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华大地,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无不深受其害。为防控疫情,各地相继启动一级响应,铺开系列防疫工作,其中包括暂停一切集会活动。为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工作,宗教场所也暂停了集众性活动。
对真耶稣教会的信徒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当安息日来临,我当往何处聚会?我当如何守安息?固然教堂无法集众聚会了,但安息日还是要守的,因此形势所迫之下,信徒惟有在家庭进行线上聚会。对此,不少信徒反应,没有在教堂守安息很不习惯;也有部分软弱的,干脆在家睡觉,只求肉体“安息”了。但愿神怜悯,使疫情尽快消除,好让我们可以恢复“弟兄姐妹和睦同居”、“同心合意敬拜侍奉”的聚会生活。我们在祈望的同时,更需要对此次应急事件做一番思考,如果长期无法聚会,或无地方聚会,我们的信仰将何去何从呢?我们的信仰生活可有保障呢?我想,如果一个家庭早已建立家庭祭坛,相信不论何时何地何环境,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很强的抗压能力和属灵韧性。
家庭祭坛,简单地说,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人随时随地向神筑坛献祭,敬拜真神,在家庭的生活中融入敬拜神、亲近神的活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离不开会堂的集众崇拜,也需要家庭的信仰氛围。正如以色列选民不但藉着会幕集体守节献祭,也在家中传讲神的律法(申六4-9)。圣经中好些古圣徒都非常重视家庭祭坛的建设,我们不凡例举些许来看“家庭祭坛”的重要性!
一、圣经中的家庭祭坛
1、挪亚一家蒙拯救
挪亚时代,因人对神失去敬畏的心,任意妄为,终日思想的尽都是恶(创六5),惹动神的怒气,神定意要将那世代的人尽行灭绝,而唯独拯救挪亚和他的家人,因挪亚在神眼中看为完全人,他的家人也不效法那时代的人,倘若挪亚家人罪恶满盈,必然逃不过神公义的审判。
所以,挪亚一家蒙拯救,不单是因挪亚的义,更可以说是得益于义人挪亚成功的家庭祭坛建设。因挪亚重视家庭祭坛的建设,使一家人都敬畏真神,不沾染那世代的罪恶,他们一家人都坚持一夫一妻,坚信洪水灭世之事,同心顺服进入方舟。
及至挪亚一家出方舟后,首先不是考虑如何生存,而是筑坛献祭向神感恩。挪亚身为一家之主,不但自身对信仰重视,也重视在家庭建立祭坛。
2、亚伯拉罕随处筑坛
亚伯拉罕是以色列人的先祖,最初神在万族万民验中他,并与亚伯拉罕立约,将各样的福气赐予他和他的后裔,并一切属亚伯拉罕的人(加三29)。亚伯拉罕敬畏神,大有信心,满心相信神的应许必然实现,但他也知道他的后裔承受应许的前提是应当敬畏神。
于是,我们看到亚伯拉罕带着家人不管辗转何地,祭坛就建到何处(创十二7-8,十三18)。他的信心不单促使自己与神密契,也造就一家人的灵性,我们从他家人的表现可窥见一斑:爱妻撒拉是仰赖神的圣洁妇人(彼前三5-6)、幼年以撒熟悉献祭流程(创22章)、忠心老仆人靠神促成以撒婚事(创24章)。亚伯拉罕成功的家庭祭坛,影响了家室几代的信仰,蒙真神的祝福,以色列人从一个家庭,成为一个民族,又发展为一个国家。
3、哥尼流全家敬畏神
哥尼流是个义人,对神虔诚,常常祷告;对人有爱心,多多周济百姓(徒十1-2)。他的祷告和善行达到神的面前,被神记念(徒十4)。在一次祷告中看见异象,得到启示,邀请使徒彼得到他家聚会讲道,最终哥尼流一家及其密友受洗受圣灵,信而归主。救恩临到外邦人最明显的印证即从哥尼流一家开始。
哥尼流一家的美好见证,跟哥尼流重视家庭祭坛息息相关,圣经评价说“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徒十2),可见,家庭祭坛的建设,对引导家人归主也是有极大的帮助。
在新约时代,主耶稣看重诫命,每周都要照着素常的规矩进入会堂守安息,但他也教导门徒在会堂守安息之外,其他时间、其他地方也可以多多聚会亲近神,主应许说,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会,那里就有主在他们中间(太十八20)。
