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作者
新约圣经中有三个雅各:
1.约翰的哥哥,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太四21,十2),他是十二使徒中第一位殉道者(徒十二1~2),那时福音还未在分散的犹太人中传开,所以他不可能是本书的作者
2.亚勒腓的儿子小雅各,也是十二使徒之一(太十3),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可能是本书的作者
3.主的兄弟雅各(可六3),是本书的著作者
二、作者简介
雅各是主耶稣的兄弟(太十三55;可六3),当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拒绝不信祂是弥赛亚,且讥笑祂是癫狂的(约七3~5;可三21)主耶稣复活之后,向他显现才相信(林前十五7)他也参加耶路撒冷求圣灵的祷告会(徒一14),信主得圣灵后,极其热心,与彼得、约翰齐名,称为教会的柱石(加二9),耶路撒冷大会时,他作主席(徒十五13~29),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徒十二17,二十一17~25)
传说(据第二世纪的史家希基希布斯Hegesippus)雅各的生活是拿细耳派的,为人虔诚,注重祷告,因不住的祷告,两个膝盖的皮很厚,好像骆驼的膝盖一样他为人极其公义,被人称为「公义的雅各」
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与希基希布斯、优西比乌Eusebius的记载,在主后六十二年,大祭司亚拿与文士法利赛人趁非斯都已死,新官尚未到任前召集会众,叫雅各在圣殿廊下宣布耶稣不是基督,但雅各大声呼叫说:「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是将要审判全世界的」犹太人大怒,用石头把他打死了也有传说,他被法利赛人拖到圣殿的走廊,然后用木棍打死另有传说,他被逼上殿顶,被抛下而死有关雅各的殉道,传说不一总之,他是为主殉道了。
三、著书时间
大约在主后四十五年左右因为本书未把会堂和教会分开(二2,五14),没有提到耶路撒冷大会和该次大会有关的决议,并且完全写给分散的犹太信徒,显然当时外邦人信主的尚不多,因此断定是早期的作品。
另有人主张本书是较迟的作品,大约在主后六十二年或六十六年前(雅各殉道约在主后六十六年)尼罗王大屠害基督徒,犹太信徒大受苦难而散居在各地时。
四、受书者
散住在各地犹太人中的基督徒(一1)
五、本书的特色
1.引用旧约名人的事迹多
短短五章中,引用旧约名人事迹如下:
(1)摩西的律法(二8~13)
(2)亚伯拉罕献以撒(二21)
(3)喇合接待探子(二25)
(4)约伯的忍耐(五11)
(5)以利亚求雨(五17~18)
2.本书与箴言
A.箴言强调真智慧,雅各叫人求智慧(一5),并详细述明属天与属地智慧的分别(三13~18)
B.箴言是劝世的格言,本书中类似格言的句子甚多,例如:
(1)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一8)
(2)大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一11)
(3)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一19)
(4)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一25)
(5)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死的(二26)
(6)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三10)
(7)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四2~3)
(8)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四4)
(9)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四8)
(10)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四17)
3.本书与登山宝训
本书与登山宝训很相似,注重行为,认为我们的义,要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雅各反对急躁、虚浮、长舌、私欲和贪心本书与登山宝训类似的经文比较如下:
一2──太五11~12
一5──太七7
一25──太七24~27
二5──太五3
二13──太五7
三11~12──太七16~18
四11~12──太七1~2
五2──太六19
五12──太五34~37
4.本书充满比喻
雅各像他的兄长主耶稣一样,善用比喻,以浅显的比喻来说明有深意的真理
例如:
(1)海浪喻信心(一6)
(2)花草喻世上的虚荣(一10~11)
(3)种子喻神的道(一21)
(4)照镜喻听道(一23)
(5)身体与灵魂喻信心与行为的关系(二26)
(6)马的嚼环、船舵、火、罪恶的世界喻舌头(三3~6)
(7)泉源、果树喻不可一口两舌(三11~12)
(8)云雾喻人生(四14)
(9)金银长锈喻资本家的剥削(五3)
(10)农夫的忍耐喻信心的忍耐(五7~8)
5.本书与保罗书信
有许多人与马丁路得一样,认为雅各书与保罗书信是相反的(他说:本书中的道理,不过是草木禾稭)其实雅各并未反对信心,保罗也未反对行为,保罗是由信出发勉励行为,雅各是以行为来成全信心这是真理的两面,互为表里本书与保罗书信不同之点如下:
(1)背景不同:雅各书的背景是试炼,所以重行为;保罗书信的背景是异端,所以重信心
(2)时间不同:雅各早,保罗晚
(3)对象不同:雅各书是写给犹太信徒,保罗是写给外邦信徒
(4)引经不同:雅各引创二十二章,保罗引创十五章,时间相差数十年
(5)雅各反对虚浮的信,保罗论真实的信,两人并不冲突
(6)雅各强调信心要有行为的表现,信行合一;保罗反对没有信心的死行为,其实是一样
(7)雅各论在人面前称义;保罗论在神面前称义
六、本书的内容
1.请安的话(一1)
2.信心的试验(一2~4)
3.信心的祷告(一5~8)
4.信靠的生活(一9~12)
5.试炼与试探(一章)
6.禁戒肉体的私欲(一13~16)
7.赐诸般恩典的神(一16~18)
8.听道与行道(一19~25)
9.真实的虔诚(一26~27)
10.待人之道(二1~13)
11.信心与行为(二14~26)
12.作完全人(三1~2)
13.舌头的比喻(三3~5)
14.不要一口两舌(三9~12)
15.两种智慧(三13~18)
16.不可与世俗为友(四1~6)
17.务要抵挡魔鬼亲近神(四7~11)
18.你是谁?竟敢论断人(四11~12)
19.不要张狂夸口(四13~17)
20.不可贪财欺贫(五1~6)
21.忍耐等候主(五7~11)
22.不可起誓(五12)
23.祷告的生活(五13~18)
24.挽回失迷的弟兄(五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