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圣经是耶稣教信仰的依据,兹将把圣经的形成及性质等,略举如下:
一、圣经的著作
1、旧约圣经
中文圣经旧约三十九卷,然而在希伯来文(原文)圣经里,却只分成二十四卷首卷为创世记,约于主前一千五百年,而末卷玛拉基书约于主前四百年以希伯来文写成的
2、新约圣经
新约圣经共二十七卷,首卷马太福音约于主后六十年,末卷启示录约于主后九十五年以希腊文写成的
3、圣经的著作
保罗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三16)新旧约圣经的著作者,虽约有四十名左右,有:君王、祭司、先知、牧人、战士、税吏、渔夫、医师、使徒、政治家、文士、农夫等,地位不同;且历时约有一千六百年,但他们对神、罪、救赎等各项要道的见解,前后一贯,没有冲突,证明著作者确实是被一位圣灵感动写出来的(彼后一21)
二、圣经的真实性
1、主耶稣证实圣经
(1)主认定圣经是神的话(太十五4,二十二31~32;可七8~9)
(2)祂证实旧约圣经里的事迹
神创造天地万物(太十九4~5;参看:创一~二章)
挪亚时代的洪水(路十七27;太二十四37~39;参看:创七6~24)
神在旷野降吗哪(约六31~35;参看:出十六章)
约拿在大鱼肚腹中三日三夜(太十二39~40;参看:拿一17)
2、预言的应验证明圣经的可靠
「豫言」就是神将日后必有的事,预先藉着先知指示出来的话圣经里的预言,时候一到都一一应验,证实圣经是神的话(赛四十六9~10;箴三十五5~6)
(1)关于以色列人的预言
A、亚伯拉罕年迈无子,神却应许他的后裔必成为大国(创十五1~5)
应验:亚伯拉罕于一百岁之时,果然蒙赐一子──以撒──从他传出许多子孙,成为大国(创二十一7)
B、预言以色列人将要寄居外国,在那里为奴,后得释放(创十五13~14)
应验:果于约瑟之时以色列人迁入埃及,后来被埃及王苦害,至摩西的时候才得释放,归回故土巴勒斯坦(创四十六1~7、26~27;出一1~22,十二35~41)
(2)关于基督的预言
A、基督必由童女生(赛七14),祂是「女人的后裔」(创三15)
应验:童贞女马利亚从圣灵怀孕生了救主耶稣(太一18~25)
B、从大卫的后裔出(耶二十三5;太二十二41~42)
应验:耶稣按肉体的系统说,是大卫的子孙(太一1、20;参看:太十五22,九27)
C、要降生于伯利恒(弥五2;太二4~6)
应验:真神安排马利亚,为报名上册而归回伯利恒,在那里生下救主(路二1~7)
D、被卖三十块钱(亚十一12)
应验:加略人犹大,将耶稣卖给祭司长三十块钱(太二十六14~15)
E、手和脚要被扎(诗二十二14~18;参考:亚十二10)
应验:犹太人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太二十七22~23、26、32~35)
F、必从死里复活(诗十六10;参看:太十二39~40)
应验:耶稣果然于第三日从死里复活了(路二十四1~7);现在由圣灵的降临能证实主复活之事(徒二32~33,五30~32)
三、圣经的功用
1、为基督作见证(约五39、46;路二十四27、44;徒十42~43)
2、使人有得救的智慧(提后三15~16;诗一百十九98~99)
3、信仰的准则(赛八20;徒十七2;加一6~9)
4、灵魂的粮食(耶十五16;彼前二2;摩八11~13)
5、照出人性(耶十七9~10;雅一23~24;来四12)
6、洁净人心(约十七17;诗一百十九9;弗五26)
7、导人学义(提后三16~17;申十七18~20)
8、作为鉴戒(林前十11;彼后二6~8)
9、属灵的武器(弗六17;启一16,十二11)
10、力量的泉源(罗十五4;赛五十五2;诗十九7~8)
四、圣经的研究
1、整本通读──从创世记到启示录,逐章读下去,借以知道大概的内容
2、分卷研读──考察每卷的目的和教训等
3、分章研读──细究每章的要义
4、分类研究──例如:把神、罪、救赎、天国、地狱、圣灵、浸礼、安息日等,为寻求教义或教训分类查考
5、预表和预言的研究──由旧约预表的影儿,寻出新约实在的形像,或是考察预言的应验等
6、人物的研究──把圣经里主要人物的生平,有系统的查考,借以得着鼓励或鉴戒
7、历史的研究──分清时代,列出其间要事,借以明白神的经纶和圣经的历史
五、查经的精神
1、要有信心(来十一6,四2;帖前二13;箴三十5)
2、依靠圣灵──在读前、读时、读后都需祈祷,仰望圣灵的启示(约十六13;林前二11;约壹二27;弗一17;路二十四45)
3、预备清心(雅一21;太五8)
4、存心谦卑(赛六十一1;太五3;参考:徒八20、31;箴二十七7)
5、天天诵读(赛五十4;诗一百十九147~148;徒十七11)
6、听讲并查问(路二46;徒八34~35)
7、思想背诵(书一8;诗一2;西三16;申六6~9)
8、谨守遵行(启一3;箴八32;耶四十二6;太七24~25)
9、勇敢宣扬(太十27;结三1;启十8~11;多一3;罗一14~16)
10、不可增删更改(申十二32;箴三十5;诗一百十九89;启二十二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