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对少年人放弃永生的思考-陈启良

引言

太十九16-22;可十17-31;路十八18-30

四福音书中有三卷记载,有一个极其虔诚的少年人,当他听闻主耶稣的教训以后,跑来恭恭敬敬地跪在主耶稣面前,想要询求他人生当中的一个未知的答案——该怎样做才能承受永生?然而,经过与主耶稣进一番交谈之后,少年人最终放弃了对永生的追求!到底为何呢?值得我们仔细地思考。

一、少年人的家庭背景与教育

1.家庭富有,生活中充满快乐

这个少年可说是英年才俊。他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里(太十九22;路十八23;可十22),也就是说他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出生就从父辈那里获得了丰厚产业。因为家庭富有,他从小就备受宠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生活中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2.接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

不但如此,他没有因为家庭的条件优裕而放纵、迷失自己,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少有成,为众人瞩目的官员;能有这样的财富和地位是当时一般同龄人望尘莫及的。

二、少年人的品格

1.严格的家庭教育

当主对他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太十九17),当他问清什么是诫命后,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可十20)。

从他不暇思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人年幼时有着一个特别良好的家庭环境。即能听从父母随时的管教(箴十三24,十五5;二二6);同样,家庭的和谐生活自然影响了他健康的成长。

2.良好的信仰教育

同样的,父母没有轻忽对他宗教信仰的细心栽培。在生活实际当中自然流露出因高尚的信仰而有的人格魅力。

他有自尊、有自爱,不像市井之人显得慵懒与世故,不会因为拥有财富和地位而去过着花天酒地、放荡性情的生活,他对生活有明确目标,对人生有着美好的志向。

三、主耶稣的肯定与期待

1.为耶稣所爱

少年人确是个难得的人才,从各方面看来,他都显得近乎完美。

圣经中描写主耶稣对他的喜爱时说:“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可十21)。我们可以想象,主耶稣在众门徒面前表现他出对少年人少有的赞许之情。是因为少年人的诚恳、是少年人的美德,是少年人对自己有着严谨的生活要求与对信仰恪守遵行,赢得了主耶稣的心。

2.主耶稣对他的期待

面对少年人对永生的渴慕,主对他发出爱的呼召,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太十九21)。这是最伟大的事业,是少年人改变人生更美好的追求。

主耶稣要他付出,就是爱的付出。试想,这也是主耶稣对他的考验和期待,主要他做“善事”、而且能做自己的门徒,去从事最高尚而又伟大的事业——往普天下去传福音,做救人灵魂的工作,可以让更多信靠福音的人也得着永生。

可是少年人不愿意了,他无法接受主耶稣对他的改变!

四、少年人的最终抉择

一个极其优秀的青年,在生活中近乎完美。他渴望永生,可是面对抉择的时候,面对主耶稣对他合理的要求,他退缩了。因为他没有勇气放弃已经拥有的优裕生活,对于众多财富依然难舍,最终他还是忧忧愁愁从主耶稣面前走了,而且永远地离开了。他放弃的不是别的,是永生。可惜!

五、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人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并且通过努力的付出使自己迅速地拥有相当可观的财富。当他们如何运用这些财富时,首先想到的是要弥补自己过去的缺失,而弥补缺失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大量的金钱投在儿女的身上去。一方面,想尽办法要让他们过上最好的生活,去享受自己往日没有过物质享受,一点也不想让他们受苦。另一方面尽其所能,要让儿女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因为这是自己曾经没有这样的机会!贵族学校,出国小留学生等等现象已经不足为奇。

然而,家长们独独没有重视儿女品格的培养,而恰恰这是更为重要的。结果,这些所谓“富二代”往往成为心灵盲目、空虚,没有思想主见的人,对人生也没有可奋斗的目标。这些人群当中吸毒、淫乱、犯罪比比皆是,不但不会给社会做贡献,反而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是祸害。到头来让父母、亲人伤心无比,这是令人十分担忧的社会问题。

同样的,在这经济的大潮中,也使教会经受着严重的冲击。一些信徒面对财富的拥有,惊喜之余却在信仰上迷失了方向。正如主耶稣所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太六24)。因为钱财上的富足,有些信徒就渐渐地轻看了信仰,从原本热心侍奉落到了软弱的地步,结果儿女也倍受父母的影响,成为所谓“迷失”的一代!

和大多数世人一样,因为父母的宠爱,儿女虽然受到了高等的教育,但在生活中却是个“低能儿”:在心智上不成熟、没有自制的能力;在生活中没有自理的能力;在行为上没有判断的能力,如此等等,难以让儿女成为有用之才。

父母由于忙于世界,无暇关心或者不重视对儿女信仰上的栽培,结果导致儿女的信仰意识淡薄,甚至离弃信仰。然而信仰却是一个人品格塑造的根本,做父母应当明白只有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才是好的(弗六4)。

结语

给予子女良好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固然重要,但更必要的是对儿女的人格培养与信仰上确立。面对不断变换的世界冲击,我们始终要把信仰放在首位,让信仰融入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让信仰改变、引领我们的行事为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做到凡事蒙神喜悦、因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

(1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4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2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