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0章 信仰生活化与生活信仰化-蔡圣民

引言

所谓「信仰」是指信服敬慕,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以为信仰只是抽象的理论。其实信仰可以在人心深处产生一种极大的力量,使人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更能砥砺人坚强刚毅;一个有信仰的人,不会失意徬徨,也不会忧心伤感,原因是信仰可以给人永久的希望。孔子说:「仁者不忧。」仁者为何不忧,因为他能面对人生的演变,因而处于一种泰然的境界。所以信耶稣最大的目的,就是将所听到的道理活化在信仰上,促使每一位信祂的人能将信仰落实在生活上,荣耀主名。俗话说:科学靠实验,信仰靠体验。但是,为什么现在的信仰跟以往所感受的有所落差,甚至无法体验在生活上?问题出在那里?以下几点提出见解与分享,让我们今后能更加努力,以达信仰生活化的地步。

一、信仰生活化的误解

1.信仰迁就现实生活(得一1-5)

真理向人意妥协(加二11-14)

2.理论和实际的认定

a.信仰是理论?

b.单单理论是死的信心(雅二14)

c.单单理论只是知识(林前八1)

二、生活信仰化的认识

1.改变生活模式

a.愿意改变才会有信仰的体验

b.愿意改变(回转)才是义人

c.愿意改变(转向)神就转向我们(亚一3;代下三十9)

2.不断改变就是灵修(雅一23)

a.信仰成为自在

b.神的道在好土地上自然成长(可四26-28)

c.真实的信心是从生活中表现出来(雅二18)

d.有真实的信心才能蒙神称义(雅二21)

e.信仰就如生活般的自在,才能使生活如信仰般的蒙神喜悦。

三、信仰也可以生活化──实践!

1.亚伯拉罕献以撒(雅二21-23)

2.实践真实的信仰(腓一9)

3.从附属品到主体的信仰顺序

a.信仰无法落实在生活中

b.教会沦为「宗教社团」

c.尊重(体贴)人过于尊重神

d.其实信仰不是生活的调剂品(士十七5-6)

e.信仰是关乎生命的事情(可十六16)信仰是生活的主体

(13)
上一篇 2021年6月21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