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妹妹与大姐受邀撰写母亲的内容,让我和二哥、二姐先睹为快(两篇文章已刊登于2005年一月份《圣灵》月刊),她们是家中的老大与老幺,同样在教育界工作,二十年的年龄差距,让我看到她们对父母不同角度的思念。
二哥说,大姐写的内容,有太多是他不知道的故事,而我与大姐相距十八岁,许多故事更是我不知道也未曾从父母口中听到的。婚前我与父母同住最久,而目前是离家最远的孩子,也想与大家分享由我的角度谈对父母的思念。无论我们八个孩子的表现如何,可以确认的一件事,就是父母是依着神的教训,教养他们的子女。
外祖父是个地主,又当乡长,母亲是在三代没女儿,上有两位哥哥的情况下出生于这个家庭,她的备受宠爱,可想而知。一位千金大小姐,如何成为传道的好帮手,成为子女心目中伟大的母亲,全在于她对神的全然信靠与顺服,而这也都表现在她的事奉上。
养猪、养生蛋鸡,后院又种菜,养鸡、鸭、鹅、火鸡,还有一家人生活的打理,母亲年轻的时候,或许从未想到将来必须过这么辛苦的生活,可是,既然把先生奉献给神使用,她便挑起担子,好让父亲能安心服事神。
无论是家事,或教会圣工,母亲总在第一线,孩子们也都要参与。虽然忙碌,教会的圣工却从不缺席,像访问信徒,曾经走路到宜宁中学、乌日一带;炊事、筹备会议工作,以前台中教会是台湾总会的所在地,一年里,多次举办各项会议都须信徒的参与,不只是父母忙碌,孩子们也都跟着学习。
只要愿意,台中教会有许多机会让大家学习「事奉」,所以从台中教会到外地或旅居国外的青年,对教会圣工的参与度都相当高。因着对家务事、对圣工的参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充实,这些历练与经验,成为我们长大成人后的宝贝。
母亲多次提到一件让她心疼的事,这件事总是会让她老人家谈着、谈着,就红了眼眶。那就是:遇到台风天,每个做家长的,总是会像母鸡以翅膀呵护小鸡同样的心情,把孩子带回家中或安全的地方,保护自己的子女;但她却是赶快催促孩子们出去载馊水,免得所养的猪只在台风天里缺了食物。
离家近的,由二姐和我以手提的方式收取,哥哥们则负责去载远地的馊水,有的单程距离就好几公里远,一路顶着风雨来回,难怪几十年过去了,母亲想到此事,仍然那么心疼。而买米糠来和在馊水里给猪补给营养,只能偶而为之,因为这是需要花钱的,猪只全靠馊水与母亲煮的一些蕃薯叶及废弃的菜叶,所以在家的孩子没人可以闲着。
长着、长着,在学期快开学之时,也是猪只差不多够大、可以卖钱的时候了,猪被人用麻绳将四只脚捆住,以一根很粗的提棒穿过,由两位壮丁倒提过磅,牠们费尽全力地惨叫着,不愿意被人带走;可是小孩子的心里却知道,明天有猪肉可以吃,而父母的心里,则是孩子们的学费有着落了。
为了平时家里所需的补给,母亲又养了近百只的生蛋鸡,邻居们会来这买最新鲜的鸡蛋。记得小时候,假日我最喜欢早起去记录鸡生蛋的情形,窗边挂着一个画有格子的夹板,哪一列哪一格的鸡生蛋了没?都记录在板子上,也因为这个纪录,发现了一件当时小小心灵从来没想到的事──有的鸡居然一天生两个蛋。
由于每天早上有新鲜的蛋可以捡,碗里装着热腾腾的白饭或稀饭,中间挖出一个洞,然后把蛋打下去,加一点盐巴搅一搅,鲜黄滑溜的饭一下子就吃光光了,这是现代人比较难享受到的感觉。
以前的日子,孩子生日没有大餐吃,也没有蛋糕可以切,母亲给我们的礼物就是──今天可以吃两个蛋,多么别致的生日礼物啊!
后来大姐结婚,哥哥们也相继去外地工作或求学,我们搬到文祥街的总会宿舍,经济重担渐轻省。不再为生活那么忙碌后,母亲却也没闲着,在家的时间,早祷后就看到她坐在窗边读圣经,读经完毕,就翻阅台湾总会给每位婚姻介绍委员的「未婚青年名册」,这件工作,一直放在母亲的祷告中。
母亲成功介绍的婚姻有几十对,而她几次跟我提到,她觉得好的婚姻必备条件,也是她在做这件工作时最看重的事:第一、信仰,第二、健康,相信这两个条件,可以提供给家长与适婚青年做参考。
现在家里提供为蒙特娄祈祷所使用,要说母亲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愿意这样做,那就是跟随母亲「事奉」的脚步,也祈望下一代传承下去。
母亲由可以跟我们在电话中聊天,到目前问知这个电话是哪个儿女打来后便想挂线,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她曾经是一位让先生做工无后顾之忧,善尽本分的传道娘,相处六十几年的老伴离开后,对老伴的思念丝毫不减,只是健康渐渐不佳。读到《箴言》三十一章11-12节的经言:「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回想起来,这正是父母亲相扶相持六十几年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