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从圣经看生活六大需要

人的需要到底有多少种?什么叫需求?什么叫奢求?两者的分别,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圣经中的智慧不只是严肃地说教,更多时候,藉由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的小细节,源源不绝地传送出许多深刻悠远的指引和启发。透过「从圣经看生活六大需要」,不妨稍微放轻松,看看家常的、活泼的圣经道理,你一定会发现,原来还有许多宝贝藏在字里行间呢!

人是神所创造的,生命是神的赐与;若没有神创造人类的始祖,并赐给生养之恩,天下将无人类的存在。生命是有活力的,生命的活动称为生活。人有肉身,在肉身生活的期间,就有它的需要。人类生活的需要,在神创造人类之前就已有妥善的预备。

就如造了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阳光、空气、水、动植物、矿物,以及其地下的蕴藏,高山、平原、沙漠、海洋,气候的冷暖热,都在神造人以前就已造妥。所以人的生活需要,神是预先就知道的了。然而,人的需要到底有多少种?这乃因人的看法而异其结论。

有人需要吸烟、饮酒、嫖淫、赌博、打架……,但有人认为无此必要。在此,我们须将需要与欲望、奢侈、情欲分开。所谓需要,乃是维持正当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事物;若已经满足了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要再求多余的享受,那就是属于奢侈放纵情欲的范畴了。

人类生活上的需要,大体言之,就是:食、衣、住、行、育、乐六种。我们称此为生活六大需要。因篇幅所限,仅来分述圣经对此六大生活需要的教训,以供读者一同研究,守其中的真理,蒙神赐福。

壹、食

中国古人有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人类与饮食关联的密切。凡是人,都有口腹,有口腹就有食欲。因此,神就造了地上结种子的菜蔬、五谷,并结果子的树木,赐给人类作食物(创世记一章11、29节)。在洪水以后,神还把地上活着的动物赐给人类作食物,如同菜蔬一样(创世记九章3节)。

神固然关心照顾人类生活上所需要的食物,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人饮食饱足,满心喜乐(使徒行传十四章17节)。因此,人类应当感谢创造天地,照顾人类生活的伟大的天父真神,赐给我们食物,歌颂祂;每逢饮食之前,就要先感谢真神的赐与,才是真神的好儿女(约翰福音十五章36节)。

食物,固然是人类生活上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食物,婴孩将不会长大,孩童将不能发育,成人将无力工作,老人将失其调养。当神降飢荒与人类的时候,人们平时所追逐的奢侈品、金银……,都不能使他们满足了。因为没有吃的东西,他们还能以黄金、钻石……,为食物充飢吗?因为飢饿过度,将至困倦乏力,终至死亡。所以食物是人类生活上基本需要之一。

然而,人类的死亡,并非尽因缺乏食物。主耶稣告诉全人类,「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言语。」当初神创造始祖亚当的时候,将他安置在神眷顾下的伊甸园中。

神对他说:「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是一句关系生死的神口中所出的话,始祖亚当夏娃非因缺少食物而死,却因他们心里松弛了神的吩咐,终至不守神的训诲,伸手摘下那含有恶性的「分别善与恶的」树上的果子来,把它吃了。

心里、身体俱都犯了罪,死就跟着罪临到人类。如果食物是叫人活着的唯一条件,那些不缺少食物的富足人就不会死了,但事实否认了这种条件。死在世界上已经作了王,无人能抗拒,这是因人犯罪,离开了生命之泉源─真神─之故。所以人不求生则已,若要求生,就要追根究底,直寻人类及万物所本的造物主真神,明白祂救命赎罪之道,听从祂口中所出的一切话,才是根本办法。

古人以扫,生为长子。依犹太人惯例,长子有殊荣,在父亲死时,可继承大部份遗产及祝福和尊荣。但是这种种权利和好处,是期待性的,属于将来才有的,必须忍耐等候到最后才能得到的,不是现实的好处。当父亲仍在世时,生活与次子并无大异。

