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灵的加倍感动

引言

以利亚对以利沙说:「我未曾被接去离开你,你要我为你做什么,只管求我。」

以利沙说:「愿感动你的灵加倍地感动我。」(王下二9)

当以利亚先知带着以利沙,走在几乎是他人生道路的尽头时,他以非常慈祥的口吻,对这位「准接棒人」,提出善意的关怀,「你要我为你做什么?」

想不到,以利沙说:

「愿感动你的灵加倍地感动我。」

以利亚回答:「你所求的难得……」(10节)

现代中文译本作「那是很难答应的要求。」

笔者除了上述的意思外,更喜欢以双关语来解读它:「难得!难得!」语气中满了赞赏之意。(此纯粹是笔者个人之意,非圣经本意)

一、你要求什么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祈求些什么……

当年,耶稣的门徒、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布和约翰进前来,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无论求什么,愿给我们做。」

耶稣说「要我给你们做什么?」

他们说「赐我们在的荣耀里,一个坐在右边,一个坐在左边。」

耶稣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么?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么?」

他们说「我们能」……(可十35~40)

雅各布和约翰,的确不知道他们所求的是什么,他们更不晓得耶稣所说的「杯」,是指什么,如果知道的话,大概就不会答应得那么爽快了(我们能)!

所以,不少人,表面看起来,好像知道他在追求什么,其实他并不真正知道。因此,耶稣说道:

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太廿四45~47)

忠心,还要有「见识」;有见识,才能按时分粮,也纔有能力,管理一切。有见识,才知道,自己该追求的是什么……

记否?!所罗门作王没多久,神在夜间梦中,向他显现,对他说:

「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

所罗门说:「……耶和华──我的神啊,如今祢使仆人接续我父亲戴维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仆人住在你所拣选的民中,这民多得不可胜数。所以求祢赐我智慧,可以判断祢的民,能辨别是非,不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王上三5~9)

所罗门因为求这事,就蒙主喜悦。(10节)

为何所罗门所求的,能得主喜悦?

除了神直接回答的,指出他没有私心(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外;我想所罗门的话语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轮廓,那就是「认知」的概念:

1.对自我的认知:我是幼童。

2.对环境的认知:民多无数。

3.对工作的认知:谁能判断。

就因着以上这些基本的认识,才能促成他求「智慧」的需要,也因此蒙主所悦。

他真的求得中肯,见识,难得!

今天,又有多少人,在参予圣工之前,对自己有多少能耐,有足够了解?!对于所要参与工作的困难,又体会多深……?

难怪,有些人,工作不久,就逃之夭夭了……

那些只凭恃着一股热情,却欠缺对周遭环境及工作,有深入了解的人,是很难达成美好果效的。

二、你所求的难得

以利沙所求的,「愿感动你的灵加倍的感动我」,一般认为他就是羡慕善工,希望成为以利亚的继承人之意。

按犹太人的习惯,长子是得双分产业的(申廿一17);以利沙要求「加倍的灵感动」,原有求双分产业之意,但其真意乃表示他为以利亚灵性上的长子,有继承其职分的含意。故现代中文译本翻作:

「请把你的能力加倍给我,使我成为你的继承人。」(9节)

我个人会觉得以利沙难能可贵之处,即在于此。此时此地,他还羡慕这先知职分?!如果是在一个平安、富裕、敬虔的时代来作先知,可能情况会好些;但在以利亚作先知的时代,是亚哈的悖逆,及偶像充斥的时代,想作真先知,还真不好过呢!

以利亚,这位被称为烈火的先知,有着烈火般妒恶如仇的性格,也带着神同在的审判能力;犹有逃命求死的狼狈,挟雷霆万钧之力,还无法扭转世局;可见时局之败坏与黑暗。此情此景,以利沙还羡慕圣工,想继承以利亚先知的职志?!真是太伟大了。

虽千万人,吾往矣!

但他并不迷糊,也不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从他所求的,肯定他了解到几个关键的问题。

至少,他跟随老师以利亚一段时间了;以利亚的能力与忠心,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连这么有能力的先知前辈,在圣工的领域中,都还需奋斗得如此辛苦,那么对一个刚要加入先知行列的「新人」,他将要怎么办?!

