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交友之道

引言

读经:罗七。林前九。

圣句: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二22)。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去世,无时无刻不在人群之中。在家庭中有弟兄姐妹一同生活;稍微长大,有邻居的小孩做游伴;开始上学,有更多的同学共同学习并游戏;毕业后便有同事。同行一起工作;如此一辈子离不开人群;这些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因此我们不能不考虑朋友对我们的影响,以及那些是应交的朋友,那些是应躲开的人。

一、朋友的影响

1.影响信仰:圣经和使徒认为基督徒有几件事不可不禁戒,就是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但一些未信主的人士却认为这些并不是什么坏事,根本不必禁戒。如此,信主与未信主的人,其观点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如果与未信主的人深交,常常无形中在信仰上受了影响,我们不可不谨慎(徒十五28-29;林后六14-18)。

2.影响品德:彼得劝我们,应当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因为我们昔日随从未信主之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未信之人在这些事上,见我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我们。因为信仰不同,道德观。罪恶观也不同;所以一些未信主的人,不但认为贪。嫖。赌。饮等为很自然的事,并且认为不做这些事的人是怪人。由此可知朋友对自己的品德有很大的影响(彼前四2-4;提前六11;提后二22)。

3.影响事业:孔子认为使人受益的朋友有三种,其中之一就是多见识的朋友;使人受损的朋友也有三种,其中之一就是说话圆滑并无实学的朋友(论语季氏篇)。可见益友。损友对我们的事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4.影响健康:良友懂得凡事有节制,在休闲活动,体育活动上有适当的节制,不致使我们的健康受损,甚至发生生命的危险;也不会引诱我们去做伤害身心的赌。嫖。饮等不良行为。

二、当交的朋友

1.能互相琢磨的朋友(箴二七17)。

2.能互相劝戒的朋友(箴二七5。6。9。17,二八23)。

3.能互相帮助的朋友(箴十七17,二七10;传四9-12)。

4.清心祷告主的朋友(提后二22)。

5.正直信实的朋友(箴二七6。9)。

6.能节制的朋友(彼后一6)。

要交能够向父母介绍的朋友(相信父母不会反对交往的朋友)。

最好的朋友是主耶稣,信神就成为神的朋友(箴十八24;雅二23)。

三、当躲开的人

1.末世属世俗的恶人(诗一1;提后三1-5)。

2.犯重罪不肯悔改的信徒(林前五9-11)。

3.愚昧人(箴十三20,二六4-6)。

4.爱说谎的人(箴六16-19,十二22)。

5.不忠诚的人(箴二五19,十九4。6。7,二七6下)。

6.爱谄媚的人(诗五9;箴二六28,六23-24,二七14)。

7.爱传舌的人(箴二十19,二六20-22)。

8.好生气的人(箴二二24-25,十六32,十九11,二九11)。

9.懒惰的人(箴六6-11,十二11,二四30-34)。

10.好酒的人(箴二十1,二一17。20,二三20-21)。

11.好赌的人(箴十三11,二十21,二一6,十五27)。

12.淫乱的人(箴五15-22,六23-35,七1-27)。

四、当如何与朋友相处

1.用爱心相处:与朋友交往,若所有的言行都出于爱,必不伤害朋友且能随时造就朋友。

2.不嫉妒、不轻视:看到朋友有成就,过着幸福的生活,应该为他高兴,绝不应嫉妒他,更不可用计破坏他的幸福,遇见朋友苦难,遇不幸的事,不应轻视他,应与他一同解决困难。朋友之间应有苦同担,有乐同享(箴十四30;雅三16;林前十二26;太十八10)。

3.要诚实:与朋友交往要老老实实,诚诚恳恳,不说谎,不诡诈,不虚伪。不矫饰。不毁谤朋友(诗十五1-3)。

4.要有礼貌:与朋友见面,应彼此请安,谈话的态度要庄重,言语要温和,朋友不可有厌恶的表示,更不可有轻薄的举动;未被邀请,少到朋友的家,以免打扰朋友(西四6;箴十五1,二五17;提前五13)。

5.要守信:与朋友约会,非有特别事故,不可失约;非不得己不要借用朋友的东西,若借用,要如期归还;答应朋友的事,必须尽力办到(参考:撒上二十,约拿单与大卫)。

6.要和睦相处:待朋友要宽容忍让,若朋友得罪我们,应从心里饶恕他,绝不可相骂或打架(罗十二17-21;太十八21-35)。

7.要规过劝善:朋友若有过失,应以委婉的言语,趁着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诚恳地规劝;若自己有过错,被朋友规劝,就应该虚心接受,并感谢他(箴二七5-6。9,二八23)。

8.要互相帮助:朋友有患难时,应伸手帮助他;患病时应探访他,照顾他,尤其贫穷的,较软弱的,更需时常关照他(箴十七17,十九6-7。17,十四21。31)。

结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们应象君子,以义和礼相待,以忠诚结交;不象小人,以请客。游玩结交朋友(彼前四3)。未达适婚年龄,不宜与异性朋友单独交往(作集体交往较合适)达适婚年龄,应请父母做主,相亲后若要交往,言行要有分寸,要保持身心的圣洁。结婚后更要谨慎异性之间的交往。

(0)
上一篇 2020年7月30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3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