但时机一旦到来,长子与次子,好处就显然不同了。这种长子名分,持有人若非有高远的眼光和认识,是不会视为珍贵的,以扫就是这样。他经常注重肉身现实的享受,专讲究口福宴飨之乐,追逐山珍海味,餍其口腹之欲。

有一次,他再为吃野味,远至野外山间打猎,奔逐疲倦而返,飢渴万分,眼见其弟雅各(后易名以色列)在熬煮红豆汤。以扫为求即刻满足肉体紧急食欲,不能忍耐等候回家再吃,就在雅各面前,指着永生之神的名严予起誓,愿以长子名分交换雅各所熬煮的那些红豆汤。

于是买卖双方在神的立会见证之下,这件旷古未有的买卖契约成立,发生了效力。因为是出于以扫自己的心甘情愿,并无强迫在其间,是两相情愿的买卖,不可反悔。何况是指着神起了誓!后来,他们的父亲死期将至,要赐福给长子,以扫因起誓出售在先,终因不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长子之福分,真的归给了其弟雅各!那时,以扫一再后悔,痛哭失声,也不能更改,使长子名分复原,损失至惨!

圣经说:「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好处。」(希伯来书十三章9节,十二章16节;创世记二十七章37节)。所以,食物若会叫我跌倒─犯罪,就宁可忍饿不吃。「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罗马书十四章17节)。

今天,我们不可以食物来败坏我们在神面前的恩宠。神的圣灵禁戒人吃祭偶像的物,也不可吃血,并勒死的牲畜,因为血是动物的生命,人不可吃。圣经着有明训,我们不可干犯(使徒行传十五章29节)。

圣经又告诫我们,要避免贪食、醉酒的行为。暴饮暴食,饮食无度,是病从口入的主因;这种饮食,非但无益,反害了健康。酒能乱性,使人放荡(以弗所书五章18节)。这两样饮食,若不悔改,足以使人倾家荡产,不能获得生命。

主耶稣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翰福音七章27节)。这食物,就是遵行真理,作成祂要我们作的「义的工作」(约翰福音四章34节)。我们有这食物,就有永生,心灵得以满足快慰;身体所需用的日常饮食,神也会照顾了(马太福音七章25-33节)。

贰、衣

衣服也是人所必需的,它是为遮蔽、暖和、保护身体的目的而有的。故以端庄、整齐、清洁为正派,并不以贵价华丽为必要(提摩太前书二章9、10节)。起初神造人类的头一对夫妇时,他们是赤身露体的,但却无害羞感,因为那时他们心中无邪,还没有犯罪,不知羞耻为何物。

后来他们犯了罪,邪恶入了心,问良心有愧,就怕见真神,到处躲避荣耀圣善的神。因有了羞耻,他们才开始编造树叶为衣,遮蔽赤体,状极可怜,神才为他们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这是人类穿衣的开始。

人类的主,耶稣基督说:「身体胜于衣裳」(马太福音六章25-26节)。人的身体,是神按着自己的形像样式,用地上的尘土造的,神再向人的鼻孔吹了一口气,才成为有灵的活人,能明辨是非,崇敬真神(创世记二章7节)。因为肉身原属世界的尘土,就有属世界的情欲,这情欲要求过着败坏的生活,以至归土。

叫人活着的灵,原属真神,是精神的,非物质,所以有神性的善,要寻求过着崇高的道德生活,就如正义、诚实、慈爱、良善、恩慈、怜悯等美德,作个具有尊贵人格的人,以荣耀真神,其终极目标是─像天父一样完全无疵(马太福音五章48节)。所以人若身为罪人,再如何地讲究衣服妆饰,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罪在他身上、心里,妆饰外表是徒然的。反之,若身为义人,则可以朴素的粗衣为衣服,并非耻辱。

始祖犯罪的结果,不但自觉肉体赤身可耻,连内心也赤身可耻,因为他们心里也已默许犯罪了。身体赤露可耻,需要穿衣;灵性赤露可羞,也需穿衣遮其羞愧。为了人肉体的赤露,神为人用皮子做衣服给人穿;为了人的心灵的赤身,神也为人预备了义袍礼服,要赐给凡自感心灵有罪可耻的人穿,这就是耶稣基督的义。

