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生的真谛-翁溯利

引言

诗90:1-12

诗篇第九十篇是摩西所作的,从第7-12节来看,该诗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了三十八年后写成的作品。经过了这一段漫长而艰涩的难忘岁月后,摩西一面看到了神伟大奇妙的作为与带领,一面也看到了以色列人的顽梗悖逆的罪性以及受神惩罚而惨死在旷野的情况。这段传奇式的痛苦又难忘的经历,不禁使他联想到昔日在埃及所接受的“人生短暂虚浮”的观念,也使他体味到神的伟大与永恒,同时让他清楚深切地认识到,人的悲剧完全是源于远离神、背叛神而致活在神震怒之下的恶果。

申命记31—32章可说是摩西此时心境的写照。他一边看到他的“磐石”的完全、信实、正义、永恒,一边也看到人如何得罪神——“轻忽生你的磐石,忘记产你的神;耶和华看见他的儿女惹动他,就厌恶他们”(申32:18-19),以致在神的怒气下消失灭亡。

一、神的永恒与信实(1-2节)

1、本段的中心在阐明神的永恒,第一节的“世世代代”以及第二节的“亘古”、“永远”都寓有永不止息之意。

2、第一节摩西称呼耶和华为“主啊”,这表明神对人的注视与眷顾是永远不变的,纵然人会背叛他、离弃他,但他对人的怜恤与看顾却始终如一、不变不迁。

3、第二节摩西称呼耶和华为“神”,这表明神的神性与能力也是永恒不改的,昔日他有创造能力,今天亦是如此,正如诗人所说:“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

4、第一节的“居所”,实际上指的是“避难所”,寓有安息之意。过惯了游牧生活的以色列人,对“家”的渴望、对“居所”的希翼,其心、其情、其理是十分强烈的。风雨中滚徙,漂泊于沧桑,他们多么盼望能有个安静温暖、坚定永恒的所在,而这“所在”只能在神那里。故在游牧民族中,这“居所”一词是用得很贴切的,没有神,人的一生就漂无定所,缺乏了真正的安息。

二、人生的短暂(3-6节)

1、神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他是永恒常在的,但人却受制于时间,他是短暂无常的,故在神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4节)

2、诗人以三个比喻来形容人生的短暂与虚浮:

(1)如水冲去(迅速、快捷);

(2)如睡一觉(不知、不觉);

(3)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

人生虽然短暂、迅捷与虚无缥缈,但一个人可以把短暂的人生投入到神的永恒里,与神融为一体,让这能朽坏的身体改变,成为不能毁坏的永恒的生命。神也正为此呼唤人:“世人啊,归回吧”(耶3:12,14,22)。不过,人若想归回神那里,就必须“归于尘土”(3节),归于尘土就是生命结束之意——旧生命死亡,新生命诞生;旧样式结束,新样式开始。再进一步理解,就是“悔改”的意思,悔于神前,归向神的慈爱与公义,让神来掌握自己的生命与灵魂。

三、人类悲剧的由来(7-11节)

1、从第7-8节中,我们知道人类的悲剧肇始于人犯罪后招致了神的忿怒与刑罚,故摩西在第5节中用“你叫”二字,在第7节中更说明人是因神的忿怒而惊惶。然而,上文不是清楚地描绘神对人的看顾、神给人的慈爱永远不变吗?何以神又要向人生怨、发怒呢?第8节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人的“罪孽”和“隐恶”(隐而未现的罪恶,尤指思想上的恶)造成的,而罪的工价乃是死(参罗6:23),故人的短暂(包括死亡)就是罪恶的结局。

2、就人生的时间而言,它是极其短暂的;就其内容来说,它也是充满了痛苦、悲伤、空虚、寂寞,正如诗中所云:

(1)在神的忿怒下惊惶与消灭;

(2)一生如叹息一声,既短暂而又虚渺;

(3)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精神上的苦(愁烦)与肉体上的苦(劳苦)交织着,来折磨我们的生命与灵魂,同时我们还要承受神的忿怒甚或鞭打。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可值得留念与矜夸的呢?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以赛亚与耶利米两位先知对人生的描绘:“我的住处被迁去离开我,好象牧人的帐篷一样;我将性命卷起,像织布时卷布一样”(赛38:12)、“人的尸首必倒在田野,像粪土,又像收割的人遗落的一把禾稼,无人收取”(耶29:12)。家如帐篷,四处迁徙;命似布匹,随风卷起。生前这般无奈,死后又如此凄哀,生命就这么的如一匹布、一堆粪、一把稼,你还记挂、留念他吗?

