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香港南洋教会概况

蒙主安排,使我这次有机会与杨约翰执事同往香港、南洋各地教会去工作。我们所去过的地区是,香港、新加坡、印尼、马来亚联邦、沙巴州。工作日数,一共200天。第一次出国的感受是,紧张、新鲜、刺激、感谢。

兹将这次工作的概况,分区报告如下:

一、香港区

香港区有六处教会。

1973年10月19日,我们由台北往香港。从台北到香港,搭喷射机只需1小时又20分钟。

香港教会在英皇道宝峰园,楼高25层,第一层是停车场,会堂在第二层。会堂内装设三架冷气机,聚会凉爽、舒适。有一架电子琴,琴声庄严而优美,很能提高崇拜气氛。播音设备,用两支麦克风,两座音响器,音响效果极佳;尤其是正在弹奏电子琴的时候,更会使人神驰而几乎忘记唱诗。

10月21日至25日,在香港教会举行5天的查经聚会。每次参加人数,大约60人左右。九龙教会的青年同灵,也有十几位来参加。查经聚会中,有3位弟兄受圣灵。10月26日至28日,在香港教会举行三天灵恩布道会,白天对内培灵,晚间向外布道。每晚聚会人数约有一百人参加,会堂容纳不下,有的坐在客厅。星期日下午的聚会人数,达197人,客厅和会堂左侧空地都坐满了人。第一晚的布道会,有2位弟兄受圣灵。其中一位在被圣灵充满的时候,看见主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异象,十字架下许多人正在讥笑主。他看了这个异象,深感主已经托付他使命,要带领更多人来信主。灵恩布道会中,3人受浸礼,6人受圣灵,127人领杯。28日晚上,按立两位执事,就是朱智民(雅各)执事和徐肇辉(吕底亚)执事。

10月30日至11月5日,在九龙教会举开宗教教育教员讲习会一星期,参加者四十多人,多数是九龙教会的青年。11月3日(安息日)上午,石四海传道带我往大埔教会去讲道,下午赶回来香港教会参加聚会。4日晚上聚会前,参加教员讲习会的青年要求我们为他们按手,帮助他们求圣灵。结果,10位受圣灵,聚会后祷告时又有一位受圣灵,一共是11位。由香港往九龙,既可搭渡轮过海,也可以搭公共汽车驶过海底隧道。海底隧道全程2英里多,驾车只需四分钟。

11月6日至7日,往大埔教会和樟木头教会访问同灵,并分别在两处教会各聚会一晚。参加聚会的人,几乎全是老人和儿童,因为青年人都往英国、南美洲、九龙去谋生了。

11月9日至11日,在鸭州教会举开灵恩会三天。由香港往鸭州,须先到九龙,再由九龙搭公共汽车往沙头角,然后由沙头角搭船往鸭州,航程大约半小时。沙头角有一间祈祷所,设在停车站的旁边,据说慕道者不少,当我们离开香港不久之后,已经正式成立为教会了。将近鸭州时,鸭州的形状一见如卧在海上的鸭,因此而被称为鸭州。旁边有一个小岛好象鸭蛋,而且已经破裂。离鸭蛋不远的地方又有一个小岛,极似站立的小鸭。

鸭州的人口,从前有一千多人,现在只剩五百多人。因为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往英国和九龙去谋生(其中英国约占400人,九龙约占100人),所以留在岛上的,多数是老人和儿童。全岛的居民,除了几个背道者之外,都是本会的同灵,一共有75家。房子是白色二层楼房,公寓式钢筋水泥建筑物,是香港政府盖给他们住的。会堂乃信徒同心协力所建造,有27张长椅,可以坐162人,是本会在香港区最大的会堂。

岛上有一所小学,叫做「鸭州渔民子弟学校」,教室只有两间,上下午分班上课,而且采合班制。学校也是香港政府为他们设立的,五位老师都是男性,平时住在学校的宿舍,假日便回去香港。上音乐课时,老师常常教学生唱本会赞美诗。灵恩会中,学校一连放假两天(星期六和星期天),让学生参加灵恩会。因为全校的学生都是本会的信徒,只有老师不是。

岛民原为渔民,终身在海上生活,陆上没有他们的产业。船是他们谋生的工具,也是他们的家。有一次,我问他们说:「你们的房子都盖在海边,小孩子到处跑,不危险吗?」他们说:「3岁以下的婴孩,都在妈妈的身边。4岁以上的小孩子,不分男女,没有一个不会游泳的。」又说:「我们训练小孩子游泳的方法是,把他们从船上扔到海里去,让他们喝几口海水。这样重复几次,他们就学会了。」原来,他们所用的是强迫性的自我训练法,简单而有效。三十多年前,有一小部分的人先定居于鸭州,以后人数慢慢增加,但仍须靠捕鱼来维持生活。现在他们家家户户都有子女往英国或九龙去工作,汇钱回来给家人,所以他们都卖掉了渔船,而过着清闲的生活了。据说,那些往英国的同灵,集中在三处聚会;往九龙的同灵,则在九龙教会聚会。