神如同父母疼爱儿女般的爱着世人,我们岂可仍然自甘堕落,作可耻的赤身者吗?请快来,接受这袭华贵的义袍礼服穿在身上,使你得以坦然无惧的晋见辉煌荣光灿烂的荣耀的主─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使你成为祂喜筵上的贵客佳宾,与祂同享天国里的快乐(马太福音二十二章1-14节;启示录三章17-22节)。

否则,你若只穿着物质的皮衣,而不真正的穿上耶稣基督所赐的衣服─神的义─到天下万民站立在主台前晋见大君王享荣耀的时候,你就只有一个悲惨的地方可去──「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二十二章13节)。

基督徒的食、衣、住、行、育、乐都是自由的,基督释放我们,叫我们得自由!可是,总有一些人信心不够,所以会有许多的疑惑、软弱,怕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圣经上也有说,常常有人做了一些不可拿、不可摸、不可行的事情。食、衣、住、行、育、乐固然为首要支出的基本需求,但在加以满足的时候,当厘清「需要」和「想要」的差别;相对的,有些付出并非出于人性需求,却是必要而蒙福的关键喔!

叁、住

住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人总该有个住处,作他生活的中心。人的住处,在起初神造人的时候,是在神同在的伊甸园──那是有神同在的园地。在那里,他们与神所造的各样果树花草,可爱的各种动物、高山、小丘、河流、海洋为伍,生活虽简陋,却有神的爱与他们同在。他们生活在平安幸福的境地,他们享受了真正的安乐家的幸福──神是他们的家。

后来,他们轻忽了神口中所出的话,受了恶魔诡诈欺骗的甘言诱惑而犯罪,离弃了生命的道、幸福的条件──神。从此,人就不配与神同住,成为离开神,在世上流浪的浪子。在世上的日子,没有指望,没有神,过着放纵肉体和眼目的情欲,贪行各种汚秽,追逐虚浮短暂荣耀的一生。

虽然会用沙石、泥浆、灰泥、竹木、矿物……等材料营建房屋栖身,但是因为「死」作了人的王,人人必死(创世记二章17节;希伯来书九章27节),人在世上成了寄居客,不能久生。自精神方面言之,因为人们离开了神,忘记了真神,以偶像为神,或误以为没有神,所以心中没有真正的安慰。

死亡的恐惧存在每一个活人的心里,并且一生多有患难困苦(约伯记十四章1、2节)。所以尽管身体居住在堂皇富丽的房屋,装璜设备极尽豪华满意舒适,但终久难免为「死」、「病」而痛心哭泣!房屋犹在,人将腐朽;房屋虽好,仍不能作他久远的住处,终局归回尘土!所谓「人生如寄」,正是最好的说明。

因此之故,主耶稣到世上来,开头一句话,就是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信福音!」(马可福音一章15节)。要救赎人类脱离罪恶,归回神的义,重回神的国。那里,才是人的荣耀,才是人永远幸福的安乐家。使徒保罗也说:「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摩太前书六章6节)。并未提及房屋,因为我们在世上是寄居的。

在那天上的家,圣经描述为「好得无比」的地方(腓利比书一章23节)。那里是创造天地的主,自从创世以来就已开始预备建造的永存的房屋,供永生的人永远居住的。那里的房屋,不是人手所造的,乃是造天地之主所造所设计的。

人的智慧能力不能与神比拟,同样,人所建造的房屋,也就不配与神所建造的房屋比较,所以说是「好得无比」。在那里,神要擦去人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不再有飢渴,不再有恶人,也没有恶事了。全能的神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神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

那是永生的圣城,墙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城墙的根基是用各样宝石修饰的。建材是碧玉、蓝宝石、绿玛瑙、绿宝石、红玛瑙、红宝石、黄璧玺、水苍玉、红璧玺、翡翠、紫玛瑙、紫晶。这是形容非同寻常的高贵富丽堂皇华美,是人在世上的房屋所不能与之比拟的。

