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9章 在前与在后-蔡圣民

引言

1.圣经中四次提到「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其意义为何?这对一个信主很久或热心事工的人有何提醒?(太十九30,二十16;可十31;路十三30)

2.思考「葡萄园的比喻」的真谛,切勿轻看「在前的」价值,重要在于我们对神恩典的认知与服事的态度(太二十1-16)

一、「在前的」与「在后的」之意义

1.圣经中的意义:神与立约的犹太选民,与外邦信徒;先作门徒的,与后作门徒的。

2.可推衍的意义:作事工干部的,和一般信徒;年长者,与年幼者;作宗教教育教员的,与学生;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与没有受什么教育的人。

二、为什么「在前的」会在后?

1.自以为义,骄傲自恃

觉得自己最长进、最爱神、最有恩赐、奉献最多,而看轻、贬低别人,忽略以谦卑的心,继续的追求(林前四7-8)

自以为义,就不能以神为义,使人缺乏自省的功夫,也听不进别人的竟见,终必与众寡合、骄傲自恃(伯三十二1-4;箴十八1)

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和法利赛人与税吏的祷告,其最后的结果值得深思(路十八9-14)

2.自以为是,不服真理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凭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箴二十八26);犹太人不能接受耶稣的原因正在此(约五39-44);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就是自持己见、抵挡真理(约参9-10)

愿我们一切都以真理为依归,不但心存真理,更凡事按真理而行(约参3)

3.自以为站立得稳,失落儆醒

魔鬼诡计多端,随时找机会要控告信徒,将之吞噬,自以为站立得稳的,仍须谨慎,免得跌倒(彼前五8;启十二10;林前十12)

彼得曾多次肯定自己对主的忠诚,但仍是不堪一击,三次不认主(约六68-69;路二十二33;太二十六33、69-75)

4.自以为有知识,却无爱心

以为有了得救的知识,知道在主里是自由的,但忽略爱心,成了软弱之人的绊脚石(林前八1、9)而绊倒人的,有祸了(路十七1、2)

人常凭自己的智慧,错看耶稣和救恩的道理,因此,成了被弃绝的人(林前一21-29,三18;林后五16;伯三十七24)

5.贪爱世界,在罪中迷失

如犹大的卖主和底马的离弃保罗(太二十六14-16;提后四10)

当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不是作退后入沈沦的那等人,而是与主有分,灵魂得救的人(来四14,十38-39)

6.错认「仆人不能大于主人」的道理

「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主要有两个含意:一是,连主人都能卑微的服事,何况仆人呢?(约十三14-16);二是,连主人都遭受人的逼迫,何况他的仆人呢?(约十五20)

在知识的学习、事工的服事上,一个有信心和愿作心的人,必能成就更大的圣工,甚至超越他的前辈(约十四12;林后八12)

三、为什么「在后的」能在前?

1.因着感恩格外劳苦服事

保罗自觉不配称为使徒,因此越发以感恩、报恩的心服事神,且比众使徒格外劳苦(林前十五8-10)

因着忠心服事,神必越发加添恩赐,也越发加重他的责任,更使他受到弟兄们用爱心格外的尊重(太二十五29;帖前五12-13)

2.渴慕被神灵加倍的感动

如以利沙向以利亚最后所求,愿能承担双分的能力与责任,如同得长子的名分与祝福(王下二9-10)

当羡慕属灵的职分和善工,并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如此,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提前三1;提后二21)

3.自觉不足而知多向神求

有缺少智慧、恩赐的,或自认信心不足者,却懂得向神祈求,就从神那边多加领受(雅一5;可九23-24;王上三7-13)

真理的知识、灵修的生活、爱心的施予,若能常觉亏欠,并努力追求、求神赐予,在信仰上必能长大成熟(彼前二2;罗十三8;弗四13-14)

4.得着长辈刻意栽培造就

如同约书亚得着摩西一路的栽培、试验,最终成为他的接班人(出十七9-13,二十四13;民二十七18-21)也如同提摩太和提多,都是保罗刻意提拔栽培的后进(徒十六1-3;提前一2;多一4)

作属灵长辈的,定要善于交托,将纯正的真理、服事的责任、教会发展的异象,都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教会晚辈能在各方面超越前辈,才是教会之福,圣工开展之幸。

5.是真神恩典白白的赏赐

各人能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圣灵也随己意将服事的恩赐分给各人(弗四7;林前十二11)岂可因为神特别恩待谁,就红了眼吗!(太二十15)

结语

1.「在前的」,要越发珍惜神恩典的眷顾与机会的赏赐,不以为已经得着、完全,更是竭力追求。真能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得神奖赏的标竿直跑,并凡事作信徒的榜样(腓三12-17)

2.「在后的」,要感念神特别的恩典,想念;效法「在前的」的信心,并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且迎头赶上,不是永远落在后头,成为亚玛力人掳掠的对象(来十三7;申二十五17-18)

(13)
上一篇 2021年6月21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