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汉字中,「左」与「右」最初出现在何时,不可考证,只知在汉代有「无出其右」的成语。中国古代皇帝登基之后,便向南而坐,位置都是坐北朝南,称为「南面称王」。所以面向南方时,「左方」是东边,「右方」是西边,因而江「左」即称为江「东」地区。「左」与「右」有时也指地位的卑与尊,比如成语「无出其右」,就是无人能胜过的意思;被降职或贬官称为「左迁」。再者,近代在政治立场上,「左派」和「右派」通常用来表达完全对立的看法。一般「左派」被认为是激进者,主张积极改革,支持社会平等,反对阶级统治。一般「右派」被认为是保守者,主张稳妥、渐进的改革方式,维护旧有传统。
《圣经》中是否也有「右边」的记载?「右边」的意义为何?为何「右边」代表尊贵?「神的右手」意义为何?人坐在「神的右边」有何意涵?因为《圣经》对「左边」的记载较少,以下的探讨以「右边」为主。
一、右边的意义
在《圣经》中,「右边」表示方位。例如祭司献平安祭的时候,要得「右」腿为分(利七33);又如大卫王为了数点以色列人,就吩咐跟随他的元帅约押,从但直到别是巴,数点百姓。约押和众军长就从王面前离开,去数点以色列的百姓。他们过了约但河,在迦得谷中、城的「右」边亚罗珥安营,与雅谢相对(撒下二四5)。
在《圣经》中,「右边」也常作为比喻性的用语,代表尊贵的位置,因为大多数人的「右手」比左手灵敏。兹举例略述如下。
(1)代表尊贵的地位
《圣经》第一次提到「右手」比「左手」尊贵,是在《创世记》中。例如约瑟带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儿子,去见父亲雅各,雅各要给他们祝福。雅各伸出「右手」来,按在以法莲的头上(以法莲乃是次子),又剪搭过左手来,按在玛拿西的头上(玛拿西原是长子)。约瑟见他父亲把「右手」按在以法莲的头上,就不喜悦,便提起他父亲的手,要从以法莲头上挪到玛拿西的头上(创四八14、17)。可见当时人的观念,认为右手的祝福可以带来特别的力量。又如雅各为幼子取名为便雅悯(创三五18),意思是「右手」之子,显示父亲对儿子的偏爱。再如所罗门王的母亲拔示巴去见他,要为亚多尼雅提说;王起来迎接,向她下拜,就坐在位上,吩咐人为王母设一座位,她便坐在王的「右边」(王上二19)。
此外,在祭司的按立仪式中,要献上赎罪祭的公牛、燔祭的公绵羊,还要献上第二只公绵羊,就是承接圣职之礼的羊,也就是特别的平安祭(出二九28)。摩西要把公绵羊的血抹在亚伦和他儿子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又把血洒在坛的周围(利八22-24)。「抹血」代表被洁净,也就是要分别为圣奉献给神。把血抹在「右耳」、「右拇指」和「右脚拇趾」上,「右边」是较重要的一方,代表身体的全部,都要被洁净奉献给神。所以我们的耳应分别为圣,要单听神的话;我们的手应分别为圣,要单作神喜悦我们作的工;我们的脚应分别为圣,要单走神要我们走的路。我们要将全身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我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在《新约圣经》中也记载许多「右边」,强调它是尊贵的位置。例如耶稣施行神迹时,要求门徒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约二一6);有主的使者站在香坛的「右边」,向祭司撒迦利亚显现(路一11);彼得拉着生来是瘸腿人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徒三7);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约十八10)。
(2)是友谊与信任的标记
「右手相交之礼」是表示接纳对方的一种形式,在教会中普遍被信徒采用。例如使徒们向保罗行「右手相交之礼」(加二9)。这就如同英文的“Give me five”,five是指五只手指头,也就是伸出右手相互击掌的意思。一般陌生人不会随便和别人击掌,这是属于伙伴之间的亲密动作。
(3)代表南方
「右方」的希伯来文,有时被译为「南方」,因为在面向东方日出之地时,右手正好在南方(撒下二四5);而左手正好在北方,因而「左方」的希伯来文,有时被译为「北方」(创十四15)。
例如,摩西和以色列的众长老吩咐百姓说:你们过约但河,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给你的地,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迦、约瑟、便雅悯六个支派的人,都要站在「基利心山」上,为百姓「祝福」;流便、迦得、亚设、西布伦、但、拿弗他利六个支派的人,都要站在「以巴路山」上,宣布「咒诅」(申二七12-13)。「基利心山」位于示剑山谷「南方」,和「北方」的「以巴路山」对峙。显见「南方」是「右方」,代表尊贵的位置,因此要在「基利心山」为百姓「祝福」。而「北方」是「左方」,代表不好的位置,因此要在「以巴路山」宣布「咒诅」。向百姓宣告「祝福」或「咒诅」,是由利未人来宣告,每一种宣布百姓都要回答:「阿们!」(申二七14、26)。
二、神的右手
神是灵,原本没有手。但《圣经》的作者,用「拟人化」的方式来描述神,强调神用手来工作;而「神的右手」则是代表祂的能力与尊荣。对神的选民而言,神的手就是救恩;但对敌人而言,神的手就是毁灭(出七4;撒上七13)。