鸭州的岛民之所以归入真耶稣教会,是由邱马利亚执事到他们的船上传福音而来的。

灵恩会中,每次聚会人数,都在100人以上。受圣灵24名,领杯三百多人,没有人受浸礼。

我们在香港区的工作,自10月19日至11月12日为止,一共25天。受浸人数,总计3人。受圣灵人数,总计44人。

香港包括三个地区,就是香港本岛、九龙、新界。香港本岛的面积,只有82.9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50万,九龙约200万,新界约100万,总计约450万。

香港的居民,多数是广东人,会说国语的人不多,日常会话都以广东话为主,甚至连学校的国文课都用广东话发音。所以我们在香港区各地教会工作时,都要说国语翻成广东话。

香港好象台湾的基隆,是一个山城,许多高楼大厦都建造在山上或海滨。晚上家家户户都开亮电灯时,站在港口欣赏夜景,必乐而忘返。因为海上的船只都亮着灯,海滨和山上的高楼大厦,以及海上的船只,都倒映在水面上,令人分不清是陆上的楼房映在海上,或是海上的楼房映在陆上。

香港的公共汽车和电车都是双层的,我爱坐在上层。因为上层的空气清新,而且可以高高在上,俯视「的士」在脚下疾驶;再说,坐双层车子的经验是生平第一次,够刺激的。

香港的交通非常复杂,虽然将几条高速公路架设在5公尺高的地方,下面还有公路,仍然无法疏导不计其数的车辆,数十辆车子排成长龙,姗姗而行过闹区是常事。治安也很乱,抢劫案和凶杀案,屡见不鲜,单独出门要特别小心。

香港人甚忙,生活竞争非常剧烈,要请人来教会听福音,并不简单。由台湾总会派去的石四海传道,工作非常努力,成绩不恶。感谢主!

二、新加坡

11月13日,我们由香港往新加坡。从香港到新加坡,搭喷射机需要3小时又10分钟,等于台北到东京的航程。

新加坡教会的会堂很宽阔,周围都有空地可以停放汽车。会堂内有一架电子琴,与香港教会一样。会堂后面的副堂是二层楼,楼上是宗教教育教员的办公厅,楼下做宗教教育的教室。

青年班的聚会是每星期日上午9点半起,中午大家都留在教会吃饭,由青年班主席李克敏弟兄掌厨。饭后,一同做教会的工作,然后散会。他们每周都这样做,彼此又团结,又亲热,喜气洋洋,活力十足。

真道传入新加坡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教会只有一处,信徒数也不多。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同灵的信仰根基稳固,聚会有热气,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尤其是年轻人有一股热情,常常带领同学或同事来教会听道,将来大有进展的希望。

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国家,总面积只有540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210万。狮子是新加坡的国徽,所以新加坡也叫做「狮城」。港口很大,是世界第四大港。与香港一样,移动山上的泥土来填海,使原有的山岭变成平原,海洋变成陆地,所以陆地的面积愈来愈扩大了。

新加坡的城市非常美丽,街道非常干净。建筑物的样式多采多姿,西洋式、马来式、回教式、印度式、中国式等,应有尽有。树木和花草很多,处处一片苍翠,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难怪,许多观光客都喜欢来新加坡旅游。

汽车多得叫人咋舌,依据报章的统计,平均3个人就有一辆私家车,一家有三辆的,并不希奇。正因如此,寻找停车场成为有车阶级的苦恼,虽然有许多专为停放汽车而建筑的楼房和地下室,困难依然存在。

在全国210万的人口之中,中国人约占170万,马来人约占30万,印度人只有10万。中国人之中,福建人最多,其次是广东人,客家人少一点。所以上街去买东西,可以用福建话交谈。但往政府机关或航空公司去办手续,却要操英语,因为那些办事员,除了中国人之外,还有马来人和印度人,在那种语言复杂的地方,英语是他们的统一语言。在教会讲道,晚间要说华语翻成英语,因为许多年轻人都从小学就受英文教育,听英语比较习惯;但安息日却要说福建话翻成广东话,因为年纪高的同灵,有的只懂福建话,有的只懂广东话。

惟因英语是新加坡的统一语言,所以英语便成为他们必修的外语了。某星期日宗教教育的聚会时间,我去参观幼稚班的聚会。结果,我发现教员用英语讲圣经故事。下课后,我问她说:「这些幼童这么小,有的连幼儿园都还没进去。而你用英语讲故事,他们怎么听得懂呢?」她反问我说:「你刚刚出生的时候,你妈妈讲的台湾话,你不是一句也听不懂吗?你现在怎么会听,又能讲呢?」我想:她回答得很有道理。学语言只有一个秘诀,就是多听,而无须刻意去学文法。试想:不管任何民族,谁学母语是从学文法入门的呢?没有!这个理由很简单,文法就在妈妈所讲的话里面。

11月20日至12月16日,在新加坡教会举开印度星马教区第一届神学会,为期27天。正式学员一共80人,来自四个地区。其中,新加坡占16人,马来亚联邦占44人,沙巴州占14人,印度是6人。旁听37人,多数是新加坡教会的同灵。学员的年龄,相差很大,最小的是11岁,读小学5年级;最大的已经超过了60岁,但学习精神颇佳,并不逊于年轻人。