因此,使徒教会时期,门徒们不单有圣殿的崇拜生活,也在家中聚会(徒二46),享受与神灵交、与弟兄相亲的美好。有些福音刚刚开拓的地方,都从家庭聚会开始,比如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家、老底嘉的宁法家(西四15)、腓利门家(门2),以及供门徒聚集的马可家(徒十二12)等等。
综上所述,家庭祭坛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不是新鲜的事件,而是神的选民常见的信仰生活。
二、今日家庭祭坛的缺失
时至今日,信仰环境优越了,各地都有教堂了,聚会也方便了,我们似乎越来越依赖教会的安排,依赖会堂的集众聚会,信仰生活缺乏主动性,家庭祭坛似乎难觅踪影了……究其原因,今日家庭祭坛的缺失主要在于观念上的偏差:
1、不重视
不知道家庭祭坛的重要性,误认为信仰只在教堂,信仰生活就是去聚会。这种观念是极大的错误,对基督徒的灵命将是沉重的打击。
若以为信仰只在教堂,那么,出了教堂就没有信仰生活了。因此,一周中的六天,在家里基本没有信仰的元素,没有祷告的声音,没有赞美的歌声,甚至连圣经也不知放置何处,去教堂前还须一通翻箱倒柜寻觅。
我们常把真理的道比作属灵生命的粮食,肉体的生命尚且需要一日三餐来维持,属灵的生命靠一周三堂道理岂能足够呢?难怪有时心中会有莫名的空虚,那是因为属灵的饥荒啊(摩八11)。
若以为信仰生活就是去教堂聚会,那么,有去聚会即可,还要什么家庭祭坛呢?如此过于依赖教堂聚会的信徒,一旦到了没教会的地方,或没得聚会的时候,一下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信仰,成为迷失的羊,落入危险的境地。
2、不懂做
有的人渴慕亲近神,爱好信仰生活,但苦于不知怎么做家庭祭坛。
其实是把家庭祭坛想得太复杂,认为这是讲道人才能做的事,自己圣经不熟,道理懂不多,没有文化,不会讲说,几番顾虑下认定自己做不了家庭祭坛。
家庭祭坛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做的,不论文化、不论年龄、不论人数…只要家中有主的门徒,都可以自行建立祭坛。只要愿意做,真没思路也可以请求教会帮助,请教同工、弟兄姐妹。下文我们会提供些许方法以供参考。
3、没空做
有的弟兄姐妹一听到家庭祭坛,连忙摇头,直言家里大大小小都很忙,没有时间做。
忙碌,与其说是这个时代的症候,不如说是人生的实况。人生在世,要汗流满面才得糊口这是不变的定律,没有哪一个人能以轻省,我们更应当思考忙碌背后的人生真正意义所在。
话说回来,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压力,每个家庭成员也有各自的重担。大人觉得很忙,有的是客观因素,确实很忙,社会工作、家庭事务、教会圣工,交织在一起,难以招架。然而每个家庭都一样面对这些,为何有的人仍可以活跃在教会侍奉中呢?我想,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没有做好协调。打个比方,同样的时间,同样都有家务,安息日聚会有的人可以早早到教堂,有的人总免不了迟到,如果把聚会摆在首位,可以提早起床,把紧急的家务料理后,先行去聚会,其他家务等聚会完回来再做,基本是不会迟到的;如果把家务都做完再考虑聚会,不迟到都难。
至于孩子,当然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业,但有的家长过于重视孩子学业,使得孩子在学期间的人生完全被课本、作业、成绩填满,没有其他的色彩。如此想法,自然认为孩子的时间都在补习、写作业,哪有时间做家庭祭坛。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一二七1)。我们要明白,学业固然重要,但有神的祝福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果效。
4、不敢做
也有一部分信徒不是不愿意做家庭祭坛,而是不敢做,为什么呢?乃因家里信仰不完全,另一半不信,甚至有父母做迷信。为了家庭和睦,或顾虑另一半的感受,不敢有任何信仰生活,怕引发矛盾。甚至有的人正常的灵修、祷告都得偷偷摸摸进行,更何谈带着孩子做家庭祭坛呢。
其实,这样的困境更需要做家庭祭坛,不然孩子会很疑惑,分不清信与不信的区别。再者,你不尝试,家庭的信仰永远如此,很难有何突破与改变;你尝试了,说不定神怜悯,施行大能的作为,另一半信主归真了。
