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确知自己在神面前蒙恩,才能宣扬神的恩典;惟有自己先得平安,才能述说平安的信息;惟有用自己的生命去经历神,才能去传扬真神如何改变人。基甸他筑起敬拜的坛,建立了他对神及对自己的信心;而后又筑起见证的坛,为神作公开的见证。愿我们也能先把自己造就成真正拜神的人,然后除尽一切偶像,与神灵交。
想宣告神的恩典,自己必须先感受恩典;
想述说平安的信息,自己必须先有平安;
想传扬神可以改变人,自己的生命必须先经历改变。
您为神的国度不展而心焦吗?奋身投入之前,有一些预备动作是不容省略的……
经文:士师记六章17-32节
一、敬拜的坛──耶和华沙龙(24节)
真神拣选基甸时,他要求证据,以确定与他说话的就是神;当基甸献上礼物,真神由磐石中发出火来烧尽祭物,表示神悦纳。于是基甸在那里筑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
耶和华沙龙,意为:「耶和华赐平安」。起初基甸所表现的态度似乎较软弱,但经过献祭之后,他得到证据,知道主与他同在,也拣选他来做拯救同胞的工作,因此,这个祭坛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观察基甸的工作,在开始实质的工作之前,他必须先成为一个敬拜神的人。惟有确知自己在神面前蒙恩,才能宣扬神的恩典;惟有自己先得平安,才能述说平安的信息;惟有用自己的生命去经历神,才能去传扬真神如何改变人……
这个坛的存在意义对基甸来说,是跟「个人」有关的;藉着这个坛,建立了他对神及对自己的信心。
如果我们探讨「工作」与「敬拜」间的顺序,我们将可发现,基甸是先成为一个「敬拜」神的人,再出去为神「工作」。
所以,不必急着要为神工作。试看今日,不少信徒忙于神的事工,却忽略了灵修,为了焦急于主耶稣的托付,废寝忘食地奔波,可是到头来,往往是手酸脚软,怨言不断,就像当年伯大尼的马大一般(路加福音十章38-42节),原因何在?就在于只忙于工作,而不能以细腻的心,去体会耶稣的心意。
假使我们要进入合神旨意的事奉,且要进入更有功效的事奉,就必须先建立自己与神有良好的关
系,这样才能期望有更美好的结果。
可叹!今天有些所谓「热心」的信徒,却只热衷于工作,对崇拜、聚会、读经、祷告、默想、生命的交通,一点都不感兴趣;难怪,他们不能表现出美好的事奉来。主耶稣所言:「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同样,也可拿来判断他们是那一类型的信徒!
二、见证的坛—磐石上的坛(26节)
这座坛是神指示基甸所筑的,相信目的是为作公开的见证(对基甸也是一种勇气考验)。
整个过程,包含着拆毁与建立的观念;神首先要他拆毁巴力的坛,以及砍下木偶,然后再立神的坛。
更大的困难,基甸所要拆毁的坛,刚好是他的父亲为巴力所筑的;所以基甸必须先排除由家中(或亲情)来的阻力,然后再面对群众的压力(30节)。
这种情况让我们了解到,一个信徒要为神作公开的见证,实在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具备勇气才行。
基甸虽然「怕」父家和本城的人(25节),他还是行了;他不敢在白昼行,选在夜间行。
白昼去行,可能阻挠太大,不易完成;所以,他利用夜间进行(一点阻力都没有),等城里的人在隔天清晨发现时,整个局势已定了。
有时候我们为主作见证,阻力实在太大,不妨灵巧一点,不一定要「以硬碰硬」;要紧的是事情的结果如何,因为「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传道书七章8节)。
我们发现,基甸要完成这项工作时,所担忧的对象有两方面:①父家②本城的人;换句话说,有自己家族的人,还有外面的人。
主耶稣曾经表示过:「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马太福音十章34-36节)。很多时候,由于信仰不同之故,家人不能成为我们信仰上的赞同者,在不谅解之下,甚且成为反对者;因此,要作主的门徒,为耶稣作美好的见证,诚须坚忍的勇气,去突破眼前的困境。
要为神筑坛作见证之前,须先将偶像的坛拆毁,并且砍下木偶,最后焚烧;可见,建立之前,先要拆毁。我们替神所作的见证,有时会觉得乏力,甚至不能发挥大的攻效,或许在诸多原因之中,有一因素就是:没有将该拆毁的偶像拆毁。
对信徒而言,我们今日所该除掉的偶像,该是精神上的偶像,我们对偶像的清除常是不够彻底的。请看神如何指示基甸:「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我们既未将「木偶」作柴,就不能建立起「见证的坛」。
夜间(暗中)所作的工作,到了适当的时间(清晨),就会显露出来;信徒个人暗中得胜经历,终必成为公开的见证。我们更该认为,一个人若不能先有个人得胜的经验,就不可能有公开得胜的宣告。主耶稣传道之初,岂不是先有旷野得胜的经历,然后再开启整个福音的事工吗?
诚盼每个做主圣工的人,都能先把自己造就成真正拜神的人,看重与神的灵交,对神有绝对的认定,且在主里满有平安,然后除尽一切偶像;相信这些将是我们拓展圣工前,一种很好的预备,也是得力的秘诀。
当基甸完成这一切工作后,为了需要,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34节),从此,就开始了他那伟大的事工。
好好预备自己吧!然后再寄望神的灵充满、赐力(撒迦利亚书四章6节),加上不怕死的勇气(启示录十二章11节)、及灵巧的心(马太福音十章16节),终必看见神的手带领我们横越属灵的荒凉领域,建立可歌颂的荣耀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