学员的膳食由世界传道基金会负担,来回的旅费,除了印度之外,都是学员自付。由沙巴州来的学员,有的要负担台币7,000元以上的旅费。学员的职业,有公务人员,有农夫,也有实业家。为了学习真理,预备多做一点圣工,他们不但要开支不少旅费,而且暂时放弃世上重要的职务,其热情实在令人感动。愿主大大的祝福他们。

神学会中,有9位学员受圣灵。有一个小学5年级的小妹,在早晨祷告会中被圣灵充满,看见异象。她已经受了圣灵,但是还没有受浸礼,是她姊姊带领她来慕道的。她在异象中看见主耶稣身上穿白衣,手里拿杖。主的衣裳洁白放光,但面部和脚却看不清楚。我代替她向学员做见证,并且附加解释说:「白衣象征圣洁,放光象征荣耀,杖象征带领和看顾。主耶稣是圣洁而且是荣耀的主,我们也要保守圣洁,成为世上的光,与祂同行。这样,主必与我们同在,在前面领路,在周围看顾。」

在将近一个月的神学会中,青年班主席李克敏弟兄每晚都忙到12点以后才就寝,而且每天早晨5点就起来准备早餐给80位学员吃。其它的青年同灵,或翻译讲道,或翻译教材,或打字,或油印,也都很辛苦,使神学会的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愿主记念他们的劳苦。

我们在新加坡教会的工作,自11月13日至12月18日(神学会的前后都有特别聚会),1974年3月5日至10日(由印尼回来,要往马来亚联邦之前),4月12日至13日(由马来亚联邦回来,要往沙巴之前),5月3日至7日(由沙巴要回来台湾之前),一共49天。因为新加坡是必经之地,每次要到一个新地方,都要在那里停留几天,办理一些必需的手续。

1974年5月3日,我们从沙巴州回来新加坡,正逢新加坡的学校放假。新加坡教会罗西拉长老告诉我说:「这里的青年人很会抓住机会,一知道你们要回来,就决定要举开青年特别聚会和布道会,而不能让你们好好的休息一下。」我说:「不要紧,回去台湾才休息。」

5月5日到6日,对内举开两天的青年特别聚会,每天由上午6点开始,上7节课。4日到6日,对外举开三晚的布道会,同灵都很努力带领慕道者来听道,聚会人数不少,8名受圣灵。这是意外的收获,感谢主的祝福。我们在新加坡教会的工作,一共49天。受浸人数,总计6人。受圣灵人数,总计17人。

新加坡人和香港人一样,为了生活,大家都很忙。许多已经结婚的妇女,既要做家庭主妇,又要去公司上班,日夜忙得团团转。因此,若不是特别求神同工,加上自己的一股热情,要带领朋友来慕道,实在不容易。感谢主,新加坡教会好几位同灵正有这种热情,使我们对新加坡教会的前途很可以乐观。但愿主感动更多的同灵,都有努力带领朋友来慕道的热情,使新加坡教会在不久的将来能大大的兴旺起来,荣耀主名。

三、印度尼西亚

我们通常所说的「印尼」,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简称。印尼是亚洲第三大国,大小岛屿有一万个,总面积达149万1564平方公里,人口是1亿6000万。但全国只有8处教会,1处祈祷所,今后的工作必须更加努力。

1973年12月19日,我们由新加坡往印尼首都雅加达。从新加坡到雅加达,搭喷射机只需1小时又10分钟,与台北香港间的航程差不多。

印尼总会设置在首都椰城(雅加达),与椰城教会合建在一处,是4层楼钢筋水泥建筑物,非常堂皇。前栋是总会办公厅、会议室、寝室、椰城教会会堂、礼堂,后栋是总会所办的迦南学校。会堂内有一架电子琴,一架三脚式钢琴。晚间和圣日崇拜,有时弹奏电子琴,有时弹奏钢琴。

印尼前属荷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宣布独立。椰城的独立广场上,有一个独立纪念碑,高度125公尺,顶端有一块火焰形的黄金,闪闪发光,重量35公斤。印尼的国旗是红白二色旗,老鹰是他们的国徽。

在全国一亿六千万的人口中,中国人只占四百万。巿面上的店铺,虽然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所经营的,但遵照政府的规定,招牌上却一律用英文字母拼音的印尼文书写,而看不到一个中国字。中国人所办,除了政府特准的少数学校之外,都不得教中文。许多久居印尼的华裔,都不识中文,甚至不会说中国话。素称同化力最强的中国人,在印尼正在急速趋向印尼化中。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在印尼各地教会讲道,都要说华语翻成印尼话。

现任的总统苏哈多是彻底反共的,基于这个理由,他欢迎各种宗教在印尼传扬,以增强反共的力量;虽然回教是印尼的国教,他却认许人民选择信仰的自由。印尼政府不但欢迎各种宗教传入印尼,而且鼓励各宗教团体在印尼设立学校;对于已经设立或将要设立学校的宗教团体,则规定必须将宗教科编入为正式的课程。就广传福音的事上来说,这真是求之不得的好条件。

