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吗哪的联想

圣经记载吗哪降在汛的旷野,给以色列民食用,其色白纯净,其形圆小有如芫荽子,其味甜如蜜,必须每日拾取,正是耶稣基督的预表。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而圣经中的训言正是滋养我们属灵生命的粮,也是今日基督徒的吗哪。当我们吃灵化了的无酵饼,喝灵化了的葡萄汁,心中所感念的应是这位舍生救人的主,唯有时时儆醒、祷告自觉,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天天亲近主,日日读经、才能拾取属灵的吗哪。

纯白的小面饼,

和我精彩的童年毗连,

吗哪降在汛的旷野。

这是一次惊人的迁徙行动,四百万以色列民在摩西领导之下,浩浩荡荡出埃及,一路迤逦指向迦南地。

他们从兰塞起行,经过比哈希录、红海、玛拉和以琳,安营在汛的旷野。此时他们已经脱离了法老的辖制,后顾之忧已断,正可欢然前行,为攻取那流奶与蜜之地兼程赶路、奋力争战。

然而,旷旱的野地是一场严酷的考验,这支庞大的队伍如何在满是砂砾与荆棘的旷野里觅食裹腹?如何在前途茫茫后无退路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呀!』」(出埃及记十六章2、3节)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我已经听见以色列人的怨言,你告诉他们说,到黄昏的时候,你们要吃肉,早晨必有食物得饱,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到了晚上有鹌鹑飞来遮满了营,早晨在营四周的地上有露水,露水上升之后,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圆物,以色列人看见,不知道是甚么,就彼此对问说:『这是甚么呢?』

摩西对他们说:『这就是耶和华给你们吃的食物……。』这食物以色列家叫吗哪,样子像芫荽子,颜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以色列人吃吗哪共四十年,直到进入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出埃及记十六章11-15、31、35节)

「降吗哪像雨给他们吃,将天上的粮食赐给他们。」(诗篇七十八篇24节)就这样,以色列人不耕不种,日得恒粮地渡过了四十年的旷野生涯。

一、一个幼小的吗哪拣食者

民国四十八年,我全家蒙主恩召,归入耶稣名下,祖父在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之际,接受救恩脱离魔鬼的辖制,重病旋即不药而愈,全家感谢欢欣之情不可言谕。

当时我正就读国校二年级,每日仅上课半天,有半天的时间在家休息或温书或游玩。那时,全家正浸润在满有荣耀的恩典中,唱诗祷告之声几不中辍,每天一放学回家,先把指定的作业完成,我便到祖父的房间,去拣拾当日的灵粮。

祖孙俩反覆地唱着几首刚学会的赞美诗,祖父因年纪大的关系,音调并不准确悦耳,但我们都唱得很快乐。虽然每一首诗我都会背唱,但唱得并不乏味,我们是以赤忱之心来颂赞主,以倾空一切的心情来领受诗词的内涵。附近的弟兄姊妹常来看我们,帮助我们祷告,那真是充满喜乐的时光,因为他们会教我们唱新诗,传讲新的圣经故事。

每天,祖父都教我读圣经,从马太福音开始,用闽南语朗读,不久我已能够熟读马太福音前五章。就在二年级下学期,祖父带我到海尾老家作见证,我担任的角色便是「读圣经给众人听」。

读经这件事真是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因着读经我直接领受了宝贵的比喻与教训,奠定了我信仰与生活的根基;因着读经我较同年的伙伴们认识更多的字词,学会了更多运用文字表达意思的技巧,奠定了我的学业基础;因着读经我时常由祖父带着四处见证与访问,学到了讲话应有的抑扬顿挫以及进退应对的礼节,奠定了以后我为主薄尽驽钝的根底。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又说:「我对你们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六章35、63节)

圣经里的训言正是基督徒的吗哪,它要滋养我们属灵的生命。圣经说:「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纔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彼得前书二章2节)我有幸自小蒙主拣选,并赐我环境分我灵粮,真是感谢赞美主。

今日,吗哪仍不时降给需要它的人。在这迷乱的世代里,只要你静下心来打开圣经,只要你静下心来聆听主福音的信息,你便拾着了这「滋味如同搀蜜薄饼」的吗哪。

二、主是属灵的吗哪

主耶稣曾在加利利海边行过五饼二鱼的神迹,使五千以上的饥民得以吃饱。此后有许多人跟随祂,祂知道他们的存心与动机,就对他们说:「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喫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六章26、27、35节)

神赐给以色列民在旷野中食用的吗哪,不正是耶稣基督的预表吗?吗哪自天而降,预表主耶稣自天父的怀中降世为人;吗哪色白纯净,预表耶稣的圣洁无疵;吗哪粒小有如芫荽子,预表主耶稣的谦卑无华;吗哪是圆形的,说明了主耶稣的完美无缺;吗哪有蜜的味道,代表主耶稣所赐的喜乐甘甜;吗哪必须每日拾取,告诉我们天天都需要亲近主,不可须臾离开。

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翰福音六章51节)

为了担代世人的罪,耶稣的肉体被钉十字架,舍命流血。每当圣餐礼,我们吃灵化了的无酵饼,喝灵化了的葡萄汁,心中所感念的,便是这位舍生救人的主。我们吃主的肉,喝主的血,真是心感涕零,不知何以为报?

三、你是否以为吗哪淡薄无味?

家中庭院曾栽种一棵树兰,高二公尺余,每至开花季节,黄粒之花成串绽放,远近闻香,芬芳异常,路人经过,每引颈过墙探望,欲寻芳香所在。家有来客,无不盛赞此花,均请折回数串闻香。但家人处此盛香之中,除花季之初有花香之感,每因日久习常,不觉庭中有此树兰放香,只当它凡树一棵罢了。

「以色列百性怨讟神和摩西,说:为甚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民数记二十一章5节)于是有火蛇咬他们,直到望见铜蛇才得活。

以色列人天天吃吗哪,觉得乏味,他们渴想埃及的肉食和含有葱、蒜、韭菜等刺激性的食物。保罗告诉提摩太:「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提摩太后书四章3、4节)

我们岂能不以此自惕自勉?岂能不儆醒祷告、日日读经、拾取属灵的吗哪?

(1)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