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神的国,是神临在而统治的地方;但根据圣经,有几个地方称为神的国。兹分述如下:
一、天国是神的国
新约只有马太福音称天国,别卷都是称神的国。因为马太福音的对象是以犹太人为主,而犹太教人怕亵渎神的名(参:出二十7─第三诫)而不用神以天代替,因他们认为神是高高在上的,故称为王国。马可、路加、约翰所写的福音与保罗所写的书信,是给与犹太教以外的人,怕他们不晓得天字代替神而直接以神的国表明。如主耶稣与施洗约翰开始传福音的话「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三2,四17);马可福音说:「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一15)。马太福音第十三章主耶稣所说的一些比喻,都用「天国」,而马可、路加福音却用「神国」(可四11;路八10)。约翰福音也用「神的国」(约三3、5)。因此,在圣经中所说的神的国,大多是指着天国说的(如:徒一3,八12,十四22;林前六9~10,十五50)。
天国是我们信徒盼望去的地方,圣经又称为新天新地,是对着现在的天地说的。因为主的日子来临,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彼后三10~13)。天国之美好,并不能以地面上的物质或话语所能形容的;但根据圣经之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其美好之一班。我们应当不可失去这种盼望,要走完天国路才好。
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所看到的异象中说:「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二十一1丿5)。只有说「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这些事,就已经使我们盼望不止了;何况是那圣城的荣耀呢!「城中有神的荣耀;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在那里原没有黑夜。」(启二十一11~25)。
我们岂不当仰望着天城的荣耀,持守在此荣耀之天国享受永生之盼望,奋勇迈进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天国路么?
二、教会是神的国
神的国是指神主宰的权柄说,不是说有一定的领土;但是犹太人所盼望的,是神的国建立于这世界上。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是能救他们脱离罗马帝国的辖制,而能建立王国于这地面上的。原来这世界已交给魔鬼管辖了(参:约十二31,十四30,十六11;约壹五19;启十二3~4、7~9、13,十三7~8);所以牠曾试探耶稣,带祂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祂看。对祂说:「祢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祢。」(太四8~9)。但是主耶稣知道:祂的国不属于这世界(约八23,十七14、16,十八36)。当犹太人看了耶稣所行的那么多神迹奇事,就要来强逼祂作王(约六15;参:太二十七37、42;可十五9;路十九37~38;约一49),但祂都独自退到山上去。祂又屡次吩咐不把所行的神迹宣扬出去,因怕犹太人因此而拥护祂出来作王(参:太八4,十七9;可七36,九9;路八56)。但是,当彼拉多问祂说:「祢是犹太人的王么?」时;祂回答说:「你说的是!」承认自己是王(太二十七11;可十五2;路二十三2~3);甚至于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十八37)。
耶稣曾经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却说为作王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约十八36~37)。究竟这是什么意思呢?根据祂所说的话「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可知:祂是作信祂的人之王,就是作教会的王;教会就是祂的国度,神的国了(参:太十六18;弗一22~23,五23;西一18)。祂曾说:「我若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路十一20)。这表示有神的能力同在的教会,也就是神临在的神的国了。保罗也说:「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林前四20)。这也是说,有神的权能所运行的教会,就是神的国;此处的神的国乃是指着教会说的。
保罗说:「神的国,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如果教会得享圣灵中的喜乐,就可体验在地如天的福气了。如五旬节圣灵降临建设教会之后,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二43~47,四32~37)。这种生活岂不是在天国般地欢乐生活?所以我们应当遵照主耶稣的一条新命令「彼此相爱」,使众人认出我们是主的真门徒(约十三34~35,八31)。这样,我们就可在这世界过着如在天上一般的平安喜乐的生活了。
三、神的国就在你心里
有一次,法利赛人问耶稣说:「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十七20~21)。一般人认为神的国─天国,是高高在上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殊不知,我们却可在地面上享受到天国的福乐。上段已述「教会」就是地面上的天国;在此主耶稣说:「神的国在你们的心里」,使我们能在最亲近的地方─心中,可享受到天国的滋味了。那么,要有什么样的心,才能享受到神国的欢乐呢?在此分述于下:
(一)要有信心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一个具有智仁勇之美德者,能过着不惑不忧不惧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啊!跟随主耶稣的门徒,因缺少了智、仁、勇之条件,就被耶稣骂为「小信的人哪!」由此可见,凡有信心的信徒,就能具备智仁勇之美德,而得享受到在地如天的生活了。
1.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太十四31)
彼得看见主耶稣在海面上走,就求主使他能走到主那里去。耶稣答应,叫他走来。彼得就凭着主应许的信心,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后来看到风甚大,就害怕起来,而将要沈下去了。此时就是他失去了信心,对于主耶稣所答应的起初的信心失去了,或在这么大的风浪能走到主那里去的疑惑之心发生,就将要沈下去了。由此可知:凭着信心,我们才能走完这风浪澎湃的世途;如果没有靠主之信心,苦海的人生将怎样度过?