印尼总会所办的迦南学校,小学部有40多位教员,初中部有十多位教员,学生数1,200名。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英文,所以英文的程度很高,其它各科的成绩也不错。他们的经营方法是,用高薪聘请资优老师,藉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学费虽然比一般私立学校贵,但家长却喜欢让自己的子女来就读。小学和初中的学生,除了在教室上宗教课之外,安息日下午还要来会堂参加圣日崇拜聚会。宗教课的教材,则采用台湾总会所编着的宗教教育课本。星期日的宗教教育的聚会,以及学生灵恩会,有些学生(非本会的信徒)也会来参加。因此,宗教教育和学生灵恩会的学员之中,慕道者往往比信徒更多。结果,学生和家长已经有人在本会领受浸礼了。不但如此,连校长和老师也喜欢查考本会的信仰。我们这次在椰城教会工作的期间,校长曾要求杨执事为他们举开真理座谈会,让全校的老师参加,并且解答他们在信仰上的疑难问题。感谢主,反应很好。这些事实使我们确信,今后若多找机会与迦南学校的师生接触,热诚向他们做见证,无疑的,椰城教会的信徒数必急剧增加。

12月22日至25日,我往文登教会主持特别聚会;杨执事留在椰城教会工作,25日下午搭总会翁理事长的车子来文登。当晚聚会后,我们同返椰城。4天的特别聚会,13人受圣灵。

文登的居民,百分之九十八都是侨生,懂得华语或识中文的,全村没有几个。所谓「侨生」,就是在侨居地──印尼出生的华裔。来参加聚会的同灵,几乎都用印尼文的圣经和赞美诗。

印尼人很喜欢洗澡,每天最少也要洗两次,好象台湾东部的阿美族。妇女走路时,随带的东西都放在头上,好象特技表演,却不会掉下来。侨生也有这些习惯。椰子树是南洋的象征,新加坡处处都可看到,印尼也是。椰子的果汁和果肉,鲜味可口,而且有消暑解热的效果,是神赐给热带地的恩物。

12月28日至1974年正月3日,在印尼总会举开青年联合灵修会,为期7天。参加者52人,受圣灵3人。灵修会的第三天晚上,最后一次祷告时,蔡传道听见许多天使唱诗的声音;歌声由远而近,庄严、优美、悦耳。

1974年正月4日,我和郭子严执事同往展玉教会,杨执事留在总会主持圣经讲习会。途经全国最高的公路──海拔1,800公尺,车子在云雾里疾驶,风很大,气温很冷。公路的两旁都种茶树,但该地的茶叶,品质不好。

自正月4日至9日,我在展玉教会主持特别聚会。10日至13日,举开灵恩布道会4天,白天对内培灵,晚间向外布道。郭执事9日返椰城,杨执事12日由椰城来。灵恩布道会中,5人受浸礼,4人受圣灵,91人领杯。

正月14日至15日,我往万隆教会主持特别聚会。16日至20日,往打横教会主持灵恩布道会。此间,杨执事留在总会主持圣经讲习会。灵恩布道会中,9人受圣灵,42人领杯,没有人受浸。有一位帐幕教会的信徒,在第二晚的布道会中受圣灵,头痛症实时得着医治。

正月21日,我从打横回来万隆教会,举开4天的特别聚会,4天的灵恩布道会。杨执事24日由椰城来万隆,赶上第一天的灵恩会。灵恩会中,14人受浸,10人受圣灵,201人领杯。

正月29日至2月2日,我们由万隆往梭罗教会举开灵恩布会5天,万隆教会孙理事长与我们同行。灵恩布道会中,8人受圣灵。

2月2日,我先往沙拉帝加祈祷所工作。蔡传道一家人住在那里。因为刚刚租房子设立半年,所以除了由坤甸搬来一家同灵之外,还没有人入信。蔡传道娘以免费教英文为条件,招聚40位左右的中学生来,向他们灌输信仰;她所采取的方法是,先参加聚会,听福音,然后学习英语。结果,已有4位决心在这次布道会中受浸。星期日的儿童聚会,经常来参加的有五十多人,多数是外邦人的子女,也有其他教派「主日学校」的儿童。每次聚会完,就分发一张盖上教会图章的纸给每个儿童,集15张可以换一本笔记簿或其它学用品。因此,聚会非常踊跃。在一个新开荒的地方,为了引导更多的人入信,这些方法似乎值得一试。

2月3日,杨执事等一行10人,由梭罗来沙拉帝加。下午5点起,在租用的大礼堂举行布道会,有一个慕道友受圣灵。

5日上午,11人受浸,其中6人是梭罗教会的慕道友,5人是沙拉帝加祈祷所学习英文的中学生。领杯69人,多数来自梭罗教会。下午5点起,举行最后一晚的布道会。散会后,一位六十多岁的杨姊妹来找我们谈话。她说,大约30年前,她在印尼泗水时,已经与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在本会受过浸礼,施浸者是萧司提反执事。后来,因为搬来沙拉帝加而与本会失去了连络,便到圣灵教会去参加聚会。杨执事对她说,现在沙拉帝加已经有本会的祈祷所,请她回来。她欣然允诺。2月13日起,我们在椰城教会举开五天的布道会时,她不辞路途遥远,特地赶来参加(两地相距650公里),并于第三晚受圣灵。主耶稣的话果然不错(约六37、39),一只迷失二十多年的羊,终于重返主的羊圈了。

