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辈的影响
个人的成长,个性的定型,健康情况等,多取决于青年期的教养。而青年期的教养的成败是系于师长.父母.兄姐.传道.长执.教会及学校的老师与工作上的主管。因此这些师长的教导正左右着一个人的成败。
师长的教导工作既然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必不是一蹶可成的,也不是随意可行的。它必有一定的原则,既定的方向和特殊的方法。假使违背这些原则去教导子弟、学生,不但未能养成良好的基督徒,反会将青年逼成太保、流氓等罪人。从政府的统计更知道社会的害虫里缺乏教养的孤儿为数不多,有父母照顾而进学校的反而占多数。
近年来我们真教广布,信徒加增。然而其中为非作歹,偏离真道的主内青年却骤增。因此检讨我们的教养当是不可迟缓了。因此愿将几年来在教会中身心所经验,耳目所听闻的事实综合分析,供主内同灵之参考。
二、以圣经为标准
无论父母.传道.长执.师长或长官;无论在家.教会或社会。凡是主内同灵,都当以圣经为教导根据。应当将圣经里的人生观.宇宙观.社会观……等正确地传给后辈。同时应将现代世上所流行的不正当.不健康的观念详细分析,让青年们知道何是何非,是在何处?非在何处?以求青年从根本思想有良好的结构。思想正确,信仰才能正确。
社会的复杂的,有正确的思想不一定保证行为完全正确。尤其青年的个性尚未定型,由于社会不良的引诱,常常被逼违背良心,做出他思想中认为不当作的事。因此除了要根据圣经塑造思想外,尚须教他如何在实际生活上应用他的的思想。例如十诫是我们实际生活范围,称为基督徒生活起码条件;应此要教他们各诫应如何去守,何种行为是错的,此外先知使徒们的传记,也是他们从事实际生活的良好资料。长辈当妥为分析成败因果,使他们的生活有所依据,对恶事有所警惕。
三、先求乎自身
长辈本身既要教导他人,就当事先充实自己。经常要听道.读经充实教导资料,不要自认为老迈而不求进步。也要注意现今的社会,因为青年们并未与世隔绝。他们天天在家庭.社会.教会中往返,你既然要教导他,就当对这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个从不到教会的父亲,万一儿子向他请教教会的事情,就无从回答了。纵然偶尔如此一次,做儿子的若不是白痴,他就认为父亲是虚伪的信徒,推而广之,他就认为父亲既然对信仰虚伪,对其他事情也可能同样虚伪,到此父亲纵然有多大的学问.地位或金钱,在他儿子的心目中一切都是虚伪的。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名人的儿子都不孝顺了。在青年眼中,教会.家庭.社会是三鼎足。同理,不明了(看不清楚)社会动态的师长,没有家庭经验的传道都同样的无法获得青年们的心服。
进一步,长辈要有足够的圣经知识才能指导青年的行为,纠正青年的错误。同时要了解社会情况才能向青年们指出何处有陷阱,何处有老虎。例如你要设法了解现在公务员的公私生活环境,才能指导青年如何避免贿赂,如何避免拜偶像,如何才能在宴会上避免喝酒。
总之,指导青年的长辈要比受指导的青年的要知道更多,更广泛。
四、以积极代替消极
常说“要……”;少说“不要……”。你说:“不可向西行”时,缺乏经验的青年们,不知当向何处行才是最好。同是向东行,你说“向东!”对青年是个直爽、清楚、温暖的指导,容易导致青年的同感与合作。你说“不可向西、不可向南、更不可向北!”则对青年的弯曲、难解和冷酷的指令,只能引起反感,结果是事倍而功无。
常说“我们”少说“我”。青年接受你的指导,主既把他交托你了,你与他们是一而非二,既为一主、一信,为同一事情团结在一起,都当以这一个聚集为单位(弗四4~6)。明乎其理,你自然就常说“我们”少说“你”“我”与“你们”了。我们则个个则无旁贷,“你”或“你们”与我又何干?这是青年们常有的憨见。
人与人距离的缩短是靠铺路、铺桥,而不是靠围墙与铁丝网。不但长辈的话要积极,青年做的事,也要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他们提出的建设性建议更当赞助,不可骤泼冷水。纵使那是无法实现的梦想,只要理想、手段是好的;长辈最好与她们诚恳讨论发掘问题,只要他们了解困难所在,就会知难而退的。由可以让他们光荣退却的问题而导引出一场火药味的争论,徒然被戴上独裁者的名字是不智的领导法。
青年正是精力充沛的时期,长者要积极地以正当的工作疏导他们的精力。教会里的工作不够分配时,可以适当的暗示家庭、社会上的善工,如修条道路、清理环境……。
积极的工作要妥善的计划、细心的照顾相互并行。真教会青年团体失败最大是原因的疏于照顾,其次是漫无计划。青年只有热忱,缺乏判断。因此起初虽是正当、纯洁的圣工,若无妥善的规则,极易渐离原旨。虽失之毫厘终必差之千里,在初离原旨时长辈若察不出那毫厘的影响趋势,那么它的终局,除失败之外别无他途。但是忠心的主仆绝不当因噎厌食,放弃羊群;反当奋勇,靠主小心牧养,以一己之细心保护无数的生命。
五、重点与渐进的原则
我们领导主内青年不希望永保现状,总希望个个都能日日长进,肩负更大的使命。因此我们要时刻记住两件事情:一、抓住重点,渐次放手;二、时刻修正微小偏差。
为使青年一步步学习工作,长辈当注意个人的感受能力,有计划地从最简单的工作逐步教他,随教随做,即刻修正错误。虽然此法比较费时,但成功的机会则远较他法为大,误学的倾向亦能减至最少。例如指导新进宗教教育教员,首先教他各项表册的记录,然后让他担任当天的记录。会后修正,说明他的错误。然后整队、领诗、主领……以至做到系负责。
如此指导后,你所领导的青年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工作能力。至此则可将一般例行工作交他自己执行。长辈则来回于他们之间,检查几件重要项目,务使在大原则上无人失误。其次不定规地抽查少数的工作细节,看看有否较小的偏差。再判断小偏差是各人的或是普遍的?然后予以适当的纠正。
工作几经指导后,就逐渐步入正轨。此时就可再一次相似的循环,将青年一批一批地予以更高的训练,担任更大的工作,甚至代替我们指导后进。如此一个团体就经常有充足量的人才,而不惧人才的外流。
一等到有足量的人才,你就可以一一按能力分配工作(太二五14~15)。然后继续指导,把重点放在新事情与偶发事件处理上之指导,教他们熟练与当机立断。至此你所训练的人才大致可以独当一面,独立工作了。
请看主耶酥训练门徒,首先带他们随身传道,让他们作初步的观摩。然后召集讲解重点(路十1~16),派他们独立传道。待他们回来后,听取门徒的工作报告,纠正他们观念上的错误(路十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