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是宇宙的主宰者,祂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的心思意念、言行举止,都在祂的鉴察之下。你是否也像本文中的母亲,有着各式各样的烦恼,整天愁烦、丧气、郁闷、迷惘呢?经上明确的应允:「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祂顾念我们。」所以慈爱的主正为黑暗中盲目的人,燃烧的蜡烛发出光辉,要引导他们走光明的路,祂常藉同灵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困难与软弱,因此不要自我烦恼,诚心坦然地向神祈祷,才不致给魔鬼留下地步。
入秋的夜晚,聚会已结束。突然间,电话铃声划破会堂的静寂;原来是P太太来电:「明早九时请你到C太太家,她有许多话要跟你说。」
一、个案
担任此地教会一年多,屡次访问到C家,只有一回见到C弟兄在家,其他都吃闭门羹──玻璃门窗紧闭,按电铃也毫无动静;在会堂里,很难有机会接近她,也未曾看见她与别人谈笑;一个沉静含蓄、愁眉苦脸、独来独往、躲避人群的老姐妹──C太太,竟有这么一天,自动要与传道者谈话了。
翌日,在C家客厅里,终于见到莫测高深的C太太;I执事、P太太也在座,足足谈了三个钟头。从大儿子的婚事无着落,聊到令她难以忘怀的小儿子不去教会的原因;由儿女们在E市赁居,谈到为母者的一番苦心──每日的代祷,谆谆的劝勉。然而,对信仰冷落已久的儿子们,又如何去深切了解伟大的母爱?他们岂知母亲的眼泪里,包涵多少真诚不变属灵的爱?
E市那么遥远,儿女都在那儿;有的上班,有的读书,有的半工半读。令C太太心慰的是,两个女儿都能亲近教会,重视信仰,甚至担任儿童教员的工作。然而,在故乡的母亲,总惦记着两个失迷真道,不聚会不祷告的宝贝儿子。他们虽很聪明,却不仰赖真神;倘若他们能从新得力,发起热心,回到教会,追求永生;作母亲的她,不知会何等欣悦与感谢呀!就为这事,她愁烦,她丧气;她祈祷过,她思想过;然而,她抱怨,她想不开,她找不到办法;她独自苦恼,她虽一次一次的祷告,欲不知何谓信心的交托?她迷惘,她郁闷;就为儿子们将来灵魂的得救,她饱受心灵的煎熬与痛苦。遗憾的事,黑暗中盲目的人,却看不到燃烧着的蜡烛,正发岀光辉,要引导他们走光明的路。就这样,任凭蜡烛一分一秒地溶化。
二、劝勉
经上彼得尝云:「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得前书五章7节)我们既因相信耶稣基督,得成为神的儿子;难道天父真神不顾念我们吗?天父既顾念祂的儿女,难道祂不爱护我们吗?天父既是宇宙的主宰者,祂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的心思意念、言行举止,都在祂的鉴察之下,难道祂不知我们的苦情与心境么?既然天父伟大的权能值得我们全心信靠,为何一次一次的祷告仍然无法交托出去?为何一味的烦恼困惑下去?为何整日苦楚自己而积郁寡欢?为何让郁闷鬼缠绕而无法脱身?经上既有明确的应允:「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你为何每次将忧虑送到天父面前,又从慈爱的天父手中将忧虑带回来?这就是你「困坐愁城」的主要原因。你对真神仍缺乏信心。
以赛亚书中有神的保证:「妇人焉能忘记她喫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以赛亚书四十九章15节)为父母者能自觉教养儿女走在主的正道上的责任,这是神的道与爱深植在内心所激发的亲情。「家庭宗教教育」本是为家长者,在基督化家庭里的天职;关心子女的信仰问题,辅导子女走向永生之道,此乃属灵的大爱。为父母者有此等真诚明理的爱心,必为天父所纪念;因此,真神必垂听出于真爱的祈祷,祂必施恩拯救你的儿子。母亲既不忘记怀中的爱子,天父岂会忘记我们?祂必适时挽回令公子的信心,拯救他们的灵魂。
「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我们当诚心向天上的神举手祷告。」(耶利米哀歌三章40-41节)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数年前令公子在会堂里的遭遇,实令人同情;然而,那位D弟兄或许是出于爱主之心,所以心直口快地带着责备的口吻说了令人难受的话;事隔多年,不应再计较人的恶了。虽然你认为这事是令公子开始远离教会的主因;可是为父者重视学业胜于信仰的观念,岂不是阻挡令公子再度发起热心的潜在原因吗?是故,你要赶逐郁闷鬼,先要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扪心自问:我仍然怨恨D弟兄吗?我是否看到他就讨厌?我一直把他看成不可理喻的恶人吗?我一直躲避着他吗?我仍认为他是大欺小而仗势欺人吗?我常记恨他害了我的儿子么?
耶稣的门徒,亲爱的姐妹!你若要归向真神,诚心向神举手祷告,要天父垂听你的祈求,使令公子再度恢复信心,得以行走天路,你就必须「赦免」D弟兄的一切;因为饶恕人的,必得天父的饶恕。赶快自我拆毁怨恨的墙,你才能诚心坦然地向神祈祷,也必能亲近慈爱怜悯人的主,祂必赦免你的无知,救你的儿子。
桌上的电话是牧人的好工具。拿起听筒,拨了E市的电话号码,与E传道通了电话,得到他的允诺:「我会拨空专程去访问C弟兄一家的,但愿圣灵同工,使他们不致像上次一样爱理不理、无动于衷。」
坦诚迫切的祷告中,奉主耶稣圣名为她赶逐怨恨鬼与郁闷鬼,然后劝她以后有事要向知己的同灵或传道执事讲明,不要自我烦恼;如此,才不致给魔鬼留下地步。因为真神常藉同灵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困难与软弱。
隔天,在会堂门口碰到她,已不再像过去一样垂头丧气、愁眉不展了。她已明白了许多,她竟然会笑了,而且与人打招呼。真感谢主。
「祂必像牧人牧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以赛亚书四十章1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