2月6日,我和总会翁理事长回来椰城教会。杨执事应伯特利教会(属于五旬节会)的牧师之邀请,往帕第(Pati)等五处去布道九次。几位牧师都来参加聚会,并且带领许多信徒来。每次聚会后,都与他们个别谈道,作再进一步的讨论。结果,反应很好。举例说,他们本来是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浸的。但杨执事告诉他们说,父子圣灵不是神的名,耶稣才是神的名(钦定版、日本文语体译本、印尼文译本:约十七11)。所以使徒们都奉耶稣的名给人施浸(徒二38,八16,十48,十九5),而未曾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浸。他们立刻明白说,这样才对,他们从前错了,今后必定照这样做。

五旬节会在印尼非常兴盛,全国一共有2,500处教会。主要的教派有3个,就是伯特利教会、圣灵教会、帐幕教会;其它还有几个小教派。联合五旬节会(U.P.C.)印尼总会,设置在三堡垄,负责人是直接由美国派来的美籍牧师。杨执事曾去访问他们。这些五旬节会的各教派,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以「说方言」为受圣灵的凭据(徒十44~47)。其它的主张,也比较与我们接近,而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次交通,也许是具有历史性的最有意义的交通。但愿今后我们在印尼的工作,能更积极的与五旬节会接触,并多为他们祷告,使他们早日归入更完全的真教会,而将真道传遍印尼全国。

2月8日至10日,我往文登教会主持灵恩布道会3天,杨执事留在帕第(Pati)工作。

2月12日至14日,我们在总会举开长执、传道者、理监事灵修会。参加者大约30人。

2月13日至17日晚间,在椰城教会举开五天的布道会,每次聚会人数都在250人至300人之间。15日至17日白天,对内培灵,造就信德。16日下午2时起,举行印尼总会暨椰城教会献堂典礼,全国各地教会许多同灵来参加,一般教会的牧师和政府机关的首长也来了不少。迦南学校的学生所唱几首赞美诗,都很成功。五天的灵恩布道会中,29人受浸,13人受圣灵,287人领杯。17日上午施浸时,有一位姊妹看见水中有主宝血的异象,当晚在教会做见证。

2月20日至27日,我往坤甸教会主持特别聚会和灵恩布道会。杨执事往马辰教会。坤甸教会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姊妹,几年前她五岁的孙女病死了,正当家人在房间哀哭的时候,她却跪在尸旁迫切祷告,求主叫她孙女复活。祷告中,她因为受圣灵,祷告更加有力。结果,蒙主怜恤,她孙女便复活了。现在她每天来聚会,都由她孙女陪她来。

坤甸新埠头有一个赤道线的标志,表示赤道线经过该地,难怪坤甸的天气特别热。有一首诗形容坤甸的气候说:「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2月28日,我由坤甸回来椰城教会。3月2日,杨执事由马辰回来,报告马辰教会这次灵恩会,6人受浸,12人受圣灵,113人领杯。

3月5日,我们结束了在印尼两个月半的工作,回来新加坡。受浸人数,总计65人。受圣灵人数,总计73人。

起初我们预定,要先往马来亚联邦,然后才往印尼。只因马来亚的签证费时颇久仍然办不出,便变更计画,先往印尼,才往马来亚。后来才知道,这是主的美意。因为当我们往印尼的时候,正逢该地的学生假期,而得以为他们举开一星期的青年联合灵修会。到了马来亚联邦,又遇到那里的学校放假,而得以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马星青年灵修会。如果照原来的计画进行,便少做这两件工作了。印尼有两件东西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抱枕」和「榴槤」(Durian)。

我第一次看到「抱枕」,是在印尼总会四楼的寝室里。它是圆筒形的东西,直径大约15公分,长度大约90公分,里面装的是棉花。我起初以为是当作脚垫用的,所以每晚睡觉时,都拿它来垫在脚下。到了展玉教会听郭子严执事说明,才知道它叫做「抱枕」,是抱在怀里睡觉用的。当晚就寝时,我拿它来抱在怀里试试看,果然不错,可以睡得更舒服。据说,很久以前,西班牙的军队进驻南洋之时,曾拿它来取代家乡的妻子,而称它为「西班牙夫人」。后来,它才传开在南洋各地方。另有一种说法是,它起初由荷兰人传给印尼人,以后再由印尼人传给中国人。凡是印尼的居民,从婴孩到老人,都有抱它睡觉的习惯,一天没有它就会失眠。

一个榴槤,大约有两公斤重,外皮有许多又粗硬又尖锐的三角形的刺,里面有十多粒的核子。核子外面包着果肉,呈淡黄色或白色。成熟时,自然由树上落下来;但落下的时间都在深夜,白天保证不会落下。否则,万一从树下经过,忽然落下来,脑袋就开花了。在椰城,一个卖400盾(约合台币36元);在梭罗或沙拉帝加,一个只卖100盾(约合台币9元);若空运去日本,一个就要卖日币5,000元(约合台币700元)以上了。

