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那诱惑人的

岂是真说

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创三2)?

当蛇以“主动”而且“谦虚”的口气向夏娃请教时,夏娃实在是很难逃脱心中的那一份窃喜。

只因为「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啊!

有人这么说:「当你要毁灭一个人的时候,只要赞美得让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你就成功了。」是不是与建立巴别塔同时的心态一样?因为当时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

蛇就是蛇,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使人骄傲,博取好感,去除心防后,终于使人失去了判断的能力!罪恶,通常就是自动找上门来的,不是吗?

唉!年纪越大,能听到的真话就越来越少,是因为大家都敬老尊贤?还是自己也在心镜上蒙上一层,已看不清自己是谁了?

求主怜悯,让我能保有一颗觉醒的心。

不一定啦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创三4)。以间接方式否定真理,避开神所说的:「必定死」(创二17),刻意忽略神所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玩文字游戏,让人在灰色地带犹豫,进而犯罪而不自知,世上不是有许多这样的事吗?使人在违法与不违法中游走!

有人享受掌声、享受异性崇拜;却忽略了应照顾的骨中骨、肉中肉。而解释为:我们又没怎样。圣经所记的“人所犯的,无论甚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而我们并没有行淫。

唉!精神性的外遇是不是就是:精神、性、外遇步骤的简称呢?

别以为只有自己圣经最熟,最为热心,只有自己才是对的。

殊不知当圣经写着以利亚先知说了两次的话:「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时(王上十九10~14),神却对他说: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了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与巴力亲嘴的。

如何不以间接方式否定真理,如何不以为只有自己是重要得无以复加,想必是需要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一一九105)来看清楚自己的。

非「分」之想

「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4)。

诱使人在本分以外,起了欲念,实在是引诱的绝妙方式。君不见社会上多的是这样的言语引起你(妳)心中的那分蠢蠢欲动的心?

「最佳女主角,换妳做做看。」

「老婆是别人的好,老公是别人的体贴。」

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创二16~17)。遗憾的是:夏娃什么都没看见,只见那棵不能吃的树。

不也是有很多婚姻是这样的吗?没有看到太太的温柔,却见到她人的美丽;没有看到先生的负责,却见到他没做好家事的缺点?因此,每天怀抱的是不满足的心,只见那缺点(诱惑)越来越令人无法忍耐。终究……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今生的骄傲(约壹二16)对我们而言,是不是也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美丽?是不是也容易是一种看不清楚的试探?

其实,神允许人享用一切,也赐人很高的智能为动物命名(创一19~20)管理一切,只要人守本分就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或者,“守本分”本身就是与欲望交战的难处?

不知不觉

「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创三3)到「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创三6),应是表示夏娃与果子树的距离在她与蛇对话之中,不知不觉就走近了。

罗得是「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的(创十三12)。

小钱拿多了,胃口就养大了。所以有犹大去见祭司长说:「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呢?」

当超越应有礼貌的问候越来越频繁,明知不当思念,却越陷越深时,是不是应该静下来看看自己的脚步?

是不是可以「思想所行的道,就转步归向你的法度,我“急忙”遵守你的命令,并不迟延。」(诗一一九59~60)。

拒绝试探诱惑之后,或许痛苦,如椎心刺骨之痛、或如约瑟受冤之苦……,神终究不会叫我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忍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会为我们开一条出路,叫我们忍受的得住(林前十13)。但最重要的是,约瑟有三不:不听从他、不与他同寝、不和他在一处(创三十九10)。

所罗门有三不: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诗一1)。

拒绝诱惑的主控权是在自己,而且必须坚持!

「动」手犯罪

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做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能,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三6)。

虽然罪是恶者的引诱,但是有一点挺重要的:无论恶者如何引诱,罪是人自己犯的。蛇引诱夏娃吃禁果,若非夏娃自己动手摘下,恶者也不会替她摘下;若非亚当自己吃了,也没有人能替他吃的。

神的命令是先交代亚当的。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创二16~17)。所以,亚当不仅要为自己吃下禁果的罪负责,或许也该为他没有正确传达神的命令而负责?

许多的红包送到了家,送到了太太的手上,先生若装作不知道,当事发之后,是不是也可以推托而不入罪?

恶者不一定会强制人犯罪,它不会代替人去犯罪,就像神不会强制人接受救恩一样,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若犯罪,责无旁贷,责任是无法推诿的。

人若有智能是与自己有益;若是亵慢呢?总是要独自担当了(箴九12)。

末了的话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那诱惑人的,究竟是诱惑本身令人无法拒绝?还是人心本身不愿意拒绝?

(5)
上一篇 2020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