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得1:1-19
一、遇苦时离开神(得1:1)
伯利恒地大遭饥荒,拿俄米和他的丈夫不好好依靠神而度过饥荒,却是离开伯利恒,来到外邦人地摩押地。他们离开了伯利恒,其实同时也表明他们离开了神因为他们不象先祖前辈那样依靠神而度过饥馑岁月:
1、以撒在迦南地遭遇饥荒,他不离开迦南地而下埃及,蒙神赐福那年他有百倍的收成(创26:1-14)。
2、以利亚时代遭遇饥荒,他坚定地依赖神,就度过了漫长的饥馑年月(王上17:1-16)。
3、饥荒年头,以利沙依靠神而帮助门徒的寡孀一家人度过了艰难岁月(王下4:1-7)。
遇苦时离开神的人,除了拿俄米和她的丈夫,圣经上还记载了不少人。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主耶稣被捉那一夜,彼得三次否认主,其他门徒也离开主而躲得远远的。主钉死后,他们重操打鱼旧业(参太26:57-75;约21:2-3)。
我们当学效司提反,即便在受人残害、生命结束那一刻,依然对神持守一份忠贞坚定的信仰(徒7:54-60);当学效保罗,虽经百难千苦,从不隔绝与神之间的那份爱(罗8:35-39;林后11:23-29)。
二、平安时忘记神(得1:3-4)
拿俄米随夫在摩押地居住,这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间没有回一趟伯利恒也就是十年里没有向神献上敬拜和感恩的心。
象拿俄米这种“平安时忘记神”的人,在圣经里并不乏见。
1、大卫在为王前的逃命岁月中,能时刻亲近神,专心仰赖神,圣洁行事,敬虔度日。坐上王位后,国家昌盛,百姓安乐,大卫就开始疏远神,甚至忘记了神的存在以致犯了奸淫和杀人罪(撒下11:1-26)。
2、所罗门在为王之前,也很敬畏神,常常亲近神;为王之初,那份敬虔依然不变不求长寿,不求富贵,只求有智慧能治理国民,此举甚得神喜悦。在神的眷顾下,国家更加兴旺,人民更加富庶。此时,所罗门开始远离神整日沉缅酒色,放纵情欲;最后彻底忘记了神为外邦的偶像建庙设坛,而且向偶像跪拜(王上3:4-11:13)。
3、挪亚在进方舟前,为神造方舟,向人传义道,极其敬虔、热心。出了方舟后,却渐渐忘记了神所托付的使命,专心于耕作葡萄园,沉缅于酒,以致赤身露体,导致其后裔受神咒诅(创6:5-9:27)。
圣经说:“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提后2:15)。让我们在平安、顺利、快乐时,仍能与神亲近,讨神喜悦。
三、受难时想起神(得1:5-9)
拿俄米在摩押地的十年中,起先有过欢乐、幸福娶了两个儿媳,一家六口团结和睦,勤耕劳作,有吃有穿;后来,丈夫和两个儿子相继死去,她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家中剩下三个妇女,谋生困难。走投无路之际,拿俄米又想起了神决定返回神所眷顾的伯利恒家乡。她对两个儿媳所说的话里,开始出现了“神”的字眼。她不但自己开始依靠神,也教导两个儿媳要信靠神。
受难时想到神的人,圣记上也屡屡可见。
1、夏甲被亚伯拉罕纳为妾后,过着舒适安乐的生活,此时她已将神抛置脑后,从而百般羞辱、欺凌撒拉。后来,被亚伯拉罕赶出家门。带着以实玛利的夏甲,走在茫茫的旷野上,一路疲乏,水又用尽。在母子的生命出现危险的关头时,她这才重新想到神,仰望神(创21:14-19)。
2、撒母耳时代的以色列人,平安时远离神、忘记神,在战场上与敌人交战而打败时,才想起神的约柜(撒上4:3)。
3、参孙在沉缅女人、放纵肉欲时,根本不将神搁在心上;而当被非利士人抓获,被剜掉双眼、囚在牢里当牛马推磨时,方才想到神而向神悔改、祷告(士14:1-16:30)。
我们当象诗人那样,在遭受患难时,能向神呼吁:“主耶和华啊!我的眼目仰望你,我投靠你,求你不要将我撇得孤苦”(诗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