第一次看到「榴槤」,是在印尼总会的餐厅。那一天是今年正月4日,大家正在吃午饭的时候,忽然闻到臭得要命的气味。抬头一看,才发现邻桌放一个刚刚劈开的「榴槤」,郭执事和杨执事都吃得很高兴。但那种浓烈的臭味,却使我受不了,而赶快逃避到外面去。尽管他们都说它是「热带果王」,好香、好甜、好补,而且吃的时候,大家都浮显一种不可言喻的满足笑容,我却几乎呕吐,食欲全失。我觉得非常奇怪,这样臭的东西,他们为什么喜欢吃?为什么说它好香?正月16日,在打横教会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姊妹买3个来。她们劈开两个,再三鼓励我勇敢尝尝看。其中一位姊妹说:「有人吞下去,又吐出来;再吞下去,再吐出来。但只要勇敢多吃几次,以后就很爱吃了。」我经不起她们百般的诱惑,闭目屏息慢慢吃一粒,真是臭得难以下咽。再吃第二粒时,觉得又臭、又香、又甜。于是,花费了一小时,慢慢的吃完了5粒;但别人只需三分钟就解决了。

正月21日到了万隆教会的时候,又有一位姊妹买两个来,放在我的寝室里。她说:「现在不要吃,先闻闻它的臭味两三天,等到习惯了才吃,你一定会喜欢它。」果然如此,这一次只费十分钟就吃完7粒了。令人费解的是,臭味没有了,留下来的是好香和好甜的感觉。之后,在梭罗和沙拉帝加吃得更多,一次可以毫不费力的吃完30粒以上。等到回来椰城的时候,已经变成此道的嗜好者了。

「榴槤」是中文的译音,有人写成「留连」。就「留连」二字来说,它真是非常巧妙的译音。据说,有些印尼人出国后,因留连印尼的「榴槤」而赶快回来,并且决心不再出国。印尼有一句话说:「榴槤出,纱龙脱。」意思是说,当出榴槤的季节,印尼人为了吃榴槤,甘愿脱下纱龙去卖掉。这句话的真实性如何,姑且不必考证,只管先吃几次,你就会拍案叫绝了。

如今,「热带果王」的意义是什么,我已经体会出来了。「留连」的译音之巧妙,以及卖掉纱龙去买榴槤来吃的印尼人之心理,我也可以了解了。我想,我此刻也许正在留连印尼的「榴槤」吧?

四、马来亚联邦

马来西亚从前是英国属地。于1963年,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及婆罗洲北部的沙劳越和沙巴,共同组成马来西亚国,以吉隆坡为首都。面积331,000平方公里,人口1,080万。

马来亚联邦有13处教会,6处祈祷所。

1974年3月11日上午10点,由李克敏弟兄开车,我们一行6人,从新加坡教会出发,驶往马来亚联邦。新加坡是一个小岛,马来亚是一个半岛。两岛之间,隔着海洋,筑一道长堤相衔接。长堤的中央有一个国界的标志,这边是新加坡国,那边是马来西亚国。桥的这边有一个检查站,由马来西亚国来的,都要下车检查护照和行李;桥的那边也有一个检查站,由新加坡去的,则在那边检查。由新加坡到马来亚联邦马六甲,路程154英里,下午5点到。晚上在张弟兄家里举行家庭聚会。

12日上午,由马六甲到扶榕祈祷所、马口祈祷所聚会。当晚在扶榕聚会后,驶往吉隆坡,在李明章弟兄家里住宿。13日,访问依约祈祷所和煤炭山教会,以及吉隆坡教会的同灵。当晚,李克敏弟兄和蔡马可执事返新加坡。

马来亚一共有四州(霹雳、雪兰峨、彭亨、森美兰),从前一州建立一个国家,后来合称为马来亚联邦。沙巴那边有两州,现在与马来亚联邦联合,称为马来西亚国。吉隆坡是马来西亚国的首都,地方很大,建筑物雄伟,巿容干净而美丽。因为人口急剧增加,许多住宅区都建筑在山上。

马来亚联邦19处教会和祈祷所,分成三个教区,就是吉隆坡教区、怡保教区、溪大年教区。各教区的几处教会和祈祷所,各以该教区的大教会为中心,连络并推行一切圣工。各教区的执事虽然都有自己的事业,大家很忙,但为了协助圣工,都非常出力。这是可喜的现象。

15日至17日,一连三天,白天举行青年灵恩会,造就青年的信心;晚间向外布道,参加聚会的人数不少。安息日和晚间的聚会,我和杨执事轮流,一个留在吉隆坡教会主持青年灵恩会,一个往巴生教会或加影教会牧会。

20日晚间聚会,我和杨执事各讲几句离别的话,互相勉励。聚会后,青年班举行惜别会欢送我们。惜别会后,大家还是依依不舍,在会堂门口站着,彼此交谈颇久才分散。

21日上午8点半,由吉隆坡搭「的士」往怡保,路程132英里,11点半到。21日到26日,我们都在怡保教会和附近的几处教会,做巡牧性的工作。27日上午,我们往和丰祈祷所去举行特别聚会,白天对内培灵,晚间向外布道。当天下午,杨执事与何重生执事先往溪大年去。晚间布道会时,聚会人数五十多人,慕道者很多,情形甚好。28日下午聚会后,回来怡保教会。