2.小信的人哪,为什么忧虑呢?(太六30~34)
主耶稣告诉我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25~34)。
生活的忧虑,是人诸多忧虑当中,最普遍的可忧事项;所以人为了获得生活的保障,就在拚命地劳碌赚钱。但是假如我们有信心,相信主耶稣所应许的话:「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何忧之有?
3.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太八26)
有一次,门徒与耶稣上了船,海里忽然起了暴风,甚至船被波浪掩盖。此时,耶稣却睡着了,以致门徒都害怕起来。于是门徒来叫醒了耶稣说:「主阿,救我们,我们丧命喇!」耶稣说:「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于是起来,斥责风和海,风和海就大大的平静了(太八23~26)。曾经看过耶稣行神迹,并听了好多属灵之教训的门徒;此时耶稣也与他们同在船上,只因为睡着,就害怕起来了。何况,我们一般信徒呢?一个失去了信心的人,就失去了平安;有了信心,才会有平安。因为信心是我们得平安的根源。
彼得被希律王囚在监里,且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他被两条铁鍊锁着。但是,此时的他,却能「睡」在两个兵丁当中(徒十二5~6)。在这种场合,彼得为什么还能睡在两个兵丁当中呢?一定是因为他的信心与对天国之盼望,使他的心安稳在主的怀抱中,享受到安宁的心境之故罢!又如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来到红海边时,看到法老所带的军兵赶来,百姓就甚惧怕而埋怨摩西。但是,摩西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地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真神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神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出十四9~14)。为什么摩西在此紧迫关头,能安然自若地安慰百姓,使他们壮胆起来呢?一定是他的信心使然;因为他曾藉着神的能力,行过十件神迹,才得带领以色列百姓出了埃及。
从以上所述可知:信心可使我们解除疑惑,解决忧虑,并可使我们壮胆。一个有信心的人,能在一生中成为不疑惑、不忧虑、不惧怕的智仁勇全备的人,他不是如同活在天国的人么?自从我们领受水、灵二洗之后,我们已是神的儿女了,是活在神家里的人了,应该能够享受得到天国的滋味才对。尤其是已得圣灵的信徒,是神住在他里面的人了(约壹三24)。尚且圣灵可引导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使我们能成为不惑的智者(约十六13);圣灵是保惠师(或作训慰师),可教训我们,安慰我们,并施恩保守我们,诸多忧患可藉着圣灵解除了(约十四16~20)。圣灵又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使我们成为不忧的仁者;因为「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约壹四18)。圣灵又能使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成为勇者(弗三16)。即使不说,圣灵是我们将来进入天国得基业的凭据,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使我们成为不惑、不忧、不惧之智仁勇的人,已够宝贵了。可惜诸多信徒得了圣灵之后,不多祷告被圣灵充满,以致无法发出圣灵将赐给我们的智、仁、勇的力量;也就无法在我们心中享受神国的福乐了。所以我常想:我们在祷告中,只求信心就够了;因为有了信心就有了一切,藉着信心有了盼望,就不单是享受平安,也可因圣灵所赐的盼望而能过着喜乐的生活了。一个人能过着平安喜乐的生活,这岂不是在天国的生活么?
