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⑴学习基本原则是信德为先,知识行为都全备:彼得后书1:5教导我们说:“你们要分外地殷勤。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可见,有信仰,有信心之人,首先要在信心基础之上添加品德、具备行为,使信心得以成全,因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2:20,26)。有了品德,还要增加知识,正如箴言所说:“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有能力用“智慧人的嘴,播扬知识”(箴24:5;15:7)。外邦之人多愿意听知识的言语,所罗门王有知识,他“讲论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天下列王听见所罗门的智慧,就都差人来听他的智慧话”(王上4:33-34)。
“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传12:9)。可见,知识的话语可成为传道的引言,可引人“入圣”。主内青年人在信德基础之上,要正确对待学业和学习,敏于学习、勤于查考,象摩西一样
“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马丁.路得曾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国库殷实,不取决于城堡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华丽;而取决于公民的素养。这是真正的利害所在、力量所在。“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就成什么样的人,信徒要掌握真理和知识,如何西阿书4:6所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保罗说:“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腓1:9),“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他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林前1:4-7),当好基督的精兵,也不辜负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培养和期盼。
⑵学习态度是学问,即又学又问:一是“学而不问,钝也;问而不学,浮也;不学不问,病者也。“主耶稣12岁那年跟随父母上耶路撒冷,三天时间“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和追求真理的榜样(路2:41-49)。尼哥底母刨根问底地追问“如何能重生?“结果问出了水和圣灵重生和永生的真理,问出了真知识,进而信主(约3:1-15)。因而他能在主耶稣受法利赛人迫害时挺身而出,为主辩护说:“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约7:50-51);他又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办理安葬事宜:“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约19:39-42)。二是“学而不思则罔(蒙蔽),思而不学则殆(危)”,学与思相得益彰,是学知识的诀窍。
思字是发自“心田”的用心耕种,善思的人有福:“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1:2)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就是个蒙主喜悦的“善思”的女人,她听到天使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就因这话“反复思想这样问安是什么意思”(路1:28-29);当马利亚听到牧羊的人到伯利恒见证天使所报的喜讯时,她又“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路2:19);当马利亚听到12岁的主耶稣能说出“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时,大家都不明白这话的意思,但“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路2:49-51),可见蒙神喜悦之人的善思品德。保罗和西拉在庇哩亚教会时,当地信徒“天天考查圣经”的目的是:“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徒17:11),可见使徒时代信徒的钻研精神。
⑶学习的注意事项是珍惜时光,作智慧人:经上说:“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5-17)。年轻人不要贪图和流连世间的宴乐和娱乐,要静得下心来,学习真理、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善思明辨,“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行各样的善事”(林后9:8)。美国人兰塞姆曾收集他人临终忏悔共60本,不幸毁于1972年芝加哥地震。他自己临终时将这60本笔记总结成“最后的话“只有一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有一半人可成伟人”。因此,一定要记住:时光不会倒流,“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要爱惜光阴”。时钟度过光阴的方式是让自己的“心“和“双手“始终忙碌。耶稣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约1 2:35-36)。国外一个有名的公式:质+量+心态=成就。学青要明确人生归属和价值,保持良好学习心态,抓好学习时间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成就学业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