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养成习惯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用神的话。对付败坏最好的预防剂便是神的话。很多世界伟人从小读圣经,从圣经得到很多帮助。现在信徒的读经风气较差实令人担忧,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也有很多,除了属灵懒惰、幼稚外,亦和错误观念有关。很多基督徒误以为听道等全于灵命成长,读经则可有可无。然而读经好比信徒灵命的基石,而祷告与行道就是建造,透过它们我们可以很深触摸到神,因为神本是又真又活的一位,所以基督徒更需亲历信心的生活来更深认识主。

虽然有时习惯成自然,

但每天读经总是好的。

我所说的「养成习惯」,是关于圣经的。我要说的,不在于我从圣经中得了多少宝贵的道理,因为我知道得太少了;也不在于我的读经方法,因为还有许多比我更好的方法。我要说的,是神使我养成读经的习惯;我要诉说祂给我的恩典和这几年来的经验。

首先,我必须说,我读经的动机完全是出于虚荣心;至少当别人问起有没有将圣经通读一遍时,我可以无愧地回答「有」。就因为这种心理,我开始读经,那年我十四岁,读国中二年级。

读了第一遍,我知道圣经各卷的大概排列次序:旧约的历史书到以斯帖记为止;先知书不是记载故事;新约的故事部分在前五卷,其他是书信和启示录。边打瞌睡边读经是常事,不过总算将圣经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看英文圣经则是凭着一股「傻劲」。国中三年级时,我拥有一本书报社赠送的中英对照新约圣经,看它的动机是「放着可惜!」一个学英文两年多的学生,要读King James Version,就像要幼年班的小朋友读圣经那么困难,有些句子甚至完全不懂。

我遇到生字就查,查了又没背,所以有些字查了五、六遍也不足为怪。我并没有中断读中文圣经,只是将英文当做额外的分。那时,我大概还不知道什么叫灰心;高中联考的英语成绩出乎意料的高,是我第一次的收成。

可能使我中断读经习惯的因素有两个──惰性和功课,尤其是惰性。起初,我并没有把读经看为比功课重要;后来我晚间的时间分配是先读经后作功课;结果打瞌睡的次数少了,也比较不会因功课而没有时间读经。惰性却随时可能使我停止读经。

感谢神!祂扶持了我。已经有两三次的体验,当我连续几天因懒惰而没碰圣经时,神的管教就临到,祂以轻微的肉体之痛使我醒悟。虽然说口腔膜溃烂可能因为火气大、双手起水泡是因为皮肤过敏;但我宁可相信这些全是神的管教,祂提醒我,不许我败在惰性之下。

曾经两次,我有意停止读经:第一次是当我读完第一遍时,因为我那想向人夸耀的欲望已经达到了;第二次是升高三时,理由不外是功课第一。神的意念究竟高过人的意念,我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读经;祂也已将我那不纯的动机改正了。我只有感念主恩,也求主继续保守我心。

刚开始读经时,我只做到「眼到」,既不动口也不动手,甚至心也没到。渐渐地,我在有一些感触的只字片断旁边划红线;当我开始作一点归纳性的笔记时,已经是读第五遍的事了。我进步很慢,但我可以感觉自己是在进步。成就感是鼓舞我继续前进的重要原因。我曾这么想:主耶稣也一定因我的进步和我一样高兴。

前二、三年,我似乎不曾为读经而祷告,所以我因读经所得的最大益处,是习惯的养成;从圣经中得教训或以圣经的话为生活的准则还在其次。习惯一旦养成,我先做量的增加:由从头到尾的通读,改成新旧约同时读;之后,我所看的已不再限于和合本圣经,也曾陆陆续续地看英文圣经、新约的其他译本、圣经要道,翻对观福音、灵粮集内所记的经节。现在,我已能在每天的读经时间内看三或四类的书。

「每天」不中断的读经,对我而言是不可能的;惰性、情绪低潮、功课、临时急事都能使读经中断一两天,或使每日固定的读经数量减少。规律的生活虽然单调、呆板,却使我能在固定的时间读经。通常,我不会想从读经当中得到很多,只是因为这时间是我读经的时间,所以很自然地拿起圣经来读,有时不免感到几分形式化。

我没有初信者那种渴慕道理的心;多少时候,圣经的话给我的感受,既没有像蜜那么甜,更不像金子那么宝贵,只是像以色列人在旷野时所吃的吗哪那么平淡无味(我无意藐视神的话,只是说出我心中真正的感受)。

我读它,是因为习惯使然,自己也不愿这种好习惯平白地荒废。我将这种情形告诉一位姊妹,她要我在读经之前默祷,不是形式的,是诚心求神的灵感动、带领;每一次能得到一句话,就以感谢的心领受它。我再次受她的激励,使我受益不小。

从书本、从别人的口中,我知道有许多很好的读经方法,或读经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但我学不来,也不热衷去学;陈酒还是装在旧皮袋里比较稳妥。

读经没有和生活结合,是我常常觉得圣经的话平淡无味的主要原因。我没有时时使我的心思、言行、听道、祷告和读经结合,因此错过了许多道理和生活体验。无论如何,几年来,我对圣经已渐渐从知识性的记忆到成为属灵的粮食;从片断的吸收到整体的了解。我大概已经过了「水到踝子骨」的肤浅时期;往后求主带领我往更深处去。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