《圣经》最早出现「神的右手」,是在摩西的凯歌中;这是比喻性的用语,显示神的无所不能。例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歌说: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祂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耶和华啊,祢的右手施展能力,显出荣耀;耶和华啊,祢的右手摔碎仇敌。祢伸出右手,地便吞灭他们(出十五1、6、12)。
在《诗篇》中,也常出现「神的右手」,显示神的能力与拯救。例如《圣经》云: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因为祂行过奇妙的事;「祂的右手」和圣臂施行救恩。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诗九八1,一一八15)。神是造物主,祂是无所不能的,人在「神的右手」中,可以得着永远的福乐(诗十六11)。
此外,「神的右手」成为神子民在急难时的盼望。例如经云: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赛四一10)。
三、在神的右边
「神的右边」代表最尊贵的位置,只有末世的弥赛亚才配坐在其上。耶稣是末世的弥赛亚,祂现在坐在「神的右边」,已经成为荣耀的王。例如经云:「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诗一一○1)。这原是在君王登基典礼时,由祭司或先知所宣读的诗,表示膏立的君王是蒙神悦纳的。君王的权柄是由神所赐与,他与神十分亲近,因而坐在「神的右边」。君王是由神派人按立,代表他是神旨意的执行者。神应许要扩展他的国度,使仇敌都臣服于他,作他的脚凳。同时,这经文也预表弥赛亚,祂是蒙神悦纳的君王。
《诗篇》一一○篇常被《新约圣经》所引用(太二二44;可十二36;路二十42-43),例如使徒彼得说:「这耶稣,神已经叫祂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祂既被神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作你的脚凳。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徒二32-36)。「主」对我「主」说,第一个「主」是指耶和华,第二个「主」是指弥赛亚,就是耶稣。彼得在此解释《诗篇》一一○篇时,他认为这里所预言的弥赛亚已经实现了,就是耶稣基督。所以使徒在此宣告耶稣坐在「神的右边」,祂已被神的右手高举,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
此外,耶稣也曾多次自我宣告,祂要坐在「神的右边」。例如大祭司问耶稣说:「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耶稣说:「我是。你们必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可十四61-62)。在《新约圣经》中,除了用「坐在」神的右边,来描述神将耶稣升为至高以外(腓二9),有时会使用「站在」、「高举在」神的右边来描述。例如,众人用石头打司提反的时候,他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看见神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神的右边(徒七55);又如彼得说:耶稣既「高举在」神的右边,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徒二33)。
就灵的观点而言,神是灵(约四24),而耶稣与父原为一(约十30)。但就救赎历史的观点而言,目前耶稣基督坐在「神的右边」,它有下列的意义:(1)代表耶稣是蒙神悦纳者。因耶稣顺服至死,完成救赎的大功,所以神高举祂,将最好的右边位分赐给祂。(2)代表耶稣是得胜者。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来二14)。耶稣战胜魔鬼(林前十五24-26),就以得胜者的身分,坐在神的右边。(3)代表耶稣是掌权者。神将耶稣升为至高,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腓二9-11)。祂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祂要作万王之王,直到永远(路一31-33;提前六15;启十一15)。
结语
经云:「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祂仇敌成了祂的脚凳」(来十12-13)。所以耶稣已经被神高举,成为万主之主。耶稣要消灭所有的敌人,末日祂与魔鬼争战,祂必胜过他们(启十七14;林前十五24-26)。
我们是否会成为耶稣的敌人,被耶稣消灭?还是成为耶稣的贵客,坐在耶稣的「右边」?倘若我们愿意遵行神的吩咐,肯照顾教会里的小弟兄,就可以成为蒙福的人;能够坐在耶稣的「右边」,承受那创世以来为我们所预备的国。倘若我们不愿意遵行神的吩咐,不肯照顾教会里的小弟兄,将成为被咒诅的人;结果是坐在耶稣的「左边」,进入那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太二五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