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太监」在多数华人的印象当中,不难理解。他们是被阉割过的男性,又称为阉人(Eunuch)。「太监」一般由身分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被贫穷的父母卖出的年幼子弟中挑选。有时,把在战争中掳回来的一些孩童阉割,充当「太监」。他们被派在王宫里当仆役,侍候王后、妃嫔和宫中妇女。根据史书记载,中国的「太监」一名始见于北魏,孝文帝置女官管理内事,其中有「太监」一职。
《圣经》是否有「太监」的记载?「太监」的意义为何?「太监」在敬拜上有哪些规范?先知对「太监」有哪些预言?这「太监」的预言是否已经实现?以下拟根据《圣经》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圣经》对太监在崇拜上的规范
(一)太监的意义
「太监」的希伯来文音译是saris,意思是官员、太监,所以除非上下文有明显的证据,否则saris不应译为太监,要译为官员。例如《创世记》中记载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创三七36),「内臣」的希伯来文音译是saris,却不译为「太监」,而译为「护卫长」,因为波提乏有结婚,并未被阉割(创三九7)。
摩西律法规定,被阉割的人不得加入神子民的会众(申二三1’data-content=’申23:1「凡外肾受伤的,或被阉割的,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二三1),所以在以色列人中,没有人愿意被阉割为太监。但是在《旧约圣经》中,却常常出现太监一词。一般是出现在外邦的王宫中,其中有一半记载在《以斯帖记》(斯一10、12、15)。而在以色列王国时期,《圣经》记载王宫中有太监(代上二八1;王上二二9;王下八6),可能是指官员。
在《马太福音》中,因为当时离婚的事相当普遍,有人认为倒不如独身较好。耶稣说:「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太十九12)。「有生来是阉人」,指天生身体有缺陷,不能人道的。「有被人阉的」,指太监,是被人阉割以致不能人道的。「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指为了专心服事神,以致放弃结婚的机会,如施洗约翰、使徒保罗等。《圣经》原未叫人要保持独身,而且鼓励人要结婚(林前七9)。独身的人不是比结婚的人更圣洁,独身也不是人人都能领受的。
(二)太监在敬拜上的限制
在摩西律法中,禁止外肾被阉割的人入耶和华的会(申二三1’data-content=’申23:1「凡外肾受伤的,或被阉割的,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二三1),所以太监无法加入圣约团体,不能参与公开的崇拜活动。其理由如下:
(1)违反神造人的目的。原本神造男人,又造了女人,希望二人成为一体,能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创一28,二24)。但太监外肾被阉割,不能生育,无法达成神造人的目的。
(2)效法迦南地的异教风俗。在外邦的社会中,他们故意将小孩阉割,以便将来长大以后可在宫廷作太监,或在神庙里服事。神的子民要分别为圣,不可效法外邦的风俗。
(3)要将最好的献给神。在献祭的时候,供物若以绵羊或山羊为燔祭,就要献上没有残疾的公羊(利一10)。同样的,在担任祭司的职分时,身体有残缺,或是损坏肾子的人,不可作祭司,将火祭献给神(利二一20)。这些规定都与圣洁有关,神所应得的是最好的,我门要将最好的献给神。
二、先知对太监的预言
以赛亚先知预言说:「太监也不要说:我是枯树。因为耶和华如此说:那些谨守我的安息日,拣选我所喜悦的事,持守我约的太监,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赛五六3-5)。虽然外邦人与太监是被以色列人轻视,但在末日来临前,神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祂要除灭遮盖万民之物和遮蔽万国蒙脸的帕子。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祂百姓的羞辱(赛二五6-8)。这些都是在描述弥赛亚来临的景况,原本外邦人与太监,他们是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外邦人与太监要藉由相信耶稣而蒙神称义,成为神家中的人(加三26-29’data-content=’弗2:12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弗2:13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
加3:26所以,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
加3:27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加3:28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加3:29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弗二12-13;加三26-29)。
原本太监照律法的规定,不得进入耶和华的会,是被人轻视的;如同枯树一样,无法成长、开花、结果。但主在律法之外显出格外的救恩,如今太监只要相信耶稣,就可以蒙神称义。倘若太监愿遵守主的吩咐,「谨守我的安息日,拣选我所喜悦的事,持守我约」,不论其身体如何,将蒙神悦纳与赐福。原本太监没有儿女,名字很容易被人遗忘。如今神要赐给他四种福气:他在神殿中,被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的名号;神必赐他永远的名;这是不能剪除的应许。太监因为相信耶稣,神应许他的名字要写在羔羊的生命册上,将来在新天新地中,神要亲自与他同在,这是人所期盼的最大福分(启二一3、27)。
三、先知对太监预言的实现
到了新约时代,在《使徒行传》中记载:「有一个埃提阿伯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提阿伯女王甘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徒八27)。埃提阿伯(Aithiops,和合本修订版译为埃赛俄比亚,以前通译为衣索比亚)位于非洲东部,当时有许多散居异地的犹太侨胞,因通商而与外邦人接触,并散播犹太教。这位有大权的「太监」上耶路撒冷去礼拜,显示他是外邦人,但却信奉犹太教。「太监」作为被阉割的男人,按旧约律法的规定,他不可以入耶和华的会,参与公开的崇拜活动,但他上耶路撒冷去礼拜,可见是进入圣殿的外邦人院。
在《使徒行传》中记载外邦人信主,是为了要叙述「福音传遍天下」的预言能够应验(徒一8)。这件工作有神的同工,所以,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野。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遇见埃提阿伯的太监,他在车上坐着,念先知以赛亚的书。他所念的那段经文,说:「他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他卑微的时候,人不按公义审判他;谁能述说他的世代?因为他的生命从地上夺去。」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吗?」他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于是请腓利上车,与他同坐。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说明《以赛亚书》中的受苦仆人是指耶稣。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甚么妨碍呢?」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也不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地走路(徒八26-39)。
由于福音传给外邦人,使太监在崇拜上的规范得到改变。在相信耶稣以前,「太监」是外邦人,只能待在外邦人院,无法完全的参与圣殿的礼仪与崇拜。在相信耶稣以后,藉由耶稣宝血的救赎,「太监」成为神的儿女,是神家中的人(加三26-29)。「太监」不但能进入圣殿的内院,更能进入圣所与至圣所中。因为耶稣的受死,已经使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二七51)。所以经上记着:「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藉由耶稣的受死,「太监」能够进入至圣所的施恩宝座前。所以《以赛亚书》中的先知预言说:我必使「太监」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这预言已经实现了。
结语
原本「太监」是不能进入神的会中,不能参与公开的敬拜活动。但藉着相信耶稣基督,神的恩典临到「太监」身上,使他成为神的儿女,可以继承天国的产业(罗八14-17)。没有后代子孙的「太监」,他的名必不被遗忘,要永远蒙神记念。信靠神的「太监」,他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他且要住在神的殿中,直到永远(诗二三6)。这福乐是比后代子孙所能给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