因此,我认为以利沙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可以在这时候,就明白到,在当时的以色列国(大环境),作先知(工作),自己的能力(有限),想完成使命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必须求神的能力。

1.认识环境恶劣

2.认识工作艰难欲完成使命—→须「认识圣灵的能力」

3.认识自己软弱

他求「感动你的灵加倍地感动我」,表达了他对先知职分的敬重,他不以为随随便便地便可成为先知,完成使命;相反地,他知道凭着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济于事;他需要真正的力量「神的灵的感动」,甚至比他的老师更加倍地感动(代表自己比以利亚更软弱更无用)。

「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作我的见证。」(徒一8)

非常时代,需要非常工人,更需要非常的能力。

以利沙所求的,确是很难答应的要求,因这不是以利亚所能给予的。然而,他却给了个提示:

「我被接去离开你的时候,你若看见我,就必得着,不然;必得不着了。」(10节)

三、你若看见我

以利亚真的是一位良师。

他知道,以利沙所求的,是非常宝贵的恩典;却不是他能给予的。

然而,他不泼冷水……

反而,他指引出一个方向,一个得着机会的方向……

优秀的领导者,必定知道如何去鼓舞人心,而且指引别人往前追求的方向。

同时,以利亚也明白,属灵的恩赐与能力,是神亲自赐予那配领受的人;因此,神也将会亲自验证那人的属灵质量。

我们须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人们可能给予某人高位或要职,但属灵的生命与能力,及恩赐,却是神所赏赐的。

以利亚的提示,在「若……不然……」之间回荡,答案是「得着与得不着」所以,可能可以得着,也可能得不着。

因此,中间有一空间……

你想,假若看见以利亚被接,就必得着;那么在那一霎那,是否须要聚精会神、随时儆醒,举头望天的切慕态度呢?!

当然,能否看见,在乎神要不要给他机会;假使一个人以这般渴慕,迫切又儆醒的态度,追求属灵生命长进时,您说,神会不给他机会吗?!

因而,个人认为,能不能得神垂怜,赏赐恩典,得着机会,常常与我们渴慕的态度有极大关系。

以利亚的指点,好像开了一道应许之门,以利沙若看见(参透),那就得着了。

以老师教导学生的立场而言;他要学生明白,老师离开,不是问题,真正重要的是锲而不舍,倚赖神的帮助。

这点以利沙已经明白,所以,他才要求灵加倍的感动。

或许,以利亚想着这些举动,更深刻地教导他,要用信心仰望天上,用信心,耐心去支取天上的供应。

「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廿四49)

在以利沙的经历中,我们了解到,要有属灵的看见,人须要不断地追求,牺牲、坚持、渴望、仰望……才可能得着的。

四、我被接去离开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也没有一个老师,能教诲学生一辈子;毕竟,那种机遇只是人生的短暂,匆匆即过;所以,以利亚让他知道,师徒同行的时日不再,以后将是以利沙独自前行,他终要独自面对各种挑战。

世局,是不断地变,变,变!

那么,他能从以利亚身上,学到多少方法,去应付层出不穷的困顿?!

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方法」有用尽的时候!

因而,以利沙必须学会的功课是: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诗一二一1~2)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祂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祂。」(诗四十二5)

过去,曾有神学生出去实习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遇见笔者,即告知:「老师,子弹(讲章)用尽了,怎么办?!」

窘迫之情,溢于言表!

唉!原来,他当学生时,只不断地抄录传道前辈整理好的讲章;出去牧会时,那些讲稿很快就用光了,您说,能不着急吗?!

他没有学会,最根本的关键;向神举目!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主而来!

因此,以利亚给以利沙的教导,是一种启发式的,而非填鸭式的教导。

填鸭式的教育,使人没有思考转寰的余地,往往不晓得变通,方法时而有穷;而且常常扼杀了人的内在潜力……

但观以利亚给以利沙的启蒙,却是一劳永逸,叫他直观恩赐的根源,仰求天上真神的带领……

个人认为以利亚所提到的「你若看见我,就必得着」这句话,真的富启发性;「话不说穿了」,因为说穿了,就没有一点启发的意义了!

