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两种不同的信仰-方高彬

引言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哪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信仰?正确的信仰,能给人的一生带来自信、快乐和盼望;相反,错误的信仰却导人走向歧路,使人对人生感到痛苦、茫然和绝望。

一、可得祝福的信仰先“舍”后“得”

1、以利沙的信仰舍世俗的耕夫之职,得荣耀的先知位分(王上19:19-21)。

2、撒勒法寡妇的信仰舍家中仅有之粮招待先知,得神赐无穷恩典度过灾年(王上17:8-24)。

3、书念妇人的信仰舍钱物供先知之用,得儿子自死里复生(王下4:8-37)。

4、迦南妇人的信仰舍自尊面子恳切求主,得女儿病愈受主称赞(太15:21-28)。

5、渔夫彼得的信仰舍船、网、鱼跟主,得三千、五千人归主(太4:18-20;徒2-4章)。

6、税吏撒该的信仰舍钱物财产周济穷人,得真神所赐美好救恩(路19:1-10)。

7、使徒保罗的信仰舍世上万事为基督,得荣耀冠冕给自己(腓2:7-8;提后4:7-8)。

主耶稣向那些愿意跟从他的人发出这样的呼召:“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可见,“舍”己舍己之钱、财、名、位、享受等,是成为一个基督徒、尤其成为一个传道者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肯“舍”舍弃自己一切的人,一定是个能“得”得到神的一切恩典的人。耶稣曾如此应许说:“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在来世必得永生”(可10:29-30)。

二、不得祝福的信仰想“得”不“舍”

1、罗得妻子的信仰想得到生命(往山上跑),却不愿舍弃世物(回头观望),终失去生命(变成一根盐柱)(创19:15-29)。

2、士师参孙的信仰要得到属灵上的权柄(士师的职位),又不愿舍弃肉体上的享受(与女人淫乱),终两者皆失(士14-16章)。

3、少年财主的信仰渴想得到永生(快乐找主),却不愿舍弃财富(忧愁离主),终失去永生(太19:16-22)。

4、门徒犹大的信仰希望将来可得天国福分(作主门徒),却不愿舍弃今生钱财满足(为银卖主),终二者全失(太26:14-16;27:3-6)。

5、亚拿尼雅的信仰想得到将来的天上赏赐(奉献银子),又不愿舍弃今生的世俗浮名(留下银子),终导致凄惨下场(徒5:1-11)。

路7:57-62中记载,耶稣曾呼召三个人来跟从他,三个人却均是那种“想得而不想舍”的人第一个不肯舍弃世俗的享受,第二个不能舍弃世俗的杂务,第三个不愿舍弃家里的亲人。自然,他们得不到天上的赏赐。路14:15-24中,主又讲了一个“设筵招客”的比喻:一位富人摆了一座盛筵,请外人来入席享受。其中有三人拒绝前往赴席,究其因由,乃是:一个不肯“舍”牛,一个不肯“舍”田,一个不肯“舍”妻。当然,他们也失去了那种上好的福乐。

结语

“永生”是美好的,同时也是昂贵的。要想获“得”属天的永生福乐,就必须“舍”去属地的世俗东西,正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也。”主耶稣说:“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太10:8)。耶稣基督的舍己精神,古圣先贤的舍己风范,当成为我们孜孜效学、努力实践的榜样。切记一条属灵原则:先“舍”,才能后“得”;不“舍”,自然不“得”。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3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