(二)要能清心
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五8)。能得见神,就是人在神的国。但是要在神国见到神,就必须清心。那么,什么是清心呢?清心就是保罗所说的「清洁的良心」(提前三9;提后一3),就是毫无污秽的善良之心。神赐给人的良心,也可以说是「是非之心」(罗二14~15),是神吹进亚当鼻孔里的生气,属于人的灵的部分(创二7)。这个灵,当肉体归土的时候,是要回到神那里去的,因为他是从神那里来的(传十二7)。这个良心还没有受世俗之污染前,是天真无邪的清洁的心;因此,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十八3)。为什么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呢?因为小孩子谦卑而虚心,所以主耶稣又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五3)。这节经文,路加福音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路六20)。此处的贫穷,不单是指着钱财上的贫穷说的;也可以说是「心里的贫穷」,就是虚心的意思。当门徒要阻挡小孩子来见耶稣时,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太十九13~14)。保罗也说过:「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林前十四20)。由此可见:小孩是谦卑虚心的,是清心不存恶念的;所以要像小孩的样式才能进天国,享受神国的福分。清心像小孩,这就是能见到神享受神国滋味的方法。
(三)要有爱心
俗语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主耶稣也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二十35下)。当凡物公用的使徒时代,不仅享受的人欢喜快乐;相信提供家产给人享用的人,也是心甘情愿而同样可获得欢乐了。因为圣经记载:「他们……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因此蒙神喜悦,「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二46~47)。保罗说:「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林前十三8)。因为讲道、说方言、知识等,进入天国之后,或将无用了;但是,爱心在天国仍然需要,不但需要,天国因有爱心才算是天国;若没有爱心,天国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因此,有爱心的人,他就可享受到天国的乐趣;相反的,怀恨在心的人,就是生活在地狱里了。
亚伯拉罕因爱神的缘故,按照神的命令要献独生子以撒给神时,心中毫无踌躇,亦无惧怕;他的信心与爱心,使他把这种巨大的难事,视若平常,其心岂非享受到神国的安宁?(参:创二十二1~3、7~10)。保罗因爱主而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么?……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八35~39)。
他一方面丰丰富富地享受到神的爱,也从心中涌出爱神的心,故能冒死效忠于他的职责(参:徒二十22~24)。一个享受神的爱,又充满爱神之心的保罗,虽然有那么多的患难与困苦,他都能享受到主里面的喜乐,这岂不是天国的喜乐么?(参:腓四4、10)。
保罗不但是过着爱神的生活;他对信徒的爱心,也使他多享受到爱的真谛。他献身做传道,所关心的是圣工与信徒的事。他因充满着爱神与爱信徒的心,使他所遇到的诸多患难,都被爱冲散了。因此,即使在罗马的监狱中仍然充满着喜乐而劝信徒「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四4)。对保罗来说,不仅在地如天,即使在监牢也是如在天国一般了。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神国的存在啊!
我们若能达到保罗的地步,即使遭遇患难、困苦,也算不了什么。耶稣告诉我们: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在我里面有平安(约十六33)。愿我们能有神居住的心,时常享受神所赐的平安与喜乐罢!
结语
圣经记载:「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我们的心假如能保持神国的平安喜乐之状态,将何等的幸福。自从我们得了圣灵之后,我们的心应该能享受到神国的安乐了;因为神的灵住在我们里面,就是神住在我们里面(约壹三24)。
圣灵能使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弗三16;参:徒四13),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就无所胆怯,可保持平安。圣灵又可使我们结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等果子来。如被圣灵充满能结出这些圣灵的果子来,一个人的生活何等的快乐?只可惜因我们日常祷告的工夫不够,没办法结出果子,更谈不上圣灵的力量之表现了。过去错误的观念:以为圣灵是得天国基业的凭据,而对受洗后来得圣灵的信徒多鼓励、强调得圣灵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得圣灵后之祷告工夫,至少没有像未得圣灵时之强调,便使信徒误解得了圣灵就已得了天国,得到一切了,就不像求圣灵时的迫切祷告,连参加聚会都不太热心,这是我们过去没有多强调得圣灵后之祷告的指导之结果。笔者认为得到圣灵才是走天国路的开始,好像以色列民出埃及之后,过了红海(预表洗礼),云柱、火柱(预表圣灵)才带领他们走旷野路(预表天国路);因此,信徒得了圣灵之后,更当多祷告让圣灵充满,以发出圣灵的力量来,如此才能走完天国路,才得享受神国安乐的滋味来。不然,神国的滋味并不是你有了圣灵就享受得到的。
假如我们能如以上所述之法来享受心中的天国,扩而整个教会能成为地面上的天国,使我们能过着「在地如天」的安乐生活的话,人生还有比此更大的幸福么?愿与同灵们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