建立家庭祭坛,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困难不一样,除了观念上不重视这一点,其他的困难,应该来说都不是很大的困难,都是可以靠信心去努力突破的。以色列民族在历经一两千年的全世界范围的大流散后,仍然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及对耶和华神的信仰,丝毫没有被其他国家民族所同化,究其原因,除了神的保守外,很重要的就是他们在信仰传承上的重视与坚持,这种信仰传承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摩西在申命记中教导以色列百姓,要将神的诫命教训他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又要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并城门上(申11:18-21)。以色列严格遵守神的诫命,用家庭祭坛的方式,让信仰植根于每一位以色列人心中。其实,在这个信仰传承的过程中,以色列在异国他乡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其实远比我们大得多,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我们重视了,很多困难自然就会不再是困难。
三、建立家庭祭坛的益处
1、丰富信徒信仰生活
教堂的集众聚会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局限性。一则受时间的局限,一周仅有一天圣日崇拜,周间若没有其他信仰生活,很容易脱节;二则有信息的局限,教堂集众聚会,通常以讲道为主,少有分享与交流,又由于听众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以至于讲台信息也比较偏向大众化。虽然各个年纪也都有各自的团契聚会,其形式可以多元化,或以比较轻松的方式进行,但是这些交流也仅限同年纪之间。但更为密切、更多时间相处的家庭成员之间呢?尚没有平台促进这种亲人间的交流。
信徒家庭若能搭建信仰交流平台,是最直接有效的。比如,我们倡导在家庭中要培养家庭成员读经、祷告的习惯,但大家读经的状况如何,读得明白吗?祷告专心吗?内容正确吗?若有家庭祭坛的平台,就能更好地、确实地推动家人的信仰成长。
2、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家庭祭坛除了可以造就、提升一家人的灵性之外,也可以促进、联络一家人的感情。
现今的时代,交通便捷了,资讯发达了,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疏远了,又因为忙碌,大人小孩都有各自的事情,似乎天天都在家,近在咫尺,却又难得一聚,一家人同在屋檐下,却说不上几句话,各做各的事,更别说针对信仰做交流与分享了。
若一家人定意将家庭祭坛建立起来,按计划执行,先把各自手上的事情放一放,小聚一下,读读圣经,唱唱诗歌,分享见证,共同祷告,岂不美哉!隔代之间或许有些许代沟,但在共同的信仰、一是的真理之下,不会存在所谓的“代沟”以至无法沟通。反而藉家庭祭坛的平台,家人之间互相分享心得,倾听家人的心声,必定会促使亲情更加浓厚,家庭更加温馨。
3、稳固信徒家庭的信仰
家,是每个人心中的港湾;家人,是联系最紧密的一个集体。一旦家庭中亲人软弱,或遇病痛、苦难,这个家庭将如被阴影笼罩般的压抑,每个家庭成员都被牵累,有时会让人心力交瘁,信心软弱。可见家庭的平安、稳固有多么的重要。
从信仰的层面看,如果家庭有破口,就容易受魔鬼侵袭,则家人灵命岌岌可危。
若建立起家庭祭坛,一家人藉此常常灵修,必使家庭稳固非常,即或有困难与试探,藉着同心合意的祷告,彼此的扶持与勉励,必然更有力量,靠主得胜有余。
4、促进教会的永续发展
每一间教会,都是有大大小小的信徒家庭组成的。每一个小家庭的稳固,所发出的力量是大的。如果一个家庭全家敬畏神,侍奉神,就是极美的见证。约书亚说“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这是何等有力的话(书二十四15)。一位传道人说,当他在一间教会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弟兄在讲道,妻子在翻译,女儿会弹琴,儿子能领诗,好生感动!一家人都能侍奉,都在侍奉,是何等的幸福之家!
