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求学之道

引言

读经:约十九。弗六。

圣句:得智慧胜似得金子,选聪明强如选银子(箴十六16)。

我们国家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的健全人。所以这些目的也就是我们求学的目的。

一、为什么要求学?

1.养成良好的德行

公民与道德及各种活动,使我们了解人群关系及做人做事的道理。

a.。做人诚实(腓一9-10,二15)。

b.勤劳工作与读书(帖前四11;弗四28)。

c.仪容端正,不奇装异服,不篷头垢面(申二二5;提前二9)。

d.言行端庄,圣洁(帖前四3;弗五1-7)。

e.注重礼让: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亲朋,让座老弱妇孺,常说"请"。"谢谢"。"对不起",不忤逆傲慢,不逞凶斗殴(弗六1;罗十三1;箴十七17;罗十二17-18;提前五8)。

f.遵守秩序:养成排队习惯,遵守公共秩序,服从团体纪律,严守本分,不争先恐后,不乱闯红灯,不肆意叫嚣,不违规。

2.培养健康的身心

健康教育及各种体育活动,协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运动习惯。

a.注重卫生,锻炼身体,养成正当休闲兴趣,思想纯正,明辨是非,不吸烟。不赌博。不盲从。不进入不正当场所,不阅读不良书刊(林前六12)。

b.不过分读书或运动(尤其比赛),凡事有节制(彼后一6)。

c.不因生活不检点伤害身心(林前三16-17)。

d.定时作息,摄取适当营养,注意安全,作适度运动。还要发展理性,控制情绪,修养坚忍的意志,增进身心健康。

e.充实健康教育的知识,身体力行。

3.追求丰富的知识充实谋生的技能

现在科技发达,工商业进步,各种知识与技能日新月异。所以我们须追求更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将来更能适应进步时代的不断需要,对教会。社会。国家能作更多的服务和贡献。

4.充实自己,为圣工作充分的准备

传福音、证道、领诗、司琴、当义工等都须要各种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对做圣工有相当大的帮助。如摩西要带领百姓出埃及以前,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所以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又如亚波罗,也是有学问的人,所以能讲解圣经。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徒十八24-28)。

5.追求更真确地认识人与世界

人是有理智的,运用智力是人的本能和责任,受教育是为要启发我们的思考能力。而且,学问大都是关于人类和环境的知识,所以我们求学,也必须存心寻求真理,追求更真确地认识人类以及人类的社会与世界。

二、求学应有的态度

1.依靠真神:智慧是神所赐的(雅一5),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聪明知识(但一17。4)所以我们应依靠真神求学。

2.为充实自己而求学:应当为造就自己,增加知识,获得谋生的能力,读经的能力,做圣工的能力而求学;不应为得高分,奖学金,荣誉或为升学而求学;更不应为了与他人恶性竞争,选校不选科系,拼命投考热门学校的热门科系。

3.依自己所得的恩赐求学:每一个人,从神领受的恩赐不一样(有时亲弟兄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只要依自己所得的恩赐,尽力求学或作工就可以了。在"按才干受责任"的比喻中,那领五千的另外赚了五千,领二千的,也另外赚了二千,这二个人所赚的钱数不一样,但都按才干尽力去作,所以获得同样的称赞和报酬。那领一千的未能尽力赚另外的一千,结果被主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受处分了,这并不是因为他所得的恩赐不大,乃是因为他未尽力(太二五14-30)。恩赐较小的人,不必强迫自己读高校,可到职业训练处接受职业训练,将来仍能养活一家人,造福社会。

三、正确的学习方法

求学除了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脚到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自动自发:不宜依赖别人的督导,应自动自发学习。学习前,自动预习;学习时,集中精神,注意听;学习后自动复习。有必要时自动写笔记且力求正确。迅速。整洁。讨论时,主动发言,并力求有条理且清楚。又自动多阅读有益的读物,多得知识。自动多做实践,证实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

2.要有效率:我们应尽量缩短读书的时间,这并不是主张偷懒,乃是要我们尽量提高读书效率。成绩的优劣,受学习效率的影响大于读书时间的长短。

3.要记忆、思考与融会:学习时,应该把所学的记忆下来,如果不肯努力,学过就忘掉,便等于没有学。但只是死记而不了解,或虽了解而不思考和融会,仍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思考和融会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彻底了解所学的,而且还可能使我们得到新的启示与发明。

4.要注意健康:在过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容易疲劳并对眼睛有害。所以阅读时,必须有充分之光线。坐的姿势不端正,也容易疲劳,且对身体的发育有不良的影响;所以不宜靠着沙发或躺在床上阅读,而应正坐在桌旁阅读。要提高学习效率,除了采取适当的阅读方法之外,必须有强健的身体,所以必须注意睡眠。饮食。运动及适当的休息,以便增进健康。

结语

有些人受了智力或环境的限制,不能学。有些人却因为缺乏求学的心志而浪费了神所赐的智力和父母的金钱。若有求学的机会,我们应秉持着学成的心志,拒绝一切使我们分心,影响我们学业的嗜好与习惯。求学必须下苦工,但绝不是"痛苦",而只是"辛苦",且是"先苦后甘"。人人都有神所赐的求知欲(追求真理的意愿),求知欲能获满足,实在是人生乐事之一。但是,我们也不要把学业看得太重。有人因考不上大学而精神失常;也有身为大学教授的博士轻生自杀;可见,学问不一定能满足人生的需要,它和金钱。地位一样,不能带给人真正的幸福。唯有真的信仰--信耶稣,才能带给人真正的平安与快乐。

(0)
上一篇 2020年7月30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3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