从吉隆坡到怡保,马路两旁的山丘都是橡胶园。马来亚的橡胶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高居首位,大部分都运销欧美。马来亚的马路,都以橡胶混合柏油和细石铺成,所以非常平坦。西部山麓,锡矿蕴藏量极其丰富,怡保为最大产区,产量占世界第一,外输美、英、日诸国。怡保也是棕油的产地,路旁的山上都种满了油棕树。油棕树的果实可以榨油,制造「人造奶油」,叫做“margarine”。

4月1日上午8点,由怡保搭「的士」往溪大年,路程140英里,11点半到。从几天前杨执事来溪大年开始,每天早晨6点半到7点都有祷告会,7点到8点是对内培灵,晚上是布道会。白天到各地去访问同灵,有时往附近的教会去举行特别聚会。杨执事今晨离开溪大年,返新加坡,预定近日中飞往沙巴州。

2日上午往居林和巴东色海各处访问,下午6点在居林教会举行特别聚会。晚上8点在巴东色海教会举行布道会,聚会人数很多,坐满了会堂,慕道者不少。

4日上午往槟城移民局,办理延长一星期的居留手续,到中午才办好。下午访问槟城教会的同灵,晚间在槟城教会牧会。由溪大年到槟城,路程大约25英里,中间有海,搭渡轮20分钟可到。槟城称为东南亚的公园,马路、巿区、海滨等,都非常美丽。马来西亚的对外交通,以海运为主,除了首都吉隆坡之外,都是港巿。槟城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商港,炼锡和制胶工业很发达。晚上聚会后,由槟城回来溪大年。

5日下午2点往亚罗士达教会访问同灵,当晚在亚罗士达教会牧会。亚罗士达教会是马来亚北端的教会,距泰国只有三十多英里,两国的陆地相连接。十几年前,溪大年教会何重生执事曾往泰国传道,在合艾设立一处教会。

7日至10日,在溪大年教会参加马星区青年灵恩会4天,参加者132名,受浸9名,受圣灵7名,领杯172名。灵恩会中,我讲14节课,其它的课程都由几位执事和青年同灵负担。参加灵恩会的青年同灵,对于查考圣经的兴趣非常浓厚,一共提出了73条的圣经疑难问题。

11日下午五点半,搭李克敏弟兄的车子,离开溪大年,往吉隆坡教会李明章弟兄的家里住宿一晚。由溪大年到吉隆坡,路程243英里,深夜1点15分才到。次日中午,离开吉隆坡,驶返新加坡,路程245英里,下午7点到,赶上8点的青年班聚会。

我在马来亚联邦的工作,从3月11日至4月10日为止,刚好一个月。受浸人数9名,受圣灵人数7名。杨执事早我10天离开马来亚联邦,提前飞往沙巴州去工作。吉隆坡区各教会都要用华语讲道,翻成广东话,只有巴生教会因为全教会都是福建人,所以要讲福建话。怡保区的教会,有些地方要讲华语,翻成广东话,有些地方要翻成客家话。溪大年区的教会,只有槟城教会可以直接用福建话讲道,其它各地教会都要讲华语,翻成客家话。

顾名思义,「马星连络部」的存在,只是一个连络机构,而不能发挥领导作用,以致在推行圣工的事上,仍有美中不足之处。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成立总会,强化教会组织,积极推行圣工,使星马各地教会日益兴旺,荣耀主名。

五、沙巴州

沙巴州有33处教会(包括祈祷所)。

4月14日,我和李克敏弟兄由新加坡往沙巴州亚庇,上午10点半起飞的班机,于12点半降落亚庇机场,沙巴的时间是下午1点。提出托航空公司代运的行李,搭沙巴支会理事长黄希幔执事的车子到亚庇教会,已将近下午2点(沙巴时间)。杨执事正在举办圣餐典礼,会堂很大,可以坐五百多人,建在半山吧(山腰)上。三天的灵恩会,受浸人数28名,受圣灵人数19名,领杯569名。

亚庇是沙巴州的首邑,城市建设在海滨,巿民多数散居于各处半山吧,或海边。由新加坡来亚庇,若搭船来,需要四天的时间。亚庇是马来话的译音,意思是火,因为此地从前曾经被敌军放火烧毁。亚庇也叫做“Kota Kinabalu”,是炮台的意思。由此可知,此地曾做过军事要塞地。沙巴州的橡胶和木材,都由山打根的港口输出。

15日至18日,在亚庇教会举开四天的宗教教育教员讲习会。讲习会中,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6点到7点的灵修课程,以及晚间的聚会,都由我主持;白天的课,由杨执事担任。杨执事在讲课的时间,亚庇教会几位执事和兄姊,带我去访问亚庇教会、吧巴教会、金马利祈祷所、坦坡罗利教会,以及斗亚兰教会的同灵,并举行特别聚会,下午5点以后才回来。

19日上午,我搭8点起飞的班机,由亚庇往山打根,8点45分到。经过的地方,有山,有河,也有海。山上处处被白云笼罩着,呈为奇观;河道细小而弯曲,如羊肠小径;海洋一片碧绿,偶尔有几片小云,像翻腾的白浪。