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建立家庭祭坛,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在真理中,都在主路上,这就是实实在在地牧养工作。这样的家庭,不仅能牧养自己一家,还能参与教会圣工帮助他人。如此,教会必然更加兴旺发展。
四、如何建立家庭祭坛
既已知道家庭祭坛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必须立定心志,排除万难,让基督进入我们家庭,让祭坛坚立在我们家中。
1、确定时间
建议召开家庭会议,综合家庭成员的意见,达成一致的决定。如果家庭成员中有软弱者,可邀请教会同工前来探访勉励,促成家庭祭坛的实施。
家庭聚会的频率可以结合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灵性程度来安排,例:一周1次,还是隔天1次,还是每天进行?建议刚开始频率不要太高。
聚会开始时间也一样结合家庭成员的情况协商确定,不要太晚,比如:晚饭过后。聚会时间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不宜过长。
2、安排地点
选取一处相对固定的场所作为家庭祭坛所用,只要方便聚会、不吵杂即可,建议客厅或书房。
3、参加对象
若为基督化家庭,则所有在家的成员都应当参与。
若非基督化家庭,亦可邀请另一半参加,或者邀请教会同工协助带领。若另一半不愿参与,则不必勉强;若另一半排斥,甚至拦阻,可以联合就近的、类似的信徒家庭共做祭坛。
4、聚会形式
1读经聚会:根据家庭成员年龄、文化,或灵性程度选取一些经卷,也可以按圣经目录通读各卷。读经方式可以一起读,也可以一人一节轮流读,或其他方式。读完后总结经文意思、分享读经心得。
2查经聚会:若是家中有小孩,或初信者,或对圣经不熟者,建议可以设定主题,如比较著名的圣经人物或事迹、主祷文、圣灵佳果、登山宝训等专题,先让大家熟悉圣经的内容,再来深谈其中的属灵意义。
3唱诗聚会:唱诗也是很好的灵修方式,因为诗歌的旋律有其渲染力,诗歌的歌词也传达福音信息,诗歌的背后有信仰故事,因此,口唱心和的唱诗能带给人喜乐、力量、安慰。一家人可以用诗歌来称谢赞美神,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也可以一起学唱一首诗歌,更可以分享诗歌带给自己的信仰感触。透过诗歌,我们也可以交流彼此的内心世界及感动。
4祷告聚会:神喜悦人同心合意的祷告,同心的祷告所发出的果效是大的。一家人藉着共祷,可以为家庭、为教会、为圣工、为工人等事项代祷。祷告的方式可以用灵言祷告,也可以轮流悟性祷告。
5见证聚会: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很多主的恩典,可以隔一段时间,安排见证聚会,家庭成员一同分享近期所经历的、所听到的见证,或其他信息如听道感动、侍奉心得、所见所闻等等。
6其他:如座谈交流,一家人彼此坦诚交流内心世界,并以主的道理互相勉励。例:对家庭建设的建议,对家人缺点的指正,对教育理念的探讨。其实我们对这些聚会方式并不陌生,因为在教会或团契中常有进行,我们只是把这些形式带到家庭中。家庭祭坛不求怎样新颖,方式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切合各人的家庭情况、成员需要即可。
5、注意事项
1轻松不失敬虔:灵修生活本来就是一件美事,家庭祭坛不同于会堂庄重严肃的崇拜聚会氛围,轻松、愉快、共同分享的氛围较为适宜。因此,家庭祭坛莫要过于严肃和长篇大论,但要注意不能失去敬虔,毕竟,我们乃是奉主的名聚会。
2人人都要参与:家庭祭坛是全家人的事,应由全家一起参与。若是能行,建议家庭成员轮流主持,并且也一起分享。即或是小孩,他们参与领会、带领祷告、概述经文内容、分享心得也并非难事,反而让他们在参与中更有积极性,在参与中更加长进。
3莫成为批斗会:不管是大人,小孩,多作意见交流,互相倾听对方的分享,以爱心为出发点,以真理为中心进行家庭聚会。大人不可随意打断小孩的发言,批评小孩的想法,以免家庭聚会变成听训时间。
4应当坚持不懈:应当坚持不懈地执行家庭祭坛计划(除非不可抗力因素),避免随意化,不打突击战,不能根据心情时而聚会,时而暂停,时而10分钟,时而1小时。
结语
「凡敬畏耶和华、遵行他道的人便为有福!你要吃劳碌得来的;你要享福,事情顺利。你妻子在你的内室,好象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好象橄榄栽子。看哪,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要这样蒙福!」(诗128:1-4)
这是“基督为我家之主”的最美写照,也是每个基督徒所祈盼的家庭生活。这样的美景不是挂个牌匾在墙上就能实现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将家庭祭坛建立起来,使全家人都敬畏神,遵行祂的道,这样的家庭才是真正充满恩典的蒙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