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主耶稣以「好撒玛利亚人」和「祭司、利未人」的比喻,向自以为是的律法师说明爱心行为表现的道理(路十25-37)。这些替人办理属神圣事的神职人员虽然熟记「爱心」的道理(申六05;利十九18),却不如被犹太人藐视的撒玛利亚人实际去做无微不至的「关怀行动」(动了慈心、裹伤、带到旅店照顾、出钱请店主照应)‧可见我们以行动彰显神的大爱,关怀他人的疾苦。
一、何谓「关怀」?
「和合本中文圣经」找不到「关怀」这个字词,但由其它如『现代中译本』及英文圣经可知,「顾恤」、「知道」、「眷顾」、「顾念」、「看顾」(雅一27)等均代表「关怀」之意。「爱心」是理论,「关怀」是付出爱心的行动表现,凡事凭爱心而作(林前十六14)。
1.「关怀」之泉(原动力)是由神而来,神就是爱(约壹四08),祂「眷顾」世人(太五44-45;诗八04)。
2.基督徒「关怀」之表现,爱神与爱人的行动(太二十二34-40)。
二、在何事上「关怀」?
每个信徒可以表达关怀的事情有很多,因我们每个人在各不同的时间、地点分别扮演各种不同的人生角色(依赖→独立→互赖)。
1.家庭关怀:现代忙碌的社会,家庭结构渐次破裂(离婚率渐增),亲情渐趋冷淡,肇因于家庭关怀不够(夫妻、亲子、兄弟姐妹)。信仰传承之关怀尤其重要。
2.教会关怀:对求学阶段的学子(经验传承、辅导、方法指点、生活照应)。对适婚青年婚姻问题之关心。对已婚成年信徒(工作压力与信仰生活之调适、教养孩童问题、教会事工参与度)。对老年信徒(关心生活起居、多聊天、多听、临终前的关怀)。对遭遇特殊事故信徒(陪其渡过困境、代祷)。对一般信徒之间的相处(设身处地为他人思考立场)。
3.社会关怀:基督徒与社会有密切的互动关系(约十七15),虽不可利用或透过教会去运作(如拉票、发表政见),但可透过俗世的组织去关心政经问题。可多从事急难救助等工作,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回归关怀世人灵魂得救的重要事工。
三、关怀应有的心态
1.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05),非沽名钓誉。
2.完全引人到神前(西一28),非引到「我」面前。
3.全面性的关怀,勿结党纷争(腓二03)。
结语
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们(彼前五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