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⑴探访者需怀着“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的信念(加6:1-2),一是以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受访者而着想,如保罗所说:“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9:22)。二是应有耐心,聆听受访者之倾诉,以:“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箴27:23)。三是要有信心,求主赏赐良言恩语,能“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15:23),以温柔的心,爱心的言语,耐心的劝勉、安慰和帮助对方解决困难,因为“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箴25:15)。四是有敏感之心,避免生硬的说教,不要追问使受访者感到难堪和敏感的问题。
探访者要“心中有智慧,必称为通达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学问”。“心中有智慧,必称为通达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学问”(箴16:21,23)。五是要注意引发感恩之心,谈话内容宜根据对象情况由浅入深,由学业、生活、就业引出中心话题,了解其信仰情况、困难困惑、潜在问题,在掌握信仰动态的基础上,努力以道理和见证安慰、鼓励、启发受访者,引发感恩之心,使在场同灵和受访者得造就。
⑵有多人参加访问时,最好由一人主谈,其它同灵适时配合,作补充见证和关怀。回答受访者疑问时,知多少答多少,更不可随意发誓,正如主耶稣教导门徒所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4-37)。当遇到不完全明白之事件时,或难题时,不宜以私意表态、解答或随便敷衍,要实事求是,并把问题带回教会,请教长执、传道,或同工,找到答案后再回复和帮助,必要时可请教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⑶经上说:“智慧人积存知识;愚妄人的口速致败坏”;“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0:14、19)。探访中千万要注意:一不可说不造就人的话,背后说他人闲话、坏话。因为主耶稣说“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12:36-37)。二不可往来传舌、播散分争、滋事生非。如经上所说:“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箴16:28,26:20),“不可在民中往来搬弄是非,也不可与邻舍为敌,置之于死”(利19:16)。三不可彼此批评、论断。因为雅各书写道:“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4:11-12)。四不可发出污秽的言语和辱骂。因为主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5:22)。保罗在以弗所书4:29-30中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五不可发生世俗的争辩和虚谈。正如提摩太后书所教导:“你要使众人回想这些事,在主面前嘱咐他们:不可为言语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败坏听见的人。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但要远避世俗的虚谈,因为这等人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后2:14-16,23-25)。六不可说谎欺骗人。如保罗书信所言:“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弗2:25)。又如启示录所揭示:“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在他们口中察不出谎言来,他们是没有瑕疵的”(启14:4-5)。七不可泄露他人私密,以免损人害人,避免引用熟人的负面实例去辅导人,以免影响该当事人:“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心中诚实的,遮隐事情“、“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箴11:13,17:9);“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