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脚礼的由来
1.主的洗脚与风俗有别
主曾于逾越节前,吃晚饭的时候,把水倒在盆里,洗门徒的脚(约十三1-5)。主的洗脚因祂于施行时所说的几句话,可以清楚地看出与普通风俗上的洗脚不同。如同逾越节的筵席上设立圣餐,而因主所说的几句话,圣餐虽与逾越节用同样的饼与杯,却使其意义大为改变(参看:路廿二19、20)。主对彼得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约十三8)。又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十三10)。假若主的洗脚是与普通的洗脚一样,接受与否,与“干净”――指心里的干净――和“与主有分”――怎么会有关系呢!
2.主命令门徒要照样去行(约十三15)
主给门徒洗完了脚,告诉他们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约十三15)。主于升天之时又向门徒说:“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太廿八20)。洗脚即是主的吩咐之一,我们怎么可以忽略呢!
3.主应许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十三16、17)
主的命令很多,我们都不敢轻视,或拒绝。那么,对于主所祝福的“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十三17)的洗脚之事,我们岂不应当更切实去遵行,而作个顺命的儿女么?
二、洗脚礼的意义
1.表明主彻底的爱(约十三1)
主耶稣为爱而拣选门徒,但他们到主将要离世之时,还是血气满满,相争为大(参看:可十30-45)。更可悲的是犹大受迷,想要卖主(约13:2)。主为要挽救这种可怕的趋势,为要留下重要的榜样,就起来洗门徒的脚。(参看:太十二20;结十八32)。
我们也该效法主,以永远的爱,彻底的爱,彼此相爱(约十三34、35;约壹三16-18)。
2.表明主要求门徒圣洁(约十三10、11)
主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十三10)。“洗澡”比喻为“受浸”,意思是信主受浸罪得赦免的,若能保持“脚”的干净,(脚象征行为:箴四14、26、27)他就是圣洁的人。当时犹大已经染了污秽,主要藉着洗脚,使他们明白主的意思,叫他们除掉心里的罪恶。可惜犹大硬心不改,终于灭亡(约十三26、27)。
受浸归主,又接受主的洗脚的人,要明白“洗脚礼”的意义。必须留心所行的道路,使脚离开罪孽(箴四26、27)。若误染了污秽,要随时接受道洗(水象征主的道),藉以保持全身圣洁(弗五26、27;约十七17、19)。
3.表明主的谦卑和服事(约十三12-14)
洗脚之后主对门徒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约十三14)。当时不但犹大不干净,门徒也为争取高位,互相惹起嫉妒(太廿20-28)。所以主取了奴仆的形像,为他们洗脚,以身作则,要他们纪念主的模范,彼此谦卑服事。
教会在制度和精神上,与国家、社会不同(可十42-45),与世俗的宗教团体也不一样(太廿三1-12)。所以我们要由主的洗脚,铭记主的教训,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不要志高气大,要存谦卑、俯就卑微,甘心服事人(加五26;腓二3;罗十二16)。
4.表明主伟大的饶恕
犹大蒙召,跟随救主,得主特爱,但他却忘恩负义,想要卖主。虽然如此,主仍不拒绝他,为他洗脚,要他悔罪而回头,表明主对他伟大的饶恕(参看:约十三11、12;诗四十一9)。
在神的大家庭里,彼此间发生嫌隙,或受欺侮、冤屈、背叛等事是难免的。那时当想念主在洗脚之时所留下的饶恕精神,不计人恶,彻底的饶恕他(西三12、13;太十八21-35)。
5.要门徒与主有分(约十三8)
彼得不接受主的洗脚之时,听见主回答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而大起惊徨。因为他知道主的话是真实的,句句都带着能力(参看:太五37;廿四35;约十二48)。“与主无分”是与主无关,不能得救之意(参看:弗二12)。此言使主的洗脚,与风俗上的洗脚,大为分别。所以凡要“与主有分”的,都当领受主的洗脚。
但是要永远于主的恩典中有分,不但于受浸后要接受主的洗脚,于日常生活中,若犯了过失之时,更要乐意接受道理的规劝――道洗(参看:太十八15-18;启廿二14)。
三、洗脚礼的方法
1.在施行洗脚的人
施洗者是代表主:洗脚礼是要接受主的洗脚,施洗的人是代表主(原则上由长老、执事或传道者主持)。因为主应许说:“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找。”(约十三20)。
要效法主的榜样(约十三15-17):存心谦卑,自降为奴仆,倒水在盆里,一个一个的洗,洗后用手巾擦干(约十三4、5)。
要奉主耶稣的名:奉主圣名是表明代表主(西三17)。行洗脚礼时通常弟兄由男的,姐妹由女的圣职人员施行。
2.领受洗脚的人
相信耶稣领受浸礼之后,才可以接受洗脚礼,而这种典礼性的洗脚,只可领受一次。领受的人,要明白洗脚礼的意义,以感谢的心接受,并要立志遵行、效法主在洗脚礼所留下的各种教训,且愿一生接受道理的洗,藉以保持圣洁,在基督里永远有分。(参看:约十三8;弗五26)。
3.彼此洗脚
主的洗脚是一种教训性的典礼,这些教训在教会的建设上尤为重要。至于“彼此洗脚”,有洗脚风俗的地方,当以谦卑服事人的心去行。没有洗脚风俗的地方,当把彼此洗脚的精神,实践于日常生活中(约13:14)。