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对话之前
某太太有三个小孩,老大每九天回家一次,老二每七天回家一次,老三每五天回家一次……,这是数学课本上求最小公倍数的题型,也是我们家现在的写照。我们曾经分争结党、勾心斗角、恶言相向,然而负笈求学给彼此成长的机会,也才开始体会分离后的距离之美。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得聚首,却藉着书信完成了更深层的交流与更亲密的对话。以下三篇,是以老三为“共同主角”架构而成,三枚纸鸢(即风筝),各在三处不同的天空飘摇,低头一看,线竟是同源的──那个小小、灰灰的屋檐,于是他们远远地相视而笑了。
风筝一号:
风筝总是要起飞的,就在与爸妈挥挥手,道声“平安再见”,然后提着行李转身之际。
你想知道接下来这段时期的心得吗?那就是──第一次发现天是这么的空!空!空!
在大学里,忽然变得很自由,至少没有了中学那样迫在眉梢的课业,头脑里腾出一堆想东想西的空间,却因此常常觉得自己里头空空的,像涨了几倍的面团,有好多洞洞,可是只装了空气而已。你记得西西写过的一句话吗?
“我是谁?我到世界上来做什么?……为什么每天做那些看来相同,其实不同;好像不同,原来相同的事情?”
每当觉得很空虚的时候,就想起以前爸妈反覆告诉我们信仰的重要,还有那些聚会时听到的道理;虽然那些并不能完全把我们保护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但却让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致于不知所措、乱了手脚,至少我们知道要倚靠神。就像现在,我知道要紧紧抓住神,于是读经、祷告的时间比以前多了许多,也许正是“有病的人才需要耶稣”吧!希望我能藉此在信仰上有所进步。
有时候风筝三号都不理人耶!虽然成长的过程有时得顺其自然,逐渐就会开窍,就像你和我曾度过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同窗共读期,但现在也还差强人意。只是有时候又会担心风筝三号以后会变成怎么样。有机会的话,多写给风筝三号,用你学的教育心理电电她。
风筝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