3、更悲惨的是,面对人生所处的危险边缘,面对人生的悲剧,人没有去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症结,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而是“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11节)?人忘记了神的公义,忘记了神的忿怒,在罪中越陷越深,以致难以自拔。

四、有意义的人生(12节)

第12节是摩西的祷告,他虽然看到人生的短促、空虚、痛苦和邪恶,但他还是充满信心地祈求神在他的生命中发生作用,求神给他“智慧的心”好“数算自己的日子”,让他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亲爱的朋友,现在的你在追求什么?你是否仍然梦想着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生?但环视今天的社会:动荡不安、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地震、洪水、瘟疫遍行,回顾你以往对人生的独到又真实的理解——“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让我们不再注目这短暂而无意义的东西,让我们寻求一些有永恒价值的东西,而这些永恒的东西只有在神那里才找得着。朋友,神今天也在向你呼唤:“世人啊,归回吧!”你愿否回归于这位造你爱你并预备好东西送你的耶和华神吗?

“二十世纪是一个幻灭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挣扎和痛苦的时代。人类集体意识中表现出来的是失去了信仰的虚空,是失去了道德的彷徨,是失去了价值的反叛和堕落”(《达达主义与失落的一代》一书中的序言)。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们,其实正失落在彷徨、失意、惆怅和空虚之中。不错,科学技术带给了我们物质享受,物质生活带给了我们肉体的刺激,但是同时,在科学方法的无情剖析下,人类把传统道德、传统文明给摒弃了,在物质鼓动的浪潮中迷失了人的本身价值,玷污了生命本来具有的美丽与纯洁,使许多人变得更坏、更冷、更诈。

二十世纪的两次大战,把人的一切理性都否定了,战争把人类的心灵与肉体悬于毁灭的边缘。战争使人发疯发狂,使人受创死亡,在烟云弥漫里,在惊天动地的洪声中,在厮杀拼斗的场面上,人类的爱在那里?善在哪里?美在哪里?亿万生灵化为灰烬,文明与大地同归于焦土。我们就生存和生活于这样的一个时代,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生命的美丽在哪里?青春与才智,善良与正义,其价值何在?历史给予我们的难道只有伤痕、只有痛苦的回忆,而没有其它的启示?我们应该思考“人生究竟是什么”?!

结语

朋友,你曾否想到这些切身的问题?你是否属于那迷失了的一群?你是否还在醉生梦死、自暴自弃?是否在痛苦挣扎、奋力寻求解脱?你要知道,任凭你如何努力奋争,如何仰人依物,你始终逃避不了这生命中的枷锁与困扰,始终摆脱不了人生的愁烦、无奈、疾患和茫然。但是,你曾否想到,这是因为你活在神的忿怒之下,在罪中打滚,以致有如此的悲剧?不论你想到或没有想到,我现在告诉你一个解决这些人生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打开你的心门,接受历史上的这位传奇人物——耶稣基督,作你生命与灵魂的救主,接受而且相信他能拯救你脱离人生的苦痛,给你一个坚实美丽的岸。你是否仍在疑惑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那么,让我告诉你,耶稣早已宣称:“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就是爱”、“我就是世上的光”、“我就是生命的粮”。只有这位历史上的拿撒勒人——复活的耶稣,能给你满意的答案。朋友,请你走向他,扑入他的怀抱,跪在他膝前,他将擦去你眼角的泪,他将抚慰你受创的心,他将给你生命的勇气与活力,他将给你人生的信心与希望……他将赐给你一个充实、灿烂、永恒的明天!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9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