十二个门是十二个珍珠,城内的街道是精金,不是柏油路,好像明透的玻璃。……那城内又不用日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城门白昼总不关闭,在那里原没有黑夜……凡不洁净的,并那行可憎与虚谎之事的,总不得进那城(启示录二十一章)。只有名字写在羔羊耶稣基督生命册上的,才得进去(路加福音十章20节)。

我们活在世上,若居无定所,贫无立足之地,寄人篱下,饱受风霜雨淋之苦,将益感房地产在我们人的生活上是何等重要。因为房屋可作休息、睡眠、工作、防风雨、防盗、护身、放置动产……等等用处。因此,多少人为得有自己所有的房地产,平日省吃俭用,累积储蓄,勤劳工作,开源节流,总想望早日获得自己所拥有、所居住的房屋及土地,以免飘流失所,无家可归,这是人之常情。

住所,首重平安。所以古人有言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所以住的环境的安危,是选择住处首先要考虑的一项。与恶人、不仁之人为邻,犹如与虎豹猛狮豺狼为邻一样的危险,所以应择民风纯朴、仁爱的人为邻居,才算得上有智慧。

这就是小方面而言的。就大方面言之,如果一国有战乱,那国家将不是好住处。就整个世界而言,因为罪恶在其上沈重,神的刑罚将要临到世界,所以世界没有平安,核子战争的威胁已经笼罩整个地球,这世界是我们永远可安居的地方吗?答案是否定的。明眼人将为这世界的前途忧心忡忡!

我们为今生短短数十年的居住处所─房屋,尚且要努力,省吃俭用,储蓄购买房屋;为我们那永远的来世住处,我们岂不更当先有预筹谋算准备和努力?圣经明白昭示我们人类,人死后的住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永远享福快乐平安的天国;另一是永远受苦受刑受辱的地狱(路加福音十六章19-31节)。

这两个住处,正在等候人去住。通往这两个住处,都有它们的路径。主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七章13、14节)。

何处有平安?圣经说:「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爱里没有惧怕,……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壹书四章16-18节)。没有惧怕,就是平安。我们企求的平安住处,就是这种境地。我们当竭力,好使我们住进这「爱」,与神同住,平安常驻。

『「仁」者,天之尊爵,人之安宅也』,正与经训脗合,人若不仁不义,为非作歹,虽居住在豪华的房屋,心里、身体也是享不到平安的。人若有仁爱的言行生活,虽住陋室僻巷,身心仍是享受了平安。

我们在今生,若不住进爱中(哥林多前书十三章;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46节)生活,来世就休想进入永生的神国。所以应速速悔改罪过,信从真道,为那永存幸福平安快乐的天上房地产的居住权而努力(路加福音十章20节)。届时短暂今生一过,就可被接进那永存的房屋,永远居住。

肆、行

人为工作,为生活,必须往来,这就是行。行必有目标,否则徒然奔跑,白费力气。依造物主的旨意,人类的行,应是为神的荣耀,为正义的生活而行,如亚当,神吩咐他要修理看守那伊甸园,作神所差遣的工,守神的吩咐,不犯法作恶。为此目的而行止,必得神佑,必蒙真神祝福。

为使人能行,神为人造了两只脚,使他们走路。起初,人以步为行,后来为走远路,就骑马、驴、骆驼。后来人口繁多,牲口不足使用,神就使人有发明设计之智能,由矿物提炼钢铁、金、银、铜、铝、锡等物,并以木材等物制造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大空船等,以助人行。

由于这些科学交通工具之助,便利人类照神的话治理这地,也更使人类发现造物主的智能是何等伟大,高深莫测。「我观看祂指头所造的天,并祂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祢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祢竟眷顾他!」(诗篇八篇3-4节)。我们行的愈远,登的愈高,看的愈阔,进的愈深,愈发现造物主的奇妙的能力,使我自肃然起敬,赞美祂的圣名。

