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可十二1-12
祭司长、文士和长老为了报复耶稣在圣殿的行为。而这些攻击经过了详密的设计(可十一27-33)他们对施洗约翰和耶稣的排斥,将使其面对严重的审判,这是主耶稣在接下来的比喻中再次强调的事实。
葡萄园是以色列人所熟识的事物(参:赛五1-7;耶十二10;何十1;诗八十8-13)葡萄园并不能仗自己生长,所以它代表了神的选择。主耶稣藉这葡萄园的比喻,把以赛亚书第五章一至七节的教训引申到当时犹太人身上,但其中有所不同,以赛亚说到全以色列人因不结善果而受刑,主耶稣说到以色列人的领袖,因不肯缴纳果子而遭罚。
一、园主的用心与期待(十二1-2)
这比喻中的葡萄园是指神的选民之国;园主指着真神,园户指着以色列的领袖,仆人指着先知,爱子指着耶稣。
1.为得果子,特别眷顾-周围圈上篱笆维护他们(赛五3-7)
神爱世人(约三16),愿意将祂的葡萄园,就是他的国度;租给园户,就是赐救恩给凡信祂的人(太十8;可十六15-16);周围圈上篱笆,就是差遣天使(诗三十四7)保护祂的葡萄园,就是在祂国度里有分的人。
2.齐全的准备,殷切的期待。
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犹太人的压酒池,多分为两层,把葡萄放在上面的池,用脚踹烂,使它流入下池(赛十六10;耶二十五30)「楼」,大概是了望楼,用来监视盗贼。
神并用圣灵的膏油(酒池)浇灌人,派守望者(楼)为着祂的葡萄园(祂的圣工)守望。
3.众人以为我们是家主-其实主权在神。
a.以为是自己的能力赚的(传九11;申八18)&(摩六12-14)
b.不会感恩(赛一2-3)
c.我们不过是(神的)仆人(路十七9-10)
二、园户的悖逆(十二3-8)
1.使主人大失所望;
a.不但不给主人果子
b.多次的行凶,把主人所派来的仆人杀掉。
2.主人不计较,还打发爱子去接洽。
没有在第一个仆人被杀后就施行审判,这显然是神的慈爱和忍耐。
a.不反省过去的罪行-我们一再犯错
Ÿ以为小错没有关系(罗六1-2)
Ÿ不知神的提醒(太十六3)
b.神一再忍让
Ÿ有悔改机会(彼后三8-10)
Ÿ要求先从自己做起(太七3-5)
c.还把主人的爱子杀死,丢在园外(参:路三22;九35)
罪的本质:「遗产」就会归给他们-像神(创三5),不愿意被祂管辖。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奉差遣到你们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二十三34-37;王下十七13-23;代下三十六15-21)
神的大爱超过人的度量和知识(弗三18-19)
三、园主的处置(十二9-11)
1.显出祂的公义,除灭那些园户
a.家成为荒场(太廿三38)
b.承担钉耶稣的罪,「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太二十七24-25)
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城被罗马兵毁灭(路十九41-44;太二十三38-39)
2.将葡萄园转租给别人-救恩临到外邦(可十二9)
a.以色列人的悖逆行为并不能阻挠神的计划。
匠人所弃的石头(诗一一八22)
新以色列-教会;最重要的基石(徒四11;林前三16;弗二19-22;彼前二4-8)
2.恩典会离开(参:士十六20)
福音传遍外邦,神的恩典也临到外邦(赛四十二6;四十6;罗九-十一)
以色列人拒绝弥赛亚,耶稣的权柄亦然长存,而神的旨意也必然成就。
结语
(十二12)
「他们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就想要捉拿祂,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离开祂走了。」,这些宗教领袖硬心到底,明知主耶稣基督的教训是针对他们说的,就理应悔改,但是他们拒绝了这恩光,甚至还要捉拿祂,杀害祂。他们充耳不闻主的警戒。硬心不要救恩。经上说:「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来二3),这些人的结局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