除了要他看见外,我想今日对我们而言,它的意义在于「了悟」、「参透」,这是一种内在的光照,或者称为「属灵的看见」。

当我们能参透,做神的工作,原来是不断地靠着神的大能与慈爱,而非靠着某人的协助,那我们真的得着了!

查看以利沙后来所行的神迹,许多是以利亚所没行过的;为什么呢?!又请问,为什么不可以呢?!

他似乎有点「青出于蓝」了……

道理太浅显了,他得到神的同在,也懂得倚靠神的帮助;而神是「奇妙」的!

当以利沙掌握到,做先知的精髓时,他当然不必模仿老师过去所做的;以利亚做过的,他可以做,以利亚所没做过的,他也可以做。只要情势有须要,神随时随地可以透过他,彰显奇妙的作为。

有时候,我会纳闷,现今教会中的传道人,既是由各种不同环境中被选召,每人的成长过程及受教育的程度,又各异,因此他们的人格特质,应该是不一样的。各人应有各人的生命特质,神也喜悦透过不同性质的个人,以他特有的生命表达方式,去展现神的能力;同时也让做工的人,彼此有互补的作用。

就像以利亚与以利沙一样,一前一后,却是完全不同个性及风格的两个人;一刚烈,一柔和;一是审判刑罚,一是抚慰医治;两人搭配得天衣无缝。

他们都认知自己的特性,也顺着此特性去发挥属灵生命的色彩,将神圣工的画布,泼洒得一片瑰丽!(弗二10)

可是,如今,放眼望去,传道人虽多,所释放的道理信息及工作的计划,往往是大同小异,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虽然我们不必为了新奇而创新,但对每件事物,我们该有自己的感受,及生命的诠释方式!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某些道理听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而某些道理,又让你倍觉充满生机。

所以,发现自我,欣赏自我,以自身特殊的生命色彩,去彰显神丰盛的大能与慈爱,该是传道人最基本,也是该正视的主题吧!

五、以色列的战车马兵

以利亚和以利沙都被尊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他们两人的确很多地方相同,但又有些许不同。

两位都行了许多神迹,对以色列国也有相当贡献;然而以利亚是以利亚,以利沙仍是以利沙;以利沙不是以利亚的「翻版」。

我如此想,或许这就是以利亚伟大的地方。

他虽然栽培后继者,但没将以利沙训练得跟他一个样儿!

以利沙虽被塑造成有能力且很有骨气的先知,然而,风格却不同。

也可以说,他成功激发了以利沙内在的潜能,使他成为具有自己生命特色的先知。

俗语说「师父引入门,修行靠个人。」

所以说「领导」是:以生命引出生命,使其导入自身生命的正轨;燃放个人独特的光亮!

以生命引导生命,这就是「传承」;因一个生命即将完成,所以必要再牵引出另一个生命,如此属灵生命不断继起……

以利亚对以利沙如是,保罗对提摩太亦复如是!

六、乘旋风升天

他们正走着说话,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以利沙看见,就呼叫说:「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战车马兵啊!以后不再见他了。他拾起以利亚身上掉天来的外衣……。」(11~13节)

以利亚终于升天了,他留给以利沙的,有二件:

1.外衣──表「得着职分」

2.看见──表「得着能力」

拾起外衣,表示他得着了继承先知的职分,这同时也是「使命」的交托!看见升天的一幕;该回归当初以利亚属灵的承诺,「我被接去离开你的时候,你若看见我,就必得着;不然,必得不着了。」(10节)。如今,他看见了,带应许的诺言实现了;所以,他得着了。

得着了「灵加倍的感动」,即得着了圣灵的能力,加倍的能力。完成使命的能力。

以利亚给后继者,留下了工作的使命,也指引他如何完成使命的根本办法,就是靠着圣灵的大能……

他们「正走着说话」……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

结语

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像以利亚这种老师,甚至在世上的最后一步一脚印,亦伴随着亲切的叮咛;如此师者,今日何处得觅寻?!

如此,以生命去激起生命,以生命点燃生命的「神国之战车马兵」,今日何在?!我也惆帐!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