诗人大卫说:「主啊!祢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祢都晓得,祢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祢都细察,祢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主啊!我舌头上的话,祢没有一句不知道的,祢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我往那里去躲避祢的灵?我往那里逃避祢的面?……」(诗篇一百三十九篇1-7节)。

我们一生的事都在祂手中,祂鉴察,明白我们所有的一切思想、举动(使徒行传十七章24-31节)。所以我们应当谨慎我们的言语、行为,因为神要按照各人的行为、言语报应各人,或善或恶,终久必得报应。谚云:「一失足,成千古恨」,足为行者鉴戒。

「路上平安」,是行的幸福。不论步行,或骑马,坐车,乘飞机、轮船、宇宙飞船玤,都要追求「安全」;否则,半途受阻,断送前程,不能达到行的目的。要想路上平安,就要先求明白自己所行的道路,是何种道路?目前状况如何?其过程如格?终点何地?否则,暗中摸索,盲目跟行,是非常危险的。「但得智慧指教,便有好处」,因为智慧将入你的心,指出何为正路,何为邪道,何为善,何为罪,明辨好歹,知所抉择,避险进安。

圣经说:「神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祢公义的典章……」(诗篇一百十九篇105、106节)。我们的脚步,若步步得到神的话语的指导,将是一路平安,因为行在光明的路上。

行,是达到目的地的唯一方法。行的终极目标,应是荣耀的神国,那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行,因为它的结果,必引你进入永生、幸福。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

这条通往永生天父的道路,是我们今生应当跑的路。朋友!您现在所跑的,是这条路吗?「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四章12节)。我们务必为此努力,否则,我们就难逃厄运─葬身于这「将亡城」地球。

耶稣说:「天地要灭没,我的话却不废去。」(马太福音二十四章35节)。我们当效法古时南方之女王的行,她为爱慕神所赐给所罗门的智慧话,不远千里从地极而来听学智慧。主耶稣比所罗门更大,祂有永生的道理,我们岂不该比南方的女王更加殷勤,为这道理而努力行,忍耐行,以至获得所应许的救恩吗?「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希伯来书二章3节;马太福音十二章42节)。

一个人若将物质生活作为生活的最终目标时,便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刻。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只换来更大的空虚和欲望;因为生活的真正意义,不是物质所能解答的。人的社会常起常落,唯有真神安定在天,不会起落,且与我们同在,只要我们守信,神的信实是毫无疑问的。

伍、育

育是生育与教育。

关于生育,神赐福给始祖亚当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创世记一章28节)。照神的祝福,人生养到这世纪,可说已经相当众多了,这地也已经为人类所治理了。但是因为人类犯罪,罪作王辖制人类,使人类不能如意行正直善良的事,所以世界多有苦难,大灾难之发生为期也已不远。

使徒保罗被圣灵感动说:「我对你们说,因现在的艰难,据我看来,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你有妻子纒着呢,就不要脱离;你没有妻子纒着呢,就不要求妻子。但你若娶妻,并不是犯罪;处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若常守节更有福气。」(哥林多前书七章26-40节)。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给的赏赐。」(诗篇一百二十七篇3节)。这里所谓「儿女」、「胎」,是指婚姻关系中所怀的、所生的子女。「因为苟合行淫的人,主必审问。」(希伯来书十三章4节)。要使儿女成为主所赐的产业,要使所怀的胎成为主的赏赐,您必须以主的道来教养他们走在主的道路上,使他们认识主、敬畏神;否则,贻害儿女,罪不能免。

父母不正当,焉能教导儿女?所以人不可轻慢婚姻。除了婚姻关系之外的男女关系,皆系淫乱,因此所生之子女,为非婚生子女。「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使徒行传十七章30节)。否则,难逃毁灭的灾难(创世记六章)。

圣经说:「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箴言十章21节)。知识、智慧虽非财物,却足以救人脱离死亡(传道书七章11节),宝贵胜于财富。所以人光有财富而无智慧,不认识真神,不辨是非道理,就被圣经称为「无知的财主」,价值无几,因他没有永生。

