珍惜与婆婆相聚的每一刻,愿神赐福她!

记得在新年前,无意中看见一句经文:「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十四27)。那时心中隐约感到一股感动,觉得神似乎要将这段话赐给我们。

于是翻开《约翰福音》第十四章来查考,才看见第一句话就哭了:「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是的,亲人的离开,的确叫人难舍难离,但神已安慰,他们是要去主为我们预备好的美好之地。

那天,不知为何就在包包中放了圣经、赞美诗,到了医院,先生突然想到我有带圣经,就要我拿出来。先生就在昏迷的婆婆耳边,诵读《约翰福音》第十四章的经文,后来我们又轮流读了其他的经文。

婆婆的亲兄弟、亲姊妹(不论是远在澳洲、山打根,或是在担波罗利、亚庇),大家团结一心,从各处赶来。婆婆虽然昏迷不能说话,但眼睛却断断续续地有张开(只是眼神看似无意识,始终无法与外界交流,即使我们不断呼喊,也无法透过眨眼动作与我们沟通)。

然后,不知谁先开始第一个音的,大家就围着婆婆,唱起了赞美诗歌。歌声震动了整个病房,一首又一首,没有人想停下来……。(当夜因是新年,许多意识尚清醒的安宁病友,都回家过年了。加上这个病房区离其他病房有点距离,因此不需担心干扰到邻床。真的很感谢神!)

先生对婆婆说:「妈,记得以前表姊快离世时,大家围着她唱赞美诗,您曾说过,很羡慕她能在这样优美的诗歌当中告别世界。现在我们也一起唱诗歌给您听……」我的心中满是讶异与感动,其实,先生一家人的情感与个性,虽然对外是亲切有礼的,但家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是相当传统型的,偏向内向、保守。

因此,在婆婆最后离去前,会有那样温馨美好的唱诗聚会,公公、小叔、舅舅、阿姨、姨丈一起陪伴,那一幕又一幕,是令人从来也无法想象的感动画面……。只能说,一切真的有主的预备与同在。

在不停歇的歌声中,婆婆有时显得很是激动,虽然看似无意识,但手却会挥动,也会流下眼泪,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心灵的交流,那种尽在不言中的情感。

在这份澎湃有力的平安歌声中,我也想起前夜留在医院过夜,半睡半醒中,只听见有一群人用马来文仓皇地呼喊着。似乎是在吵架,又似乎是在狂喊(因为听不懂,只能感受出极大的音量中,释放出的狂急与慌乱)。到天亮才知道,原来是隔壁的病友过世了。他的家属那仓急绝望的呼喊声,在我心中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

感谢主,我们有祢,有这份福气在主爱中同享这份平安,相信神会为我们预备住处的安然。

有位姊妹来探访时,说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见证。她说自己的爸爸离世时,妈妈一开始很忧伤,觉得那痛,彷彿是自己的手脚断掉那般,但后来,他们也感受到了神的同在与安慰。

她的妈妈告诉她,虽然自己彷如失去肢体一样疼痛,但主耶稣会医治,主耶稣会帮我们接上,我们如同枝子,祂是葡萄树,我们最终都会与主连结在一起,得着完全。

也记得有亲友提过,或许婆婆的身体已经到了时候,但是她一直撑着,等到华人新年时,定居在澳洲的二儿子返乡探视,孩子终于都在身边了(在澳洲的阿姨得知婆婆病危时,也千里迢迢及时赶回,让婆婆好是感动),见到了大家最后一面,终于能安心,回天家休息。

舅舅也在病床前向我们分享,他觉得婆婆的名字「爱莲」,其实真的就是「把爱连起来」。他讲述婆婆从小如何追着几个弟弟妹妹,一下子帮忙洗澡,一下子追着喂饭,画面好是生动。

众人又追述着她总是不吝于付出的往昔。原来婆婆从小就是唇颚裂患者,当时因为医疗资源与环境不足,一直拖到近成年才开刀动手术,然而这也导致了她说话有些轻微的发音问题,若有似无的,遭受到一些人异样的眼光与嘲笑。之后嫁进一个完全不认识主的大家庭中,刻苦勤俭的操持家务,并带着一位特殊的孩子,承受他人不喜与歧视的目光。直到五十几岁了,又开始在抗癌路上,奋战不懈……。

是的,谁说命运是公平的?谁说人生是公平的?没有人想过得又苦又难。记得曾在《圣灵》月刊中看见一句话:「其实大家都想在世时当财主,死后当拉撒路。」或许人人都想过着在世享福、死后得永生盼望的好结局。

但,当有时候事情不是那么一回事时,又要如何从容的去面对?我们看他人的担子,似乎往往是轻省又容易,自己的担子,却总是又沉重又艰难。

在脸书上,人人喜欢晒幸福,发闪文。但真实生活里的滋味,却只有自己才能真切知道。曾在书上看见一段话:「也许我们摆在人前的都是费劲后的结果,箇中甘苦只有自己明白,然后我们再去羡慕别人的成果,自怜自己的甘苦,觉得天下我最不幸。其实,人生路上千万里,谁又比谁少费劲?」

婆婆最让人觉得不容易的,是她不曾一直停留在自怨自怜的情绪中,遇见再难的事,她总是「睡个觉后又是新的一天」,「祷告交托神必看顾」。

如同有人说过:「一个人要有把生活过淡的本事,当生活重重砸来的时候,他才能轻轻地放下。」

婆婆能轻轻放下的祕密,或许就在她勤于聚会、认真祷告、写满心得的圣经当中,在这样一次又一次与神的亲近中,她听见了自己内心属天的声音,获得平安稳妥的力量……。

婆婆很喜欢看《圣灵》月刊,她有时会和我分享讨论,看着哪一篇文章她哭了,里面写得如何如何……。只要一收到当期刊物,她就会急着将它看完,然后借给我看,并叮嘱我记得叫先生也要看喔!

在病床前,我对婆婆说,会将今天发生的一切,写在《圣灵》月刊上作见证……;一如之前,婆婆常想尽力为主作见证那样。

就在大家围着婆婆唱了许久的诗歌后,那一天清晨,婆婆平静地安息主怀。令人深深动容的是,婆婆在医院的样子,从一开始昏迷被送入安宁病房时,笼罩着病容的憔悴,一直到最后离世时,满脸的容光焕发,整个光洁的脸庞,不施脂粉也彷如年轻了十岁,那般明亮,那般纯真。彷彿回到天父怀抱的孩子。

看见她的最后一面,让人深信:真的有神!若不然,满脸的病容,怎么会变得这么明亮光洁?癌末的憔悴,怎么会变得宛如稚子纯真?

不管活着或者是离开,婆婆都仍然为神作着见证!

谨将此文献给婆婆与天上的真神,愿一切荣耀、赞颂都归给主耶稣基督,哈利路亚,阿们。

(0)
上一篇 2020年8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5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