山打根教会建造在半山吧上,会堂内有一架电子琴,一架风琴。从19日到21日,有三天的特别聚会,白天对内培灵,晚间向外布道。杨执事往山地的土人教会去工作,此地的特别聚会由我一个人负责。三天的特别聚会,受浸人数9名,受圣灵人数6名,领杯174名。

22日晚间聚会后,举行惜别会,参加者一百多位。李克敏弟兄20日下午来山打根教会,21日下午回去新加坡。

23日上午,搭10点起飞的班机,由山打根往斗湖,10点40分降落斗湖机场。我被安排在冯雅各执事的家里住宿,冯执事的家在山吧橡胶园里;蚊子非常多,每次上厕所都要点燃两支蚊香。由机场搭车子去,要50分钟才能到。

23日至25日,在斗湖十七英里教会举行特别聚会三天,每天聚会4次,白天对内培灵,晚间向外布道。三天的特别聚会,受浸人数3名,受圣灵人数14名,领杯146名。

26日至27日,在斗湖三英里祈祷所举行特别聚会两天,白天对内培灵,晚间向外布道,慕道者非常多,将来大有发展的希望。两天的特别聚会,受浸人数2名,受圣灵人数3名,领杯92名。三英里也叫三条碑,因为两条碑之间的距离是一英里。

28日上午,搭11点起飞的班机,由斗湖回来亚庇,11点55分到。下午1点半开始,在亚庇教会主持青年聚会,5点结束。晚间聚会后求圣灵时,3名受圣灵。29日晚间聚会,又有2名领受了圣灵。

30日上午,搭张赐源弟兄的车子往坦坡罗利教会,参加三天的灵恩会。当天,杨执事由山地回来亚庇教会,晚间聚会时,有1名受圣灵。杨执事在山地教会工作的期间,受浸人数2名,受圣灵人数23名。5月1日上午,杨执事由亚庇来坦坡罗利教会,参与灵恩会的工作。三天的灵恩会,每天聚会四次,白天对内培灵,晚间向外布道。受浸人数20名,受圣灵人数16名,领杯281名。2日下午,圣餐典礼后回来亚庇教会。亚庇教会青年班准备自助餐欢送我们,参加者一百多名。

3日中午12点,搭张赐源弟兄的车子往亚庇机场,一百多位同灵来机场送行。预定下午1点45分起飞的班机,延迟到2点10分才起飞。4点10分降落新加坡机场,新加坡时间是3点40分。

我们在沙巴州工作的期间,受浸人数,总计64人;受圣灵人数,总计87人。在沙巴传道有一个很大的阻碍,就是千万不可以传福音给回教徒。回教徒有两种记号,戴黑帽子的,是未曾往麦加朝圣的;戴白帽子的,已经往麦加朝圣回来。往麦加朝圣是回教徒一生的愿望,有些回教徒虽然很穷,还是省吃俭用,慢慢的积蓄旅费,等到年老凑足了钱,才去朝圣。向戴黑帽子的传福音,固然不可以;若向戴白帽子的传福音,后果则更加严重。杨执事这次抵达亚庇之前一星期,有一个锡兰牧师在亚庇布道时,因为给一个戴白帽子的回教徒按手祷告,被政府获悉,而奉令在24小时内必须出境,甚至连保证人都受连带处分。不但如此,因信心软弱而有意归入回教的一小部分同灵,我们也不可以去探访他们。否则,必遭遇同样的命运。

不过,向土人传福音是不受限制的。所谓「土人」,就是马来人以外的土著民(原住民)。土人因为比较单纯,所以很容易接受福音。今后向土人方面的开拓工作若更积极推行,必能建立更多的土人教会。

沙巴州的华人,多数是客家人,所以讲道都要讲华语,翻成客家话。

4日至6日,我们在新加坡教会举行三晚的布道会,5日至6日,举行两天的青年特别聚会。三晚的布道会,8人受圣灵。

5月8日上午,搭8点45分起飞的班机,由新加坡回来台湾。台北时间下午3点45分,降落松山机场。北区教会许多长执和同灵来机场接我们,使我们非常感激。

自从去年10月19日出国,到今年5月8日返国,计共200天,即6个月又20天。此间,受浸人数累计147人;受圣灵人数,累计228人。出国期间,很少想家,也很少计算日子。直到返国当天,在飞机上闭目一算,才知道这次远离家乡和家人,已经有200天了。

六、末了,让我说几句感谢的话:

第一、感谢主保佑我们平安出去,平安回来;未曾生病,也未曾遇到任何意外事故。第二、感谢主一路带领,使我们计划要做的工作,都能顺利的进行。第三、感谢主与我们同工,祝福我们的工作,使香港区和南洋各地教会,能得着一点点的帮助。第四、感谢香港区、新加坡、印尼、马来亚联邦,以及沙巴州各地教会的长执和兄姊,不辞劳苦的与我们同工,使我们在工作上得着很大的帮助;并且感谢他们用基督里的爱心接待我们,使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觉得好象回到自己的家里一般的亲热。第五、感谢台湾以及世界各地的长执和兄姊,不断的为我们祷告,使我们能完成这次的任务。

愿尊贵、荣耀、权柄、颂赞,都归与耶稣基督的圣名,直到永远,阿们。

(0)
上一篇 2020年8月8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