何种知识、智慧、学问,可以救人逃离死亡?圣经说:「敬畏主,便是智慧;远离恶,就是聪明。」(约伯记二十八章28节)。「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三章16节)。人若欲求永生,则这门学问,是非认真受教学习不可了,因为这是关系生与死、福与乐的大事,是人间最重大、最宝贵的一门学问,难怪南方的女王不辞艰辛地要追求,何况我们呢?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二十二章6节)。对于这种教养工夫是懒惰不得的,您殷勤教养孩童走正路,他将带喜乐安慰回报您。

陆、乐

世人因生活劳苦,就寻求娱乐身心的方法来调剂生活的紧张。游山玩水,观赏景色、动物之美,赞美造物主奇妙的行为,歌唱、欣赏音乐,均不失为正当的娱乐。

「心中欢乐」,是娱乐之冠,如果心事重重,忧虑疑惧纒心,就是有优美的歌声乐音、美丽的环境,仍然不能使心喜乐。因为将有大难苦痛要临到他,他就如同麻木之人,食不知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

要使心中欢乐,首先应求心安,作事待人不亏良心良知,行事正直,不诡诈,不害人,进而帮助困穷,将会增进心中的喜乐。语云:「助人为快乐之本」。「行善最乐」,诚不虚言也。

人如果犯罪作恶,亏负了人,害了人,作羞耻之事,良心将予以谴责非难,这人心中就不会快乐。这样的人要寻求心里的快乐,除了痛悔前非,改过去恶,重新做人以外,再无方法。若不这样做,反藉酒解愁,将是愁上加愁;或寻求色情淫乱之乐,迷醉自己,终久皮肉和身体销毁,宝贵的生命又被淫妇俘虏猎取。「与妇人行淫的,便是无知;行这事的,必丧掉生命。」(箴言六章32节)。悲哀、痛苦、羞辱、死亡,将成为藉淫乱取乐之人的下场。

财富可以顺人心,所以世人多竭力追求财富,欲以财富为其乐事。但若罔顾道义,贪图非分之财,害人利己,以不法手段诈取盗得的财富,终久成为他祸患的根源,并非快乐。圣经形容世上的色情、醉酒、贪财之乐称为「罪中之乐」(希伯来书十一章24节)。既然是罪中的快乐,那快乐是暂时的,快乐之中含着罪恶,神的刑罚就跟在后面,紧追不舍,乐极生悲,所以不是真正的快乐。

真快乐,是平安的、合理的、荣耀的。

良好的希望,可以使痛苦消失。「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希伯来书十二章2节)。

这种「摆在前面的喜乐」,必须先具有「行完神的旨意,作成祂的工」,「殷勤治理家务,热心行善」,「按时耕耘,流泪撒种」,「打胜真道上美好的仗,跑尽当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等等要件为底,然后才有那种「盼望之乐」,使您欣然忍受目前的苦难(约翰福音四章34节;箴言三十一章10-25节;雅各书五章7节;提摩太后书四章7节;哥林多后书四章16、17节)。

这种「又坚固,又牢靠的前头的指望」,可以使我们这信从主耶稣,逃往避难所的人,大得勉励。因有这盼望,使我们不至于羞耻,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这种喜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神已经为我们预备一座天城(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节)。

以上所述,是人类生活上的六大需要─食、衣、住、行、育、乐,都与神脱不了关系。我们为了永远的福乐,应当寻求真神。因祂是食物的创造者,是衣服的预备者,是住处的建造者,是使我们行动的主,是生养我们,教化我们的父,是喜乐的源头。我们若丧失了祂,我们将无乐趣可言。枝子若离开树干,就必枯干,丢在炉里,结局很惨。我们若联合在祂里面,我们就有生命,就会开花结果,欣欣向荣,得着更丰盛的生命。

主耶稣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加福音十章41-42节)。这上好的福分,才是我们生命的真正需要。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