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读经:路十六。提前二。
圣句: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箴二八19)。
近年来我国由于经济急速发展,工商业繁荣,社会风气日趋奢靡,好逸恶劳,一部分有见识的人深以为忧。国家为了端正社会风气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圣经对"勤俭"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勤俭?
1.勤劳与富足:神一造人就吩咐人要治理这地,管理海里。空中及地上的活物。又规定六日要劳碌作一切的工。故勤劳作工是人的本分,而守本分的人能过富足的生活(创一28;出二十9;弗四28;帖前二9,四11)。
a.勤劳读书,学业会进步(业精于勤,荒于嬉)。
b.勤劳作工,能增加生产,可以避免麻烦别人,不但自己不缺乏,还能帮助贫穷的人(箴十4,十四23,十三4,二十13;弗四28;帖前四11)。
c.勤劳作主的工,不会徒然(林前十五58)
勤劳但必须诚实(箴十16,十三11。23,二一6,六6-11)。
勤劳但不要贪财(箴十五6。27)。
勤能补拙:中庸第二十章中有一段话说:"别人用一分气力就可以的,我要用一百分气力去做;别人用十分气力就可以的,我要用千分气力去做。果真能依这个道理去做了,虽是极愚笨的人也一定会明白,虽是最懦弱的人也一定会自强起来。"
2.节俭与清廉:节俭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节俭可以养廉,可以寡欲。宋儒司马光认为俭则寡欲,寡欲则正心修德;侈则多欲,多欲则作恶败家。圣经主张先靠神除去私欲,自然能脱离醉酒。荒宴等事,过着有节制的生活(加五16-24)。
a.节俭不致穷乏(箴二一17)。
b.节俭不致取不该取之物(出二十17,二三8)。
c.爱宴乐的会颠倒是非(箴三一4-5;传十16-17)。
d.爱宴乐的不能守真道(路八14)。
e.爱宴乐的易犯罪(可六14-29;但五;箴十四13)。
知足才能节俭,节俭常感有余而不觉不足,自然不会夺取他人之物(提前六6-8;来十三5)。
以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以及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比用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更美,在神的面前极宝贵(彼前三2-4)。
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除去私欲和宴乐(多三3-5)。
用钱应量入为出,并且尽量储蓄;用物当用则用,当省则省,丝毫不浪费。
二、均衡物质需求
1.禁欲:物质欲望常诱人堕落,败坏德行。所以古代圣贤多主张克制,藉以维护善良的品德。
2.纵欲:现代经济大国多采取放任政策。繁荣政策,鼓励国民追求物质享受。
3.折衷:克制过度常违反人情,且阻碍经济发展;放任又难免破坏道德规范。所以最好采取折衷方式,均衡物质的需求,较能顺应人情且不致损坏道德。在目前工商业社会中生活,禁欲已不切合时宜,纵欲必徒增痛苦与困扰;我们应衡量自己的能力与生活的需要,做适当的调适。
三、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1.职业平等:职业只有职种与职位之分,不应有上下贵贱之别。有职业平等的观念,才能彼此尊重,造成和谐的社会;又能使人人安分守己,各乐其业,贡献于自己所属的社会(罗十二3-8;林前十二4-31;彼前四10-11;参考:太二五14-30)。
2.劳动神圣:劳动就是工作,凡是正当的工作都是神圣的,不应有贵贱之分,从事于任何正当的工作,都是受人尊重的,唯有游手好闲和从事不正当职业的人,被视为羞耻(帖后三10-12;多三8)。
3.服务人群:工作不应只为求利益,应以服务人群为目的,应按各人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彼前四10-11)。
4.凡事服事主:从事于任何正当职业,应以服事主的态度工作,并以从主领受的态度,领受该领的赏赐,有这种观念,必能快快乐乐。心甘情愿地从事辛苦的工作,并以感谢的心领受微薄的报酬(弗六5-8)。
结语
勤与俭为致富(至少不缺乏)的二大要件:一个不从事于生产工作的懒惰人没有收入,不但不可能致富,甚至连日用的饮食也须仰赖别人。麻烦别人(箴六6-11,十4,十九15)。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无论在读书。作家事以及帮助圣工上,都当尽力去作。一个习惯于浪费金钱的人,虽然有丰富的收入,也会因不知适当地节俭而致穷乏(箴二一7)。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养成适当节俭的好习惯,绝不用不该用的金钱,把神所赐宝贵的钱